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才——忠孝47年跨国记下集

[援越抗美55周年]专投

(六)危险的阴谋

李发安阴谋外逃,他是经过长期谋划的。就在7月21号深夜,他值2:00~4:00的警卫。经过一天的劳作,战士们都已进入梦乡。4点换班,他也不叫人换。他又潜回班长住的钢架房,摸黑把手榴弹袋放在班长脚头,揭开两颗手榴弹线,用一根长绳拴在一起,把另一头轻轻拴在班长被头角上……

然后用两把铁铲交叉在门口,拴上两颗手榴弹,带上冲锋枪和压缩饼干,慢慢潜伏到所部驻地,等待时机……

他的用意是:五点多钟天渐亮,到总机室外,把电话线剪断后,跑到后山坡用冲锋枪对所部扫射。当警卫班李班长听到枪声,猛然起来,掀开被子拉响手榴弹,其他战士忙着外逃,再碰倒铁铲,手榴弹爆炸,造成警卫人员伤亡,失去战斗力,就可以安全逃跑。

李班长听到枪声醒来,发现脚被什么东西压着。轻轻打开手电,发现两个手榴弹已被打开,拴在被头角。他大喊“大家不要动!”慢慢起来收回手榴弹线,用手电扫射一转,发现门口也拴着两颗手榴弹,叫大家慢慢起来,点上灯,解除手榴弹线。此时,住旁边的战士也都过来。李班长立即带领大家跑到所部了解情况……

李发安并不是想开枪打死打伤战友汤医生和贾自安,他去拉拴在树上的电话线时,折断树枝,惊醒守机员贾自安,他大喊“谁?”忙起来。李发安发现已暴露,立即向喊声打出一梭子弹,就往山上跑。

汤医生听到枪声,立马坐起来大喊:“老王、老王……”说时迟那时快,李发安已跑到王副院长床外,听到有人喊,向对面打了一梭子子弹,正好打在汤医生胸部,她倒在床上鲜血直流,就地抢救无效而光荣牺牲,没留下一句话。

这是我院一所在奠边府牺牲的第2位战友。

如果他的阴谋得逞,警卫班战士将全部牺牲。

感谢警卫班李班长,遇事沉着冷静,处理得当,减少更大的伤亡。事后,给李班长荣记三等功一次。

(七)如何面对儿子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斗争,第一医疗所于1967年10月底换防回国。回国前,全体官兵到烈士坟前,向英雄致意,作最后的告别。

远在安徽的儿子们很久没有收到母亲的来信,更不知母亲已牺牲。父亲隐瞒了这个噩耗,怕他们幼小的心灵受不了失去慈母的锥心打击,只说“母亲很忙,以后会去看你们的”。一年后,父亲去安徽看望孩子们,才把母亲牺牲的事简明扼要说了说。

犹如晴天响霹雳,孩子们登时哭成一团。

特别是“冬瓜”,两岁多就由保姆带大,六岁后才和母亲团聚,3年后又和母亲分别,享受母爱时间太少太少。他痛苦得更是不能自已。母爱无价,无以回报的心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一株尽孝的小苗,开始潜滋暗长起来,一发不可收……

“冬瓜”自此发誓:“等我长大,一定到母亲坟前烧香磕头。感恩母亲对我的养育,亲眼看看母亲生前战斗牺牲的地方。”

如果在国内,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难事。但这是国外,而且两国关系不正常30多年,“同志加兄弟”变成“刀枪相对”。

“冬瓜”的夙愿顿时遥遥无期。

随着时光的推移,“4兄弟”分别于1969、1972、1974年回到云南父亲的身边,并先后参军到部队。经过几年的锻炼,都先后入了党、提了干。

当面追思慈母的夙愿未尝,始终萦绕在孩子们心头,历久弥新,难以割舍,并渐渐固化成一种永远的痛。

(八)祭奠英烈

又过20多年后,随着两国关系缓和,到越南旅游的大门终被打开。“冬瓜”终于看到了希望之光。但怎样到越南,怎样才能找到母亲的坟墓,一直困扰着他。当时,越南只开放东部地区,没有奠边府路线。

又过了10多年,人已过中年,直到2012年初,在一次战友联谊会上,一位630团高炮部队战友到奠边府祭奠牺牲的战友,并把每位烈士碑都拍照下来让战友们看。当一位熟悉的战友忽然看到汤军医的墓碑照,就把他要过来。几经转手,才到“冬瓜”手中,如获珍宝,终于看到了母亲的墓。

急于祭拜母亲的“冬瓜”,在昆明到处联络原高炮部队的战友和烈士家属。

几经与旅行社和越南驻昆领事馆协调,他们一行80人在当年“清明节”到达奠边府。在烈士陵园举行祭奠仪式后。“冬瓜”和大哥平生第一次跪在母亲墓前,眼含热泪,诉说47年思母之苦,告慰母亲英灵长存。

遗憾的是,母亲墓碑上竟有三处错误:籍贯不对,职务不对,牺牲时间也不对。

这是部队回国后,越方将分散的烈士集中移到烈士陵园,木碑上的字迹湮灭、难以辩识造成的。

这俨然成了“冬瓜”的一块心病:“母亲牺牲的细节和时间必须搞清。”由于时间太久,老同志年迈已说不清,“冬瓜”知道笔者和他父母在一起战斗,后事又参与处理,错误得以纠正。

