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主体性教育探索:1992江苏“向导教学法”实验报告

国内最早主体性教育探索:1992江苏“向导教学法”实验报告

——1992江苏“向导教学法”实验报告:向导教学法初探

  • 张俊杰(江苏石油教育基地 江苏 洪泽223126)

    [摘要]江苏石油学校80年代后期组织“向导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1992年撰实验报告1993年上报省劳动厅,论文已经中央教科所专家组评审发表。向导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表明:学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素质发展目标是教学活动主线,教师适时提供必要帮助,激励、诱导、启发、评价、反馈、调整,积极为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掘培养青少年潜在能力。在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辅导学生自学,相机点拨,“启”而不“发”,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应“时”而“发”,展开丰富联想,主动开展互助学习活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在分析、归纳和推理过程中,在辨别正确和错误的争论中,在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中,辩证思维的各种方式方法,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内化成为闪烁创造天才火花的最可珍贵的思想素质。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教学过程形成四个基本环节:自学辅导、检查复习、识辨演练、归纳总结。

    [关键词]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向导;自学辅导;自学提纲

  • 记得1957年曾见到一本小册子,苏联某女学者著文,谈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泛而言之,人的一生至少有四分之三时间要靠自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此后尝试自学,看书研习,试图培养自学精神,然而颠沛流离,教学研究无从谈起。时逢教育中兴,回顾正反经验,遂设计自学辅导教学方案。

    1980年代有幸到庐山、乐山游览,随车导游,为旅客服务,提供方便,介绍景点,答疑释难;看山光水色,忆历史典故,令人心旷神怡,收获丰富。游览目的是明确的,活动是自主选择的,导游员导而不主,办而不包,给我许多启发和联想。这同教学联系起来,比喻十分贴切。学习如同庐山览胜,乐山探幽,教师为学生作向导,介绍求知方略,提供自学方便,指点迷津,循序渐进,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开展互助学习活动,则必然造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新局面。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要想学生之所想,提供学生之所需,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在学习实践中自己选择最佳路线和方法,攀山越涧,自己走完游览山水的全过程。

    先生先知,为后生后知服务,教师理当受到学生尊重。但教师是向导,不是决定学生一切的权威——主导,应该允许和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或者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出现高分低能的怪现象。教师是向导而不是主导,是解放学生思想的跳越。教师由主宰地位走下来,做学生学习的服务员,这样才能形成教学民主作风,才能培养开拓21世纪的创新精神。这种思想,应称之为向导教育思想,从这种思想出发,而设计的自学辅导教学方案,则故名之为向导教学法方案。

    向导教学法方案经过反复构想和修改,构想离不开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修改则必须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离开教学实践是无从构想的,即使想出来了,在教学实践中也难于付诸实行。向导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自学,自学方法文科和理科有别,理科中实验学科最有利,公式定理均可实验和导出。文科涉及面很广,并且难于组织社会实验,也没有明确的公式可以推演,引导学生自学颇费心机。从1989年以来,我在《经济学》、《伦理学》、《近代史》等学科进行了向导教学法方案的探索试验,初步拟定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既然新方案贯串民主教学思想,因而不可能一成不变,搞一个十全十美的固定模式。新方案是完全开放的,应该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不断丰富和更新方法。所以,新方案只是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只能做向导教学法的向导。

    试验提出的首要问题,是怎样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学。几十年来,教师尽管强调学生预习功课,谈其如何如何重要,但实则收效甚微,能主动坚持预习功课的学生如风毛麟角。究其原因,除了作业多无暇顾及外,主要是这种预习没有具体目标,只要看一遍就行了,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现成的,而且教师还要事无巨细地讲一遍,9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混过去,不可能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要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第一是创设求知环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面面俱到地介绍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可经常用这种老一套办法。应当变换形式和方法,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引发,紧密联系教材内容,要产生新鲜直观的感受。

    例如:让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提出疑问,请有关人员现身说法,讨论或举例引出问题,从比较中发现问题等等。要造成一种学习气氛,象《三国演义》那样,产生一种求知的悬念:“要知原因如何,且看教学内容。”创设求知环境是一个引子,不宜占用时间太长,但生动的引子,不仅包含学习的重点和目的,而且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接着就要辅导学生自学,为自学排忧解难。忽视了这一环节,就会挫伤学生自学积极性,不能顺利完成自学任务。社会科学在自学过程的主要障碍,是教材中未加诠释的新名词和抽象的概念,以及学生缺少的某些相关知识。因此,在编写实验教材时,应在每单元(章)教材之后增加注释一项,既可供自学前教师集体辅导,也可供学生阅读中参考。还应在每单元(章)教材之后,提出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作为优秀学生扩大学习范围的提示。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课堂自学时间,教师应巡视检查和个别辅导,课外提倡学生互助学习。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自学习惯的时候,仅仅动员和提出要求是不够的,必须认真检查督促和评比自学结果。即使学生养成了自觉自学的习惯,也要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学成果的机会,有一个自我检查和完善自学的标尺。与此同时,教师则掌握了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提供了下一步教学的客观依据。

    那么,学生自学通过怎样的物化形式表现出来呢?这种行式,应该是相对统一的,具有稳定性,以方便学生应用和比较,产生竞争的效应。这种行式是开放的,应给每个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活动空间,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框架。自然联系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提纲,能否改造成为适合上述需要的自学提纲呢?在教改实验中,师生相互磋商,经过反复修改,我们已经摸索出一套办法,成为学生自学社会学科易于接受的形式。

