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仕女画
111
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 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中国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到唐代,仕女画在题材上突 破了汉魏至六朝时期贞女、烈女的藩篱,偏重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
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 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 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卷等。
周昉出身显贵, 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如《挥扇仕女图》卷等。
体姿是体现仕女风韵美之关键,传统强调要“愈隐愈显”,要隐里藏显,体现窕窈身段。要“潜在含蓄”,体现其内韵气向与节奏,使之风韵舒展。因此在塑造体姿时,一定要强调外态体姿与内韵骨气相结合,使之同步相应,有节奏、有韵律地回旋呼应,使其体姿整体贯一,才能创造出潇洒舒展之风韵美。
仕女体姿内韵一般以头和手势动向为“主线”,身姿、足势为“辅线”,风带为“贯线”,使之回旋相应相贯,把“主线”、“辅线”统合成一整体,才能含味耐看。古代仕女体姿一般分为坐式、立式、倚式、游式四个基本形式,掌握其外态与内韵规律,默识于心,在创作体姿时就能潜移默化,触类旁通,达到迁想妙得之效果。
有些体姿外态,其内韵是由“主线”、“辅线”作异向交聚,形成视觉中心,再延行贯动,统合成为整体。
此像内韵骨气,“主线”从左手理髻簪花,贯延头向。“辅线”从右手回曲执镜,贯动回上,两向交聚形成视觉中心,然后再统合,从身姿沿足势贯下,“主线”按右足伸张沿行,“辅线”以左足盘回,辅助“主线”贯动,再巧妙安排“贯线”,使风带垂旋助势,加强律向,形成整体。
根据内韵骨气,再塑造体姿外态,使整个体姿按内韵骨气走向组合,按节奏气势组织衣纹,就能整体韵调,形成节奏律感,达到静中寓动、典雅蕴藉之美感。
此立像内韵,“主线”由头侧下,转至左臂回曲至手,再贯向身段至足。“辅线”由右臂垂下,辅助“主线”顾盼而行,再以“贯线”之风带统合助势,形成整体调韵。
外态体姿塑造,亦要根据内韵之“主线”、“辅线”,及风带、披带之“贯线”,按内韵骨气进行体姿塑造,使之顾盼相应,特别要注意头向、肩向、腰向、足位,使之自然相应,达到外态内韵统一协调。组织衣纹,亦要按其体姿内韵走向,组织衣纹之气势,形成整体调韵,才有美感。
多作体认,默识于心,在塑造体姿时自能触类旁通,应变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