如何才能把墓碑上的错误一起纠正,“冬瓜”生方设法,得到驻昆领事馆和旅行社的支持,加快各项准备工作步伐……

特意为母亲做了一块亚克力板墓碑、一块汉白玉小花圈,还有成套的挽联和大花圈,准备今年清明再去祭奠母亲。

“冬瓜”找笔者商量,笔者十分赞赏他的大义孝行,很快联络了10多位老战友,一块去战斗过的奠边府祭奠牺牲的老战友。

2013年4月15日,以野战医院为主,还有高炮团、筑路部队的4位战友陪同他们三兄弟和家属一行21人祭奠团从昆明出发,一路受到了莱州省和奠边府政府官员的热情接待。

在越方官员的陪同下,三天时间先后祭奠了4个烈士陵园的182位烈士。其中,奠边府两个陵园共牺牲156位烈士,莱州省两个陵园牺牲26位烈士。

我们每到一个陵园,献上花圈,细心瞻仰每一个陵墓,敬仰之情难以言表。他们中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才19岁,都牺牲在异国他乡。我们列队,向战友们敬个军礼,作最后的告别……

(九)永远铭记

在返回的路上,笔者与“冬瓜”同住一室,促膝长谈,往往至夜半更深。我感触很深地说:

越南人民很友好。我们都佩戴着“中越友谊纪念章”和“8.5”纪念章,见到我们都和我们友好地打招呼。地方官员给予很高的礼仪。餐中,歌舞团前来助兴;餐后,又跳又唱,共唱越中友好歌曲:“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并合影留念,共叙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奠边府这些年来变化巨大,再也不是战争年月,四野荒凉,见不到人烟。原机场变成一望无边的稻田地,沿线人民都在辛勤劳作,城市乡村也建设得很好。

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对原抗法战争故地进行修缮,保护得很好。特别是对中国援越抗美烈士陵园进行大规模的二次修复:把砖石墓碑、纪念碑改为瓷砖,并加以绿化,常年有专人管理。

“冬瓜”及哥哥们终于了却了47年的心愿。他表示:这是中越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后要带领全家去瞻仰母亲和烈士。

至今他已第八次和战友、烈士子女前往越南瞻仰母亲和烈士。让后代永远铭记这段历史,让中越友谊之花世世代代盛开。

(十)相关链接

1.实事求是地说,第二、三医疗所在越南战斗一年半的时间,换防回国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事。特别对有子女的干部们来说,总算熬到这一天,大家高兴得跳起来。汤芳琴医生想回国后,立即请假到安徽接回4个儿子,母子团聚。但事与愿违,又调到一所工作。

2.如果汤医生不到一所工作,那么被叛徒打死的肯定是我。

如果不是照顾汤医生和王副院长住在一块,我和耿政委搬走,被打死的还是我。我想起这件事,一直感到内疚,汤医生是替我而死的。

3.在那个年代,单位出现逃兵、叛徒,是一件政治事故。虽然一个小兵不掌握国家任何机密,但影响是坏的。必须认真总结教训。

不过细想起来,任何年代环境都会产生逃兵、叛徒。小到一般小兵、老百姓,大到高官、将军,叛党叛国的事层出不穷,也就不奇怪了。

李发安被关在军区监狱,一直不见宣判。后来得知,“文革”期间枪毙一个兵,都得经林总批准。所以,直到1969年“九大”召开前才获批准。在蒙自部队操场,由军区军事法院召开宣判大会后,立即枪毙。

4.老干部王忠华副院长,后半生是很不顺的。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对他打击很大。4个儿子,为什么一直没有提到三儿子呢?老三王布康,当兵后复原在开远铁路公安处。1982年3月5日去执行任务,路遇车祸而牺牲。

10多年后,在组织帮助下王副院长重组家庭,过上老年生活。

1978年底,组织批准王副院长离休。但他说:“马上就要打仗,我这个老兵怎么能离岗休息呢?打完仗再说。”

全院投入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院机关带领第二、三医疗所奔赴河口前线执行任务,共救治伤员1800多人。王副院长和我带领第一医疗所在蒙自二线收治900多名伤病员,他亲自指挥甚至亲自上手术台,不顾年老体弱,往往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充分发挥他外科“一把刀”的特长。全院荣立军区卫生单位唯一的集体二等功,功劳有其一份啊。

1980年,组织批准王忠华副院长正式离休,但蒙自没有军队干休所,昆明干休所还没建好,征求他的意见,他说:“单位还在蒙自,就在蒙自给我盖房离休吧,我哪里都不去。”后来请示上级,由医院按标准在南湖边给他盖了1幢小楼。

1986年底,医院撤销,23分部也随后撤销,王副院长没人管了。经多方努力,蒙自房产归公,把王副院长迁入昆明军队干休所养老。2010年5月4日老人病故,享年86岁。

50多年“弹指一挥间”。我的老战友、我的老首长有很多人都离开了人世,而我这个当年青发的小伙子,已然白发苍苍、两鬓染霜!欣逢改革开放带来的和平盛世,如今过上了老吾老、幼吾幼、儿孙承欢绕膝的小康生活。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军人的身份、老兵的情怀,我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保家卫国,世代相传。

笔者于2020年4月20日

责任编辑:梦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