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痹症三方——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方剂组成]
桂枝去皮,四两(12克),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15克),生姜切,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大枣擘,十二枚[服用方法]
桂枝附子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治则方解]
病机:风湿相搏于肌肉关节之间。
治则:温阳通经,祛风散寒。
方义:桂枝附子汤,方中桂枝温阳散寒。.附子温壮阳气,驱逐寒湿,与桂枝相用,振奋阳气,驱散风寒湿。生姜温阳散寒,大枣补益中气。甘草益气补中,并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
本方具有温阳散寒止痛之功,大凡全身肌肉关节酸胀、疼痛、重着,临床表现热象不明显者,均可酌情选用。
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都可治疗阳虚痹证。桂枝附子汤主治阳虚痹证偏于寒者,病以疼痛剧烈为特点,治疗重在散寒;白术附子汤主治阳虚痹证偏于湿者,病以烦痛且重为特点,治疗重在除湿。
本方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药味相同,但桂枝多一两,附子多两枚。桂枝附子汤用于阳虚肌痹证,故重用附子三枚,桂枝四两,以温阳散寒止痛为主;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胸阳虚弱之恶寒脉微证,用桂枝三两,附子一枚,以温阳散寒为主。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miam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注家方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荣卫,通津液,以和表也,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此以得之寒因,故身头疼烦,不呕不渴也。不能自转侧者,湿主重着也。浮,风也;虚,则汗后之不足,涩,湿也。桂枝附子汤者,即甘草附子汤,以姜枣易术之变制也。
3.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八九日后,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又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非为表证。脉浮为风,脉涩为湿,烦则为风,身疼为湿,乃风湿证也。桂枝汤去芍药以治风,加附子以散表中之风湿寒邪也。此汤须用脉浮虚而涩,无热不渴,身体烦疼,不能转侧者,方可服也。若是风湿热证,脉紧数者,不可服也,又当于外台求之。
4.张璐《伤寒缵论》:其小便利,大便坚,为津液不足,故去桂枝之辛散,而加白术以助津液也。
5.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前方主桂枝为风胜于湿,风为天之阳邪,主桂枝之辛以化之;后方去桂加术,为湿胜于风,湿为地之阴邪,主白术之苦以燥之。或为苦燥之品,不更令大便硬小便自利乎?曰:太阴湿土喜燥而恶湿,湿伤脾土,则不能输其津液以人胃,师所以去解表之桂,而出补中之术也。且湿既去而风亦无所恋而自除,经方无不面面周到也。
6.曹颖甫《金匮发微》:盖此证小便色白,故用附子以温肾,湿痹肌肉,故加白术以扶脾,但使术附之力,从皮中运行肌表,然后寒湿得从汗解,津液从汗后还入胃中,肠中乃渐润泽,大便之坚,固当以不治治之。
[名医验案]
1.秦伯未医案
黄某某,女,24岁。下肢关节疼痛已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现病情仍重,尤以右膝关节疼痛为甚,伸屈痛剧,行走困难,遇阴雨天则疼痛难忍,胃纳尚好,大便时结时烂,面色铣白,苔白润滑,脉弦紧,重按无力,诊为寒湿痹证,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24克,炙草18克,生姜18克,炙草12克,大枣4枚,3剂。
复诊:服药后痛减半,精神食欲转佳,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30克,生姜24克,大枣6枚,连服10剂,疼痛完全消失。
2.《全国名医类案》医案
