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再次看见了“上帝之手”
第一次知道“上帝之手”这个词,那跟一个人有关系。
第一次看足球,也跟一个人有关系。
第一次提前结束世界杯决赛的观看,也跟一个人有关系。
这三个第一次都是同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马拉多纳。
1982年,英国军舰远涉重洋,目的是为了跟南美的一个名叫阿根廷的国家发生一场战争。
按理来说,劳师远征的英国应该不敌以逸待劳的阿根廷,因为,他们争夺的那个叫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地方,就在阿根廷的家门口,按照国际海洋线划定规则,马尔维纳斯群岛应该属于阿根廷的国土,可英国以马尔维纳斯群岛是他们先前的殖民地为借口,硬生生地将马岛从阿根廷的国土里给抢了过来,这场战争最后英国胜利了,历史上称它为“马岛战争”。
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英国太欺负人了,可世界格局中哪有那么多摆到桌面上可以谈的东西,弱肉被强者吃掉,这是丛林规则。
因为“马岛战争”,我们第一次知道了阿根廷这个国家。从战争结果来看,我们都想象不到这个国家有多落后,也不知道这个国家有多窝囊,感觉有点像我们的清政府。
四年后,英国和阿根廷在墨西哥又进行了一场“战争”,那是在世界杯四分之一的赛场上,马拉多纳凭借上帝之手,打入了追平英格兰的一球。这一球后经回放录像证实,这是马拉多纳用他的“上帝之手”打进的,英格兰人很是不忿。可很快英格兰人服了,因为上帝真的没有站在他们那边,马拉多纳得球后,以一过五的精彩球技打进了致胜的一球。这次,马拉多纳用的是“上帝之脚”。
英格兰人服了,全世界都服了。不知道是否有人将这场比赛与四年前的马岛战争联系起来?估计是有的。
很多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因为马拉多纳而爱上了足球,尽管这项运动在中国很冷门,中国男子足球非常不提气,可中国的足球球迷瞬间出现井喷式增长。看足球比赛,尤其是看世界杯足球赛,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我也是因为马拉多纳开始看足球的,最开心的是1990年世界杯,阿根廷与西德队再次杀入决赛,在多名主力因为黄牌加身而无法参赛的情况下,马拉多纳独木难支,最后痛失世界杯冠军。很多人可能忘记了当年的西德队,可我记得,赛后,马拉多纳哭了。
一晃四年又过去了,世界杯又如期举行了,我们再次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马拉多纳只打了两场就因吸毒而被剥夺了世界杯参赛资格。没有马拉多纳的世界杯也就失去了对我的吸引力,到现在我都想不起来,那届世界杯的最后比赛是谁跟谁在球场上拼搏。
不久后,有部演阿根廷政坛的电影叫《贝隆夫人》,电影的主题曲叫《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主演贝隆夫人的是美国著名艳星麦丹娜,主题曲也是她主唱的。很多人不记得电影的内容,可这首歌成为了经典。
听这首歌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贝隆夫人,而是想到了马拉多纳。
离开世界杯之后,马拉多纳一直是负面新闻不断,吸毒、不检点的私生活、枪击记者等,让人感觉一代球王就此陨落。可足球让马拉多纳再次回到鲜亮的光环下,2008年,他率领阿根廷国家队征战世界杯的赛场,他的得意弟子叫梅西!
当主教练的马拉多纳尽管还是那么的个性张扬,可跟当球员的马拉多纳相比,那简直是天上地下。
我一直奇怪中国人喜欢马拉多纳的原因,在球技方面,马拉多纳无疑是那个时代技艺最高超的,可有多少人真的是冲着他的球技去喜欢他的?我们对他和足球的顶礼膜拜,绝对不仅仅因为他的上帝之手和上帝之脚,而是因为他具有跟别的球星不一样的性格和个性。
他生性率真,无论是场上和场下,他都喜形于色,完全展现了最真实的自己;他天性善良,据说他出名之后,很多人利用他的肖像或者其他权利进行牟利,而马拉多纳一点也不跟人计较;他真实透明,据他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感谢足球,因为足球将他从毒品和黑社会的阴影里拯救了出来。
仅凭这些,我还是分析不出马拉多纳受人欢迎的原因,他简直就像神一样活在所有喜欢他的人的记忆里,没有马拉多纳,我们70后生人也许会少很多足球带给我们的快乐。
“上帝之手”的具体意思我还是不知道,我理解有两点,一是快,二是变幻莫测。今天我们再次看到了“上帝之手”,它这么快就把马拉多纳请走了,让全世界喜欢马拉多纳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它是如此的变幻,竟然以这么奇怪的形式推倒了我们心中的偶像。
天上没有新冠,玉帝想看足球。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曾经的青春,以微不足道的纪念缅怀足球带给我们的精彩和快乐。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