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单位与国有单位工资差距拉大,正常吗?
私营单位与国有单位工资差距拉大,正常吗?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4318元,同比名义增长10.0%,增速比2016年加快1.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同比名义增长6.8%,增速比2016年回落1.4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0%。
虽然私营单位工资增速慢于非私营单位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而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现象。但是,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仍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这一问题,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在2017年的工资收入中,私营单位不仅增速低于非私营单位3.2个百分点,而且,隐藏着两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一是2017年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速比2016年增速回落了1.4个百分点,与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速继续高于2016年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二是2017年私营单位工资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差距不大,但也说明私营单位工资增长的缓慢,说明私营单位员工收入增长没有跟得上经济增长的脚步。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无疑是非常严重而现实的问题,是必须引起高度警觉的问题。
而从已经对外公布相关数据的20个省份的情况来看,除广东、海南、吉林的私营单位2017年工资收入增长快于非私营单位之外,其他省份也都明显低于非私营单位,如青海相差了8.5个百分点,河北更是相差了9.2个百分点,山西则相差7.6个百分点,安徽、山西、广西、江苏等地则都相差4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江苏,作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私营单位工资收入也比非私营单位相差4个百分点以上,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不仅如此,还有四个省份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长速度低于4%,最低的河北省,私营单位工资增长速度只有可怜的2.6%。
造成私营单位工资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无疑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因为,私营单位大多规模较小,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普遍出现了经营困难的局面。尤其象江苏这样出口占主流的地区,中小企业因为出口受阻而陷入困境的现象比较普遍,继而导致私营单位工资增长难度加大。如果不能解决私营单位经营上的问题,私营单位工资增长将难度越来越大,私营单位员工收入也越来越难以保证,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居民收入增长,影响消费能力,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
事实上,在很多地区,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长状况,才是经济运行比较真实的写照。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长那么快,恰恰是以牺牲私营单位的利益为代价的。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例,负债水平那么高,高得已经连利息也难以承受了,政府也是不断地为融资平台买单。但是,员工的收入水平却相当高,经营者也都享受着很高的年薪。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效益来自哪?他们提高员工收入的依据又来自哪?显然,这是监管出现严重问题的结果。相反,私营单位工资增长放缓,则完全是遵循的市场规则。如此一来,就变成闯祸和制造风险的企业工资继续快速增长,而创造财富和化解风险的单位则工资增长缓慢,形成完全不公平的竞争状态。
再如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如钢铁、煤炭、水泥等,都处于上游行业,受益于去产能带来的市场变化,效益确实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工资增长也明显放快了。可是,私营企业大多属于下游行业,去产能不仅没有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因为上游行业价格大涨而出现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现象。自然,工资增长就只能放缓了。为什么在市场化水平已经较高,市场经济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年轻人在就业方面,仍然把国有单位作为主要选择,原因也就在于此。
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在工资增长方面的反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课题。在很多地方都在通过各种手段引进人才、争抢人才,甚至不惜给出各种优惠待遇的情况下,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长却出现了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毫无疑问是对人才引进和争抢的一种讽刺。想一想,连正常的工资增长都难以保证,还怎么去引进人才呢?所谓招工难,难道真的都是员工胃口变大了吗?
当然,一些地方在工资引导和监督方面存在缺陷,引导不力,监督不严,也是私营单位工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决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私营单位的运行状况不好,私营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公平环境,私营单位负担沉重。如何降低私营单位的负担,让私营单位能够与非私营单位处于同一条走路线上,尤其是融资,能够以比较公平的方式对待,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十分紧迫的。
本文作者谭浩俊已入驻:
搜狐丨网易丨今日头条|
天天快报丨一点资讯丨UC头条丨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讯博客丨
新浪财经|慧眼财经|云掌财经丨嗨牛财经丨
趣头条丨虎嗅网丨搜狐焦点丨
脉脉丨雪球丨同花顺丨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