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方向搞错了!音乐才对儿童有更高效作用!
音乐治疗助力“儿童高效成长”
(一)
很多人认为,儿童因为天真快乐,他们不会有心理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溺爱和照顾过多会使孩子养成幼稚、胆怯、任性、粗暴、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
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注意力缺陷、适应障碍、儿童神经症等心理疾患。我们都知道,音乐最能唤起儿童的共鸣,当音乐响起时,儿童会不自觉的随音乐舞动身体,音乐治疗也是与儿童沟通和连接的最好方法。
(二)
音乐治疗在儿童心理治疗中作用非常大,音乐可以平缓儿童脑波的波动,音乐影响儿童呼吸心跳脉搏和血压,音乐减少儿童肌肉紧张和身体协调,音乐可以调节与儿童压力有关的激素,音乐可以帮助儿童改善消化功能,还可以培养儿童耐心,更可以促进儿童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父亲-母亲-孩子的三角关系中,父亲的作用往往是以“父亲之名”的形式出现。拉康认为人类的心理分为三个阶段:想象级,象征级、真实级。
想象级的镜像阶段,婴儿在镜中看到自我形象并错误地和它认同,但这个形象是建立在误认和虚幻上的,婴儿的缺失感被虚幻的完整形象所弥补。小孩进入象征级,在“父亲之名”(社会规则)的作用下,他这个虚幻的完整的形象被打破,从而产生缺失感。然而,人类从未停止对于虚幻的完整的镜像的追求,以便在象征级中可以短暂地填补心理的缺失。
真实的虚无,婴儿在镜子里看到自我形象和它认同。但这是虚幻的,接着婴儿就要进入象征级,就是在社会法则下,婴儿发现这个镜像是虚假的,所以要填补心理缺失,填补的过程就是象征能力。我们就是通过艺术手段让儿童加工他的象征能力,一个人的象征能力越成熟,他以后心理可能就越健康。
(三)
人生本质上就是缺失,人生不是因为满足而长大,而是因为不断的缺失而长大。我们小时候都是先离开母亲,慢慢开始分床,然后又失去父亲,最后成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成人。
孩子总是通过不断的缺失而长大,没有人可以把父母以及其他人带在身边长大。因为人生本质就是不断的缺失来成长,所以人就需要不断创造,填补缺失的内容,而创造填补缺失的能力我们把它叫做“心理加工能力”。
弗洛伊德说过,他的孙子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总是玩一个游戏。把一个毛线球扔出去,又用线把毛线球扯回来。每当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就反复玩这个游戏。弗洛伊德分析说,这个游戏象征性地代表他的母亲不在家的过程。孩子正在使用象征来替代母亲不在家这件事,孩子通过控制毛线球象征性地控制了母亲在不在他身边这件事。
其实一个人长大是因为不断提高心理加工能力而长大的,每个人都会有这个能力。但这个心理加工能力的好坏、是否成熟,决定了一个人长大之后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好的人就会有很强的加工能力,把缺少的内容会用另外的部分替代性地象征性得到满足。
#生活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说##亲子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