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霞丨父母那些事儿

平时,总是上班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父母聊天。八一过后,偶有一天,回娘家。午饭后,说起父亲当兵的事儿,老人家感慨万千,不禁回忆起年轻时一些事儿。

父亲出生在四十年代,家境很穷,父母早逝,跟着大伯一家度日,生活得相当苦。所以,初小没毕业就跟着大人去矿上打零工糊口。十七岁那年,恰逢矿上在工人中征兵,父亲就报名参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当了一名铁道兵。

所谓的铁道兵,原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1954年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多时铁道兵总兵力达40余万人,先后修建了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

父亲服役期间,先后参于了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的修道。当时架桥、开隧道,条件相当的艰苦,就如矿工采煤一样,全凭人工用钢钎、大锤,一锤一锤地凿的。大锤重十几斤,每夭轮锤不下千次,每到收工,都已累的身瘫如泥。既使这样,每月成洞还不到百米。

一条铁路的贯通,凝聚了多少个铁道兵的血汗已说不清楚。在父亲参于的两条铁路的建设中,光他所在的那个排就牺牲了两位战友。那是在一次隧道的施工中,一个叫王林的战友,因锤打山洞顶部时,山石松动,未及避躲即被山石砸中头部,当场就牺牲了。在场的战友们都无比沉痛地把满身血泥的死者,抬出了隧道。另一位叫福林,家是福建的,在一次建桥时,不幸被大水冲走了,走时,年仅二十一岁。看到战友们以付出生命代价,而献身祖国铁路建设,深受鼓舞,父亲和其他的战友们,长期坚持在施工一线,光荣地完成了贵昆和成昆铁路的施工任务。父亲常说,铁道兵志在四方,往住都是刚刚渡过通车日,打起背包又出发。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中国人民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气壮山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直至1983年2月撤销建制并入铁道部,共走过了35年的战斗历程。在这35年的历程中,父亲就服役了9年,真为他老人家的这段浓笔重抹的历史感到光荣和自豪。

父亲滔滔不绝地自述,引得母亲坐在旁边暗自垂泪。曾做过军嫂,很能理解母亲的苦处。

母亲和父亲,是经老人们包办订的亲。结婚时,父亲除了人什么都没有,婚房都是临时向生产队借的牛屋,那个牛屋还是生产队原先炕烟不用的,四面漏气。屋里的牛粪清理出去后,满屋还充满了粪味。大伯给父亲找了个破棱床,铺上烟柴和麦桔杆,再铺了个老鼠咬了好几个洞的破床单,这就成了母亲的婚床。

因当时通信不便,父亲探家回来的突然,母亲也未有所准备,穿了一条借来的红灯草绒裤,就算嫁了,外祖母因此还病了一场。邻里街坊都说有女跳到火坑里啦。

父亲归队后,母亲就一个人在那个破屋住下了。平时还好说,一到下雨,别人都是往家里跑,母亲却从家里往外跑,干柴和草泥糊的屋棚,雨漏的屋里几乎没干的地儿。特别是到了冬天,四面跑风的墙上,原来插烟杆留下的洞,母亲用麦茬捆成捆塞住,仍抵挡不住凌冽的寒风,总是全身紧缩着迷糊到天亮。这些,她从来都没向父亲说过,今天一听,父亲眼里也充满了泪花。

那时,当兵的工资一月才几块钱,父亲探家来回路费花花,留给母亲的也所剩无几,用于生活开支,也是紧紧吧吧的。除了孝敬父母亲外,自己从不舍得花。经常省吃减用的,以致母身体免疫力下降,得了伤寒,若不是外祖母连夜跑几个村找到治伤寒的大夫,恐怕早就没命了。

六六年,她去部队探亲,自己从家烙了几张粗粮大饼就上路了。说起此次探亲,母亲感慨万千,从家到云南父亲所在部队,路上要转五六次车。当时正逢文化大革命,道路被破坏,列车被阻在湖南长沙,又是夏天,车上乘客饥喝难耐。她就把不舍得吃的大饼拿出来分给大家。当地的老百姓也都纷纷煮粥给被困的乘客喝。整整三天啊,老百姓说,再不通车,粥也提供不了啦。当时是计划经济,粮食是按人口定量供应的,百姓吃穿都不富裕。当到昆明时,又遇红卫兵帮派打斗,吓得旅客都急着转车逃离。还好母亲顺利地到达了禄丰。这次提心掉胆的探亲,母亲说她永生难忘。

在六十年代,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老百姓的日子还很苦,缺衣少穿的。母亲自嫁给父亲,还没穿过新衣服。在有我那年,亲戚们送米面拿来的鸡蛋,母亲一个都没舍得吃,全拿去换成了钱,置办了些家当后,才为自己添了件短袖。

