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时庐江太守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晔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趿,遂奔太祖。
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咸云:“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难;又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
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众降。达有容止才观,文帝甚器爱之,使达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晔以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文帝竟不易,后达终于叛败。
晔在朝,略不交接时人。或问其故,晔答曰:“魏室即阼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咸。仆在汉为支叶,于魏备腹心,寡偶少徒,于宜未失也。”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有闲,为大鸿胪,在位二年逊位,复为太中大夫,薨。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
B.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
C.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
D.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竖”,詈词,也称“竖子”,即小子,没出息的东西。《鸿门宴》中有“竖子不足与谋”。
B.“阼”本义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指主阶,借指帝位。天子即位时践阼升殿,因此称帝位为“阼”。
C.“逊位”指让出帝位。“逊”,退避,退让。《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D.“薨”指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晔是皇族后裔,很有才能。汝南郡人许劭以善于知人闻名,当时在扬州避难,称赞刘晔有辅佐天下的才能。
B.刘晔有军事才能,识破孙策诡计。他认为出兵灾祸就会到来,但刘勋坚持发兵攻伐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后方。
C.刘晔能识人辨性,有先见之明。他认为孟达有苟且求得的心思,好用手段,不能感恩图报,后孟达叛乱败亡。
D.刘晔能审时度势,聪明贤达。他认为在汉朝不被重用,但在魏却是心腹大臣,少一些朋友下属,还是比较适宜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4分)
(2)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4 分)
14.文中对刘晔的刻画使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答案:
10. D(“欺”和“下国”之间如果断开,“欺”就缺少宾语.所以排除A.C两项。“击之路”从语法结构上看,“之”无论做代词、助词都无法顺畅翻译,语意违背逻辑.排除B项。“伐”和“之”断开,“伐”缺少宾语,句意不完整。故选D项。)
11. C(逊位指让出帝位或官位,不单指帝位。)
12.D(原文“仆在汉为支叶”一句中的“支叶”是指刘晔在汉朝属于皇室的旁支亲族,而不是说他不被重用。)
13. (1)那时将军前进就会被敌人遏制住,后退又没有归路。如果我军一定要出兵,灾祸现在就会到来了。(“是”“屈”“若”各1分,句意1分)
(2)随即派遣猛将在前先行,大军在后应援,一到那里就攻克了陈策,就像刘晔所预料的那样。(“遂”“克”“度”各1分,句意1分)
14.①正面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表现刘晔有远见,直言敢谏。②侧面描写。如许劭称赞刘晔。③对比衬托。如太祖问群臣,群臣不主张讨伐陈策,而刘晔认为可以,且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刘晔字子扬,淮南郡成德县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汝南郡人许劭以善于知人闻名,当时在扬州避难,称赞刘晔有辅佐天下的才能。
当时庐江太守刘勋的兵力在长江、淮河一带是很强盛的。孙策很害怕他,派遣使者说着谦卑的言辞、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见刘勋,并在信中劝说刘勋:“上缭的土著宗族,多次侵犯我的领土,我痛恨他们很多年了。攻打他们,路途不方便,希望由您来讨伐他们。上缭很是富实,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请您出兵作为外援。”刘勋信从了他,刘晔说:“上缭虽小,但城池坚固,进攻难,防守易,不可能在十天之内取胜,那样就会造成在外面的士兵疲惫,而国内空虚。如果那时孙策乘国内空虚袭击我们,那么我们的后方就不能独自坚守。那时将军前进就会被敌人遏制住,后退又没有归路。如果我军一定要出兵,灾祸现在就会到来了。”刘勋不听从刘晔的劝阻。发兵攻伐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的后方。刘勋穷困窘迫,于是投奔了太祖。
太祖到达寿春县,此时庐江郡境内的山贼陈策,拥有几万兵众,凭借险要地势据守。太祖询问各位部下可以不可以讨伐,部下都说:“那里山势险峻,而溪谷又深又窄,防守易、攻打难,并且没有它不足以对我们造成损失,得到它也不能给我们好处。”刘晔说:“陈策这些小子,趁着动乱奔赴险地,于是互相依赖,称王称霸,我们也没有用封爵授官和有威信的人征讨而使他们降伏。现在天下初步平定,后降伏的要先杀掉。畏惧死亡,追求赏赐,不论愚民、智者都是相同的,因此广武君为韩信筹划计策,说韩信的威名足可以先利用声威再用实力而使邻国服从。更何况明公如此仁德,向东征伐而西边的百姓就抱怨您不先来解救他们,如先进行赏赐招募,大队兵马到达,诏令宣布的时候,陈策军营就会大门四开而贼兵也就自行溃散了。”太祖笑着说:“您说的和我想的差不多。”随即派遣猛将在前先行,大军在后应援,一到那里就攻克了陈策,就像刘晔所预料的那样。
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领兵众投降。孟达有非凡的仪容举止和才能,太祖十分器重喜欢他,让孟达做新城太守,又任散骑常侍。刘晔认为“孟达有苟且贪得的心理,又自负才能而喜好权术,必定不能感恩图报,心怀忠义。”文帝终究没有改变对孟达的任命,后来孟达终于叛乱败亡。
刘晔在朝一点也不和当时人士相交往。有人问他原因,刘晔回答说:“魏王室登上皇位时间不长,明智的人知道这是天命,普通人不是都这样认为的。我在汉朝是皇室的旁支亲族,在魏国又是心腹大臣,少一些朋友下属,还是比较适宜的。”太和六年,刘晔因病授官为太中大夫。病情稍有好转,任大鸿胪,在任两年后退位,再次担任太中大夫,不久就去世了。谥号为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