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员工薪酬难道不该大幅下调吗?
投行员工薪酬难道不该大幅下调吗?
西装革履,年薪百万,出入都是头等舱,觥筹交错间就谈下了几个亿的项目。这或许是不少人对于投行人士的印象。不过,在2018年,这样的日子似乎离大多数投行员工都非常遥远。近期,申万宏源一张到手不到5000元的员工工资单引起券商行业关于薪资水平的热议。
据悉,下调幅度接近40%,税后薪酬也就在4800元左右了。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结果,心里一阵忍不住一阵高兴,不是眼红投行员工薪酬,也不是嫉妒投行员工薪酬。,而是投行员工的薪酬终于回归了理性,回归了本来就应当是下降以后水平的理性。不然,才是真正的不公平、不合理。
也许有人会说,投行员工薪酬高,是国际惯例,国际上投行员工的薪酬普遍都高于一般行业,甚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为什么中国投行员工的薪酬就要下降,下降到与一般行业相差不大的水平呢?
与国际投行薪酬水平相比,即便不下调,也不算高,也有上升空间。但是,有没有,中国投行员工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发挥的作用,是否也有国外投行高呢?不得不说,中国的投行,没有几家是真正按照投行的目标和要求去做的,投行的员工,更多的也是借着投行的名义、拿着投·行的薪酬、占着投行的风光,做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干着与投行要求相差十分悬殊的工作。以并购为例,有几家投行是能够象国外知名投行一样,拿出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又有多少投行在实施并购以后获得市场满意的回报的。
再如投资,特别是风险投资,更多的投行不是靠眼光,而是靠关系,不是靠对产业的培育,而是靠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幕交易,以至于绝大多数投资项目都没有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譬如高科技企业的投资问题,有多少投行在认真对待,有多少投行是在真正投资产业的。更重要的,很多投行在投资过程中,还扮演了野蛮人的角色,不能真正从企业发展的要求与目标出发,而过度在乎眼前利益、脚下利益,导致很多企业被并购、收购、投资以后,效益一落千丈,员工人心惶惶。类似案例,在投行收购过程中,已经发生得太多太多,甚至一些老牌产品、知名企业,都被投行收购或投资后消失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投行,就变成了许多交易性的东西,变成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这其中,投行管理层、员工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这样一些没有做多大贡献,也没有对产业发展等提供帮助的人,就是因为以透支未来和效益的方式追求眼前利益,最终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采取强有力的薪酬压缩措施,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就压缩后的薪酬水平来看,仍然偏高。尤其是高管,应当至少压缩50%以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公平,才能倒逼投行做专业的事,做正确的事,做对产业发展有利的事。
本文作者谭浩俊已入驻:
搜狐丨网易丨今日头条|
天天快报丨一点资讯丨UC头条丨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讯博客丨
新浪财经|慧眼财经|云掌财经丨嗨牛财经丨
趣头条丨虎嗅网丨搜狐焦点丨
脉脉丨雪球丨同花顺丨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