父亲每年一次探亲假,回来个把月就得归队,家里的农活全得母亲一个人干。一天,母亲下地干活回来,看到因哭累而睡着的我,蚂蚁顺着口水都爬到了嘴角,心疼得母亲抱着我直掉泪。晚上,我扁桃体发炎高烧不断,母亲抱着我哭着走了几里的夜路,找到邻村的医生,才治好了我。此后,母亲再下地干活,就把我挷在背上,生怕我再有个好歹。

生活中再苦再累,她从不向父亲诉说,写信总是报喜不报忧。父亲也因此在部队安心工作,很快提了干。六九年父亲转业到地方,母亲也结束了军嫂生涯,一家人总算能团团圆圆地生活在一起了。

如今提起往事,父母都觉得很辛苦但却又很值得回味,必竟在祖国的铁路建设中,他们尽了一份微薄的力量,但这薄力在我们的心中却是很重的。做为子女,我们将为他们光荣的历史而自豪。

作 者 简 介

魏书霞,从小热爱阅读,偶有随笔见报,希望文字伴着梦想一起飞。




(0)

相关推荐

  • 耿金和 : 成昆铁路给我们家留下的传家宝

    成昆专投 成昆铁路给我们家留下的传家宝 文/一师耿金和(二代) 今年7月1号是成昆铁路建成通车50周年,作为铁道兵的后代,伴随着成昆铁路建设长大的孩子,我们和父母亲一样对成昆铁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随着 ...

  • 众战友——敢为长龙插远翼,直摧蜀阻链高原

    ★成昆铁路全线通车50周年★ 敢为长龙插远翼,直摧蜀阻链高原. 5O年前即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这一天,成都,西昌,昆明等地的人民在沿线车站纵情欢呼全线通车一一这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真情流 ...

  • 凿山开路,遇水架桥,大西南的铁路禁区如何架起“过山车”?

    上回国叔儿说到, "三线"建设初期, 建设者们在人迹罕至之地"荒野求生", 与蛇鼠毒虫同眠. 而要建设"大三线", 解决交通,是必不可少的一 ...

  • 周其林——在凯里等你(外那条铁路一首)

    永远的铁道兵 在凯里等你 一一八师周其林 喝了苗家酒,更加想你了. 在凯里,在雷山,在镇远,在榕江,在黔东南, 只要和战友一起,就是一个可以让自已喝醉了的理由. 端起酒杯,哼着苗歌,跳起苗舞, 让心翱 ...

  • 《东方烟草报》精选文章:父亲是“老铁”

    顾家有字 推平民作家  读大众文学 父亲是"老铁"||俞辉 1968年冬,刚满18岁的父亲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光荣入伍,当上了不是扛枪打仗,而是抡锤挥镐.修路架桥.开山劈水的特殊兵种 ...

  • 魏霆声——路存高远

    成昆铁路通车五十周年 (成昆铁路通车五十周年专稿) 路存高远 铁四师/魏霆声 乌东电站建设工程使成昆铁路的库区段完成了历史使命.当年恢宏而来,如今壮观而去.时光整整五十年.许多铁道兵老战士感情突然波动 ...

  • 战斗在成昆线上

    战斗在成昆线上 牛耕田 一九六八年二月,我从邵阳县四中应征入伍.一列闷罐列车把我们从湖南拉到了云南. 我们是新兵四连,连长的名字记不清了,指导员姓高,是二营营部的一个医生.我分在二排,排长宋平安,是贵 ...

  • 铁31团范兴迪——“铁三代”采访记

    我小孙子范志旻就读的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题目是",我身边的老党员"采访记.8月26日我应邀接受了采访.我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铁道兵的群体形象和风采,讴歌了铁道兵的伟大使命.伟大精神.伟大 ...

  • 我在军博陪伴父亲

    我在军博陪伴父亲 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本书被中国铁建纪念馆,铁道兵纪念馆,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说明了这本书的价值和份量,也说明铁道兵光荣历史和卓越 ...

  • 满腔热血洒成昆

     满腔热血洒成昆 一一八师周其林 是谁用铁锤,风枪在群山中 打通441座隧道, 描绘出昆铁路艰难历程的金秋! 是谁用钢筋水泥灌注桥墩, 架起692座大桥变天堑为通途! 是谁在四,五十度高温的深沟, 十 ...

  • 中国最壮美的成昆铁路线——上世纪铁道兵三次铁路大会战之二

    成昆铁路 朋友,你坐着火车走过成昆线吗?我要告诉你的是,有生之年应当最少坐一次成昆铁路上的普速火车. 呜呜呜,火车拖着长长的汽笛声,奔驰在千里成昆线的万水千山之间.带起了一路清凉的春风. 很多年以前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