一病者,年37岁。素体阳虚,肥胖多湿,春夏之交,淫雨缠绵,适感冷风,而病风湿。症见:头痛恶风,寒热身重,肌肉烦疼,肢冷溺涩。诊断:脉弦而迟,舌苔白腻兼黑,此风湿相搏之候,其湿胜于风者,盖阳虚则湿胜矣。疗法:汗利兼行以和解之,用桂枝附子汤,辛甘发散为君;五苓散辛淡渗剂为佐,仿仲景徐徐微汗,则风湿俱去,骤则风去而湿不去也。处方:桂枝3克、茯苓18克、苍术3克、炙甘草2克、淡附片3克、泽泻4.5克、秦艽3克、生姜3克、大枣3克。效果:1剂微微汗出而痛除,再剂肢温不恶风,寒热亦止。继用平胃散加木瓜、砂仁,温调中气而痊。
3:门纯德
1964年曾治一19岁的女性患者,当时患者因关节疼痛上楼都很困难,视其皮下结节较为严重,色发红,诊其脉并不洪大,询其也不想喝水,膝关节有时发冷有时发热,我当时就开了一剂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各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红枣四枚。第三天见到其父,他说今天女儿腿上的红疙瘩都没有了,疼痛也不明显了。后来又开了桂芍知母汤,嘱服5、6剂,又过了4、5年,有一次遇到了患者父亲,他告诉我说:”孩子服了那几付药后,到现在一直很好。“所以仲景的方是治本的,风湿可以治愈。此例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有皮下结节,西医检查一般抗链”O'高,认为是风湿结节,且红结节一般是按热证处理的,但前医多用寒药未效,而我用桂枝附子汤取效,可知此非热证。
[长沙方歌]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
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叉名:白术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制附子9g白术12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12枚上5味,以水1200ml,煮取400ml,去淬,分3次温服。
【功效】温经散寒,健脾利湿。
【主治】风湿相搏于肌肉之间且湿重者。症见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浮细而软。
【临证加减】
1.痹证初起:除见本方证外,痛重者加老鹳草、秦艽、刘寄奴以北痛,大便不实者尤佳(老鹳草亦有止泻之功)。
2.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者,加桑枝、桑寄生、鸡血藤、当归等以通络活血。
3.苔白腻或白厚:加苍术、蚕砂、生薏苡仁以健脾利湿。4.气虚自汗:加党参配附子,加生芪,以温阳益气。
5.白术、桂心、炮附子、防风、川芎、炙甘草各三分。为末,每服四钱,人生姜半分、大枣三枚。水煎,不拘时热服。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名自术散。[太平圣惠方]
6.白术、苍术、天花粉各三钱,当归、连翘各一钱五分,甘草四分,鲜荷叶一角。水煎服。治柔痉,身体重着,肢节拘挛,有汗而热,名自术★仁汤。[医醇璇义]
门纯德医话:
”我用此方治疗四大类病证:1>妇女不孕症(脾肾阳虚型,特别是肾阳虚型。)2》男子阳痿(肾阳虚型)症见颜面苍白,手足厥冷,阳事不举,脉沉。鹿茸、肉苁蓉、仙灵脾等都是阴阳双补的药,除了附子、乌头是纯补阳的,其他药都不是。因此,肾阳虚型阳痿用白术附子汤,补阳效果非常好。3》慢性腰疼,症见手足厥冷,且足冷更甚者。4》习惯性流产:症见乳房发育不良,性冷淡,尺脉沉细,西医检查往往有子宫发育不全。用此方需要抓住四点:一是四肢厥冷,二是面色苍白,三是不想喝水,四是脉沉细。此方我临床应用较广,且疗效甚佳,所以我常说:“咱们开方不要贪大求多,方精药简往往有奇效。”
甘草附子汤
[方剂组成]
甘草炙,二两(6克),附子炮,去皮,破,二枚(10克),白术二两(6克),桂枝去皮,四两(12克)[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始。
(治则方解]
病机:风湿留着关节,凝滞不解,表里阳皆虚。
治则:温阳散寒,通利关节。
方义:此方在“去桂加白术汤”方后,仲景自注“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之补出方。方中附子辛热以温经散寒,白术苦温以健脾燥湿,桂枝辛温,与附子、白术同用,既能温阳固表,又能祛风湿、通经络。甘草甘缓,调和诸药,且补益中焦,有助于扶正祛邪。
[辨证要点]
现代临床常用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风寒湿痹、肩周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慢性肾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疗效确切。具体应用之时,需先辨风寒湿之偏盛及病位,灵活加减药物。然后,审正气之偏虚,酌情选加温阳益气,补血填精之品。如人参、黄芪、杜仲、菟丝子、当归、鹿胶、鸡血藤等。此外,还应选用活血通络药如桃仁、红花、丹参、地龙、蜈蚣、全蝎等以提高疗效益。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桂枝、甘草之辛甘,发散风邪而固卫;附子、白术之辛甘,解湿气而温经。
