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赣中毕业的的学子们都来看看,你们学校曾经是这样的!
编者按:本文是毕业于赣中的吴新明先生提供的,吴新明先生赣中毕业后考入哈军工,他已经75岁高龄,目前居于安徽蚌埠。虽然居住在他乡,但是吴先生对家乡的发展、对母校赣中的发展一直很关注。从他的朋友圈我找到了很多赣榆的资料,里面有不少影像资料特别珍贵。由于今天刚联系上吴先生,交流不多,明天本公众号将陆续刊登吴先生的作品,同时将会把吴新明先生的简介一并发布,欢迎大家关注本公众号,将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最新内容。
1960年时的校门,时值暑假。蒋介石要窜犯大陆,国家在中学生中征兵,有几位应征同学与好友在校门口留念。门上还明显的写着“体检站”、“光荣应征”等标语。
县里高度重视这所学校,1952到1958年间先后派李川首任县长、胡秀松书记、崔阳和县长来兼任学校校长。其中,李川是赣榆县首任县长。这些校长决非挂名而无校长之实,他除了给全校作时事报告外,还经常深入学生之中调查研究。直到1959年王宪纲校长到任,学校才有了专职的行政领导。到文化大革命前期1966年止共毕业高中生6期近600人,为国家输送了120名以上的大学生。1978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省重点中学。随着教育的大发展2000年学校初、高中分离 ,分别成立了赣榆县高级中学和只有初中部的赣榆县实验中学。
校门西口的荷花池,荷花盛开
范霞娟老师在池边留影
学校内小河和东面
通往办公楼的小桥
当年校园里有一条横贯东西长约800米、宽约5米的小河沟,它本是旧时的青口镇的护城河,废弃后河内芦苇丛生、岸边荒草萋萋。1955年赣中迁址后经多次修整,始成清澈见底的小河。两岸垂柳依依,柳枝飘逸,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中留下了一串串婆挲的倩影。此情此景不由使人想起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著名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校大礼堂兼饭堂
小河南女生宿舍
原许家花园里的亭子,范老师留影。
以小河为起点,从南到北校区里分布着东西走向的3排14座共28口教室,全部是青砖、青瓦、红色的走廊立柱;从教学区往东走,教室东边区域耸立着一座青砖青瓦砖木结构的礼堂,礼堂除了供开校会用外还兼作学生雨天用餐的餐厅。所谓的餐厅就是避雨的地方,吃饭时并无餐桌和椅子,就餐时大家蹲在地上;再往东去,礼堂的东边是学校的厨房和开水房;厨房再往东就是学校南北向的围墙。围墙外往东是学校约10亩地大小的操场,这里设有几件简单的运动器械:从小桥往西去是学校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卫生室和图书馆。再往西有一片和护城河相连的南北走向的大水塘,从护城河起一直延伸到校门口,约300米长、宽约15米。塘中遍种莲藕,每到夏天塘中开满了娇艳的荷花,在满塘荷叶的陪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清晨蛙声起伏,蝉鸣阵阵。许多早起的学生在这里晨读。此情此景仿佛把人带进入了元代王冕笔下的绝妙的水墨画卷。笔者不才瞎诌歪诗一首来记录当年的美景:
绿杨丝丝弄轻盈
红莲相依俏无声
书声蝉鸣争不止
钟声一响糊一桶
当年的中学生衣衫褴褛
在许家花园留影
这里放飞了我们青春的理想,见证了我们奋斗的历程,留下了永远永远美好的记忆。
2014年11月25日
2017年1月9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