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暮春》翻译赏析

  《满江红·暮春》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前言】

  《满江红·暮春》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实为佳作。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色,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

  【注释】

  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狼籍,散乱。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红粉:形容红花飘落。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这是说:红花少了,绿叶多了。作者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刺桐花:植物,豆料。一名海桐。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生长在南方。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闲愁:为国家之愁。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尺素: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彩云,指想念的人。这两句是说:如今书信在哪里也不知道,我想念的人也不见踪迹。“彩云”又作“绿云”,意同。

  谩教人三句:空教我,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高楼了,楼外的平原上只有一片碧绿的庄稼。谩,作空、徒解。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的再上了。层楼:高楼。平芜:平原、原野。

  【翻译】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了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鉴赏】

  稼轩词素以豪放闻名,但也不乏有含蓄蕴藉近可于婉约的篇章。盖大作家,非只有一副笔墨,他们可据内容的不同、表达的需要,倚声填词,更迭变换,犹若绘事“六法”的所谓“随类傅彩”。按词谱,《满江红》用仄韵,且多穿插三字短句,故其音调繁促起伏,宜于表达慷慨激昂的感情,豪放词人也乐于采用,岳武穆“怒发冲冠”一阕可作楷模标本。然而此前,贺方回已用此调填写了以“伤春曲”为题的词,抒发深婉纡曲之情,但是承其传统者,则是辛稼轩。

  此词,抒写伤春恨别的'“闲愁”,属于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此句中,“江南”二字为骨。此二字与题目联系起来,则可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江南早春,风光绮丽,千里莺啼,红绿相映,水村山郭,风展酒旗,及至暮春三月,花开树生,草长莺飞。引发繁衍之外,“骨”的另一作用,乃显示其“力”,由“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可见。此句中“狼藉”二字为其骨。由此二字,读者仿佛感受到一股猛烈狂暴的力量。与之相比,孟浩然所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显得平易,李清照所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只觉婉转,而此处“狼藉”二字富有的骨力清晰可见“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株渐觉清阴密”,其骨在“暗随”与“渐觉”二处。此二处,“骨”又显示其劲韧之性,实作“筋”用。作者将“绿肥红瘦”的景象,铺衍为十四字联语,去陈言,立新意,故特意在其转折连接之处,用心着力,角胜前贤。“暗随”,未察知也:“渐觉”,已然也。通过人的认识过程表示时序节令的推移,可谓独运匠心。“算年年”

  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假托不能与所思美人相见而抒写内心的愁苦。“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四个短句,只为点出“闲愁”二字,闲愁,是宋词中最常见的字眼,而其含义亦最不确定,乃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词人往往将极其深重的感受,不易名状、难以言传的愁绪,笼统谓之闲愁。读者欲探究其具体含义,使其“模糊性”变得清晰,则必须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他的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差不多就能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作者此词中所谓的闲愁,当是由于自己不为南宋朝廷重用,复国壮志无从施展,且受投降派的忌恨排挤,进而而产生的政治失意。以此推衍而下,“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则痛恨奸佞之蜚语流言、落井下石之意。“尽素”、“绿云”一联,以美人为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然而,信息不来,踪迹全无,希冀仅存一线,愁肠依然百结,而“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的结尾,也就顺理成章了“谩”字是语气副词,表义甚是灵活,此处与“浑”字近,犹言“简直”、“真个”。“平芜碧”,可与欧阳修的词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参看,意谓即便上得高楼,举目遥望,所见的恐怕已是满川青草了。稼轩《摸鱼儿》有“天涯芳草无归路”之句,亦可参观,意谓归路已为平芜所阻断,最终不能与意中人相见了。

  比兴寄托,乃风骚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

  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满江红·暮春》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满江红·暮春》翻译及赏析

2.满江红·暮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3.满江红·暮春

4.《满江红》赏析及翻译

5.《暮春即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6.《定风波·暮春漫兴》翻译及赏析

7.望江南暮春翻译赏析

8.《定风波·暮春漫兴》翻译赏析

(0)

相关推荐

  • “刺桐”还是“拆桐”?

    清明前一日,皖南山中成群盛开的泡桐花 一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词曰: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 ...

  • 诗词点评台008期

    榜 上 有 名 本 期 目 录 一.踏歌而行<风光好·春梦>--云水斋评析(早梅香阁推荐) 二.清荷<西江月·踏春>--云水斋评析(早梅香阁推荐) 三.小兵<杏花天·春晓 ...

  • 《折桂令·春情》翻译赏析

    折桂令·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折桂令字词解释: ⑴馀香:自己就像一丝香 ...

  • 《折桂令春情》翻译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 ...

  • 苏轼《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译文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 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 为何见她早 ...

  • 乔吉《折桂令寄远》翻译赏析

    折桂令.寄远 乔吉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注解] ⑴怎生:为什么. ⑵ ...

  • 《折桂令九日》的翻译赏析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写作背景] 这支令曲以重九游为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 ...

  •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译文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 ...

  • 《折桂令·春情》译文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 ...

  • 《石头记》序|原文|翻译|赏析

    吾闻绛树两歌, 一声在喉, 一声在鼻①;黄华二牍, 左腕能楷,右腕能草②.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 一声也而两歌, 一手也而二牍, 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 ...

  • “鬼神每瞰高明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鬼神每瞰高明室"出处 出自 宋代 刘克庄 的<贫居自警三首> "鬼神每瞰高明室"平仄韵脚 拼音:guǐ shén měi kàn gāo míng ...

  • 鹧鸪词二首原文|翻译|赏析

    鹧鸪词二首 作者: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空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外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