2.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此即桂枝附子汤加白术去姜、枣者也。前症得之伤寒,有表无里。此症因于中风,故兼汗出身肿之表,短气小便不利之里。此《内经》所谓风气胜者,为行痹之症也。然上焦化源不清,总因在表之风湿相搏,故于前方仍重用桂枝,而少减术、附。去姜枣者,以其短气,而辛散湿泥之品,非所宜耳。
3.许宏《金镜内台方议》:用附子为君,除湿祛风,温经散寒;桂枝为臣,祛风固卫;白术去湿为使;甘草为佐,而辅诸药。疏风去寒湿之方也。
4.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胜,治宜两顾。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化风,独以甘草冠其名者,病深关节,义在缓而行之,徐徐救解也。
5.钱潢《伤寒溯源集》:风邪在表,故汗出恶寒风而不欲去衣,非桂枝不足以汗解卫邪。湿淫在经,非白术不足以助土燥湿。因寒湿流于关节,致骨节烦疼掣痛而不得屈伸,下焦无火,气化不行而小便不利,故用附子以温经散寒,则阳回气暖而筋脉和同,东风解冻而水泉流动矣。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筋柔则无掣痛不得屈伸之患矣。甘草所以缓阴气之急,且为桂枝汤中本有之物。因汤中之芍药,能收敛助阴,故去之耳。虽名之日甘草附子汤,实用桂枝去芍药汤,以汗解风邪,增入附子白术,以驱寒燥湿也。
6.梅国强《伤寒论讲义》:本方与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三方均为治风寒湿痹之方,但各有侧重,临证应根据病情区别应用:风湿侵犯肌肉而偏于风邪在表者,宜选用桂枝附子汤;风湿侵犯肌肉而偏于湿邪在里者,宜选用去桂加白术汤;风湿侵犯关节而风湿俱盛者,宜选用甘草附子汤。
[名医验案]
1.刘渡舟医案
杨某,男,42岁。患关节炎已3年,最近加剧,骨节烦疼,手不可近,并伴有心慌气短、胸中发憋,每到夜晚则尤重。其脉缓弱无力,视其舌胖而嫩。辨为心肾阳虚,寒湿留于关节之证。为疏:附子15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茯苓皮10克,薏米10克。服3剂而痛减其半,心慌等症亦佳。转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又服3剂,则病减其七。乃书丸药方而治其顽痹获愈。
2.谢映庐医案
高某患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小水不利。时当初夏,自汉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其戚友满座,问是何症?予曰:此风湿为病。渠曰:凡驱风利湿之药,服之多矣。不惟无益,而反增重。答曰:夫风本外邪,当从表治,但尊体表虚,何敢发汗!又湿本内邪,须从里治,而尊体里虚,岂敢利水乎!当遵仲景法,处甘草附子汤。一剂如神,服至三剂,诸款悉愈。可见古人之法,用之得当,灵应若此,学者可不求诸古哉。
3.李一立医案
郑某,男,50岁。发热35天,经输液、抗菌、解热及中药等治疗未效。现诊:体温持续于37.5~38.5℃之间,恶风寒,肢体疼痛,渴而不欲饮,短气汗出,周身困乏,小便短少。平素嗜酒,酒后周身舒畅。察其舌淡苔腻,脉沉而细。此属风湿相搏证。方用:附片、桂枝各10克,白术、甘草各8克,茯苓15克。3剂药后,病获痊愈。
门纯德医话:
”此方是《金匮要略》治风寒湿痹的方子,也是我治疗寒痹的主要方子之一,要比桂枝附子汤、桂芍知母汤、和白术附子汤的疗效好,应掌握寒痹的主证是:剧痛,关节不能屈伸。在我35、6岁的时候,我老家的南山有一人女患者当时30岁左右,因关节剧痛邀我到其家中诊治,到她家里后,我见患者在炕角上坐着,当她儿子从旁边爬过来时,她因害怕触动关节疼痛而惊叫,这正好符合“近之则痛剧”的条文。诊见,关节肿大发亮,局部发热,诊其脉沉,小腿以下发凉,当时疼得很严重,就开了甘草附子汤;炙甘草、附子、白术、桂枝各三钱,嘱其服两剂,两付药后出现了奇效,关节肿消了,局部也不疼了。
从此病例可知,我们不能因为关节局部发热就不敢用热药。还需指出的是,用此方绝不能加减,也就是不能画蛇添足,如果变为腿疼,再加些牛膝、杜仲反而无效。我曾给太原一患者用此方治愈寒痹证,后来这人患者对我说:“门大夫,您开的这几味药,其他医生给我开的方子里都有,但是那些方子服了都没效,服了您的这个方子后效果就很好。”可见仲景的经方药味虽少,却能治好很顽固的疾病。
[长沙方歌]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桂枝附子汤偏阳虚,术附汤偏湿盛,甘草附孑偏中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