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什么越来越近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什么越来越近
通信业的快速发展。
也是中国进步与强大的充分展现,
是改革开放的直接成果之一!
三十七年前,当姨夫从文教局了解到我已被江苏省冶金工业学校录取,可是,录取通知书却等了整整两天才到手,那着急的心情啊,不知用什么才能形容。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形,象我们这样的农村孩子,要想走出农村,只有两条路,一是当兵,二是考上学校。而考上学校无疑是第一选择,如果达到分数线,自然就把等待录取通知放在首位了。
也许是过于封闭,当得知所录取的学校就在离家只有六、七十公里的镇江,母亲年轻时曾多次不靠任何交通工具一天往返于镇江,一份录取通知书从投寄到收到却需要两、三天时间,如果是邮寄包裹,可能就需要一周的时间了。有时候,一周也未必能够收到。可见,那时的通信是何等的落后。落后的又何止是书信,电话更是要跑到邮局才能使用,且经常需要排队。
虽然说书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甚至对方可以从书信上有无泪水的痕迹来观察感情的深浅,然而,投寄速度的缓慢,却让很多人难以承受,特别是恋爱中的年轻人,更是有让自己变成书信一样,能够尽快地飞到对方的身边,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然而,就是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一切却完全变了样,书信已经淡出了多数人的视野,80后、90后、00后中的绝大多数,已不知道书信到底是什么,书信到底能表达什么。在他们的手中,有短信、有QQ、有微信,还有视频、有语音通信,等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甚至连语音通话也不愿意,而是视频聊天。
可能很多人不太相信,我第一次拿话筒给家里人通话,是1982年,我已经二十岁,且中专快毕业了。因为学校毕业的事,到邮局跟家里人通了一次话,时间是三分钟不到。因为,超过三分钟就要加钱了。而我家的第一部电话机,是结婚以后的第6年,时间是1994年,我的第一部手机,则到了1998年,此前,有过一只BP机,仅用了半年就淘汰了。以后就是电脑、手机更换的频率不断加快,电话只是摆设,通话只是忆旧了。就连很多一个字不认识的老人,也都使用上了老人手机,只要子女把常打的号码设定好,就能经常与子女们通话。识字的老人,则可以充分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快乐,经常与子女视频。
视频的感觉,对老人们来说,就等于儿女们回到了家。而对儿女们来说,尽管没有时间回家,但能够通过视频感受在父母身边的快乐和幸福,弥补某些方面的缺憾。
尽管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通信行业的收费还比较高,社会各方面的反响也比较强烈,要求降费的呼声很高。但是,比起三十多年前想通过花钱提高通信速度,表达思念亲人之情、传递相思之苦来,还是幸福更多、快乐更多、开心更多,还是能够充分感受到科学技术发达、通信事业进步带来的快感。如果通信费能够继续降一点,快感当然也会更强烈一点。
而对广大的考生来说,无论是等待分数的公布、录取分数线的公开、录取通知书的发放,也都进入了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开放时代,不需要受各种消息的影响,更不需要因为投寄速度的过慢而承受等待之苦。特别是进入学校以后,不需要象我们那时一样,长时间收不到家里的书信,就会偷偷地落泪。
在通信问题上,我们并不需要唱很多的高调,只要看看慢慢淡出人们视野的书信,就可以感到,一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当我在一次学生聚会上,将30多封学生家长27年前写给我的信读给他们听时,所有的学生都泪流满面。除了怀旧之外,谁说没有对书信这个概念的怀念。而现实却是,书信真的很难再回到生活之中。因为,通信业发展太快了,通信业也太发达了,以至于书信很难再成为通信的工具。只有在哪些交通极不发达、通信信号也暂时难以进入的地方,书信才有存在的基础。即便如此,也决不会出现六、七十公里走两三天这样的现象。因为,现在有了邮政快递,再远的地方也不需要两三天,很多来自国外的信件和物品,快的也就一天多时间。
通信业的发达,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在拉近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明明远隔千山万水,却能够通过智能手机面对面地交流,而一天前购买的物品,却能很快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对于“懒人”们而言,外卖更是成为了贴身厨师、家庭厨房。
谭浩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