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臣 : 鏖战京通线
鏖战京通线
燕子的家在嘴上,哪里舒适往哪里垒;大雁的家在翅膀上,哪里温暖往哪里飞;筑路工的家在肩上,哪里艰苦往哪里背;一顶帐篷,四海为家,一双铁脚,走遍天涯!”这首军营中广为传诵的经典名言,道出了铁道兵生活的艰辛。
经过近5年苦战的襄渝铁路刚修通,我们来不及参加通车庆典,没有亲自品尝乘坐在这条钢铁大道上飞奔的滋味,又开赴新的战场一一京通铁路。
1972年5月,铁十一师五十三团奉命修建河北滦平县境内近14公里铁路修建任务。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桥隧相连,长度为6.69公里;路基高填深挖量大,多数隧道洞门、桥台建在峭壁之上,加之气候严寒,冰封期长,施工难度大。
“古北口外摆战场,燕山脚下红旗扬;路基桥隧艰又险,军民汗水洒猴岗;快柳山谷炮声隆,潮河急流架桥梁;两个文明双丰收,铁兵精神传四方!”经过为期5年的艰苦鏖战,共筑起路基13点88公里,开挖隧道16座4137延米,修建桥梁16座2554米,涵渠11座448横延米,房屋31栋2263平方米,确保1977年底全线接轨通车,1980年初交付运营。
在此期间,我和组织股的杨之勇(后任政治处群工股股长)、熊厚杰、黄祥光、宫卫国、庞茂春、李顺安等同志,多次深入连队调研整理了团首次“三学”庆功授奖大会和一个营、七个连、两个排、三个班典型发言材料,撰写了呈报铁道兵党委批准授予十二连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荣誉称号的先进事迹材料。
当时的滦平县虎什哈是“小米饭为主粮,鸡屁股是银行”的贫困山区。为减轻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负担,驻红旗大队的一营二连指导员王年威(后提升为三营营长)、司务长刘景清(后提升为团司令部协理员)发动群众开荒种菜,养猪养羊,粗粮细作成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糕饼,建起了豆制品和多种咸菜的小作坊。师团领导机关在该连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粗粮细作的经验。我和政治处的同志多次前往学习采访,给“军营男子汉,围着锅台转,从早忙到晚,锅碗盆作伴,奏出交响乐,人人都夸赞”的二连炊事班申报了集体三等功。
为缓解交通运输的困难,二连还添置了“特种设备”一小毛驴,改造了小板车,往返粮站、集市运送粮食、蔬菜、煤炭、柴禾等生活物资;临时来队的军嫂们常扬起鞭,赶着毛驴车到各连队探望乡友,到施工现场体验生活。
1979年底,不少连队的毛驴也随部队调动。一位老人风趣地说:“子弟兵不仅在家门口修了路,造了大寨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连推磨拉车的小毛驴也托解放军的福,坐着专列下江南,太幸福了!”
1980年初,我到江西铅山信江大桥边的2连采访时,眼见京通线立下汗马功劳的小毛驴,又埋头拉起了小板车,在新的战场上立下新功……
2020年6月10人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 浪花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