    自学提纲分为两个部分:A、概念;B、问题。概念包括教材中新介绍的名词和重要词组,首先明确概念才能进行推理。问题包括教材中阐述的各种论点和基本知识,只有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引入自学时,教师概括介绍全单元(章),与学生爆发的求知欲相呼应,给学生一个鸟瞰的印象,以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并提出阅读中完成自学提纲的最低数量要求。自学提纲分A、B两个部分,必须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后进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鼓励优秀学生深入发掘和提出独到见解。学生还提出增加一个C项,把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包括由自学而引发思考的新问题,都可以写进去;教师籍以了解学生情况,并分别解答、引导或组织讨论。

    自学提纲既要讲质量,又要讲数量,质量和数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忽视了一个方面,则另一个方面也要被忽视,但数量是行动的标志,如同炼习书法,首先要行动——写,而且由少到多,熟能生巧,才能够在许多数量中不断提高质量。一开始就要求高质量,吓得不敢动作,高质量永远不可能实现。所以,自学提纲的数量要求,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少—多—少”。开始阶段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差,每单元(章)概念和问题不宜太多,随着自学能力的发展,应该逐步增加数量要求。

    教学实践中学生自学积极性很高,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和超过最低数量要求,单元(章)内归纳的概念和问题,已有学生接进或超过二百个之多。在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达到较高水平,能够全面分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情况下,反过来又应要求学生减少自学提纲数量,归纳问题要少而精,这时候还可规定最高数量要求。到了这个阶段,要进一步安排学生分类搜集和整理资料,填写读书卡片,并运用资料和卡片,围绕教学命题撰写论文。为了减轻学生自学负担,学生归纳出的概念和问题,只在教材上标画或概括出答案要点,自学提纲中只注明概念和问题在教材中的答案的页数,这就好象一本书内容前面的索引一样,有利于学生复习和查阅。

    自学提纲分别编写出来了,怎样检查、展示和完善呢?我们采用板书抽查和提问自检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在黑板上抄写4组试题,每组4或5个,让4名学生拿着自己的自学提纲,到黑板上来填写出答案在教材中的页数。然后教师分别加以订正,让学生给被抽查学生评分,再对照抽查题目给自己评分,并把遗漏的问题填补上。被抽查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自学成果的机会,全体学生都对自己的自学提纲进行了一次客观评价,了解自己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水平。毫无疑问,每一个学生都有成绩,每一个学生也都有差距,大家都需要相互取长补短。可以肯定,自学能力强和花费功夫多的学生,自学成绩必然比较高。为了减轻学生紧张情绪,第一次抽查成绩不及格,允许下一次补查记分,这样也减少抽查作弊动机。抽查题目要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具体生动,注意针对性和联系实际的问题,覆盖面要比较宽一些。学生自查和补充自学提纲之后,要对容易出错的问题口头提问,让学生看书归纳复述或找出答案范围,这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也是防止学生抄袭别人自学提纲的办法。

    上述自学过程,学生动脑、动嘴、动手,自己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评价别人也评价自己,目的在于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有了知识和能力,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和能力,去说明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大题目可以组织学生演讲,开答辩会,许多小题目则可以组织智力竞赛,展开讨论,或是写评论文章,搞社会调查等等。如果把黑板报和壁报利用起来,效果当然会更好。教改实践中,我们经常采用板书辨别正误并说明道理的方法,给学生一个登台表现和热烈争论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教师板书十个容易混淆的判断命题,这些问题与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各种联系,或者包含相关社会现象,在教材中都能找到一些根据,但未经深入思考和正反几个方面论证,仅凭表象和习惯很容易陷入错误。这就需要学生认真研究问题,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勉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服从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发展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根据,独立思考做出判断,一定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然后让前后两排学生自然组合,对命题展开讨论,要演言之有物以理服人,任何判断都要有理论或实践的根据。讨论进行比较热烈,必然会发生争执,教师要启而不发,此时不作结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学会从几个方面思考问题。分组讨论基本结束,抽4个不同小组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判断正误,因为各组都经过深思熟虑,各组学生一般都不会互相抄袭答案,于是黑板上就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各人代表小组的观点,只等教师公正裁决,这时全班学生情绪高度集中。争议比较大的重点疑难问题,教师先让学生举手表态,说明在科学问题上不要随大流,要依据事实独立判断,有时候真理可能在少数人手中,既要坚持真理又要服从真理。此时学生争论最为激烈,甚至敢于向教师质疑,教师应给学生以争论时间,不能说服可在课外继续讨论,切不可武断结论强迫服从。当正确结论一经公认,或喜悦,或叹服,兴奋之情不能自已。

    通过课堂反复练习,学生全面复习教学内容,并熟练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全章内容,找出各方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画出知识分支示意图来。同时指导学生分析判断出现的各种错误,明确归纳为几大类型,找出产生典型错误的主要根源,对症下药,提出自己纠正错误的具体措施。让学生正反举例,分项列表,自己编写典型错误分类对照。在指导分析过程中,教师即要强调共性,又要照顾个性,正确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实现向导教育思想,恢复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权利,我们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博采大家之长,逐步形成了四个基本教学环节:自学辅导,检查复习,识辨演练,归纳总结。按照异步教学法六个课型,融合穿插合并分段,也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自学启发、复习作业、纠错小结。可见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方法,都有其合理相通之处,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变通运用,而不固守一家门户之已见。

    我们从物88—2班开始教学改革实验以来,已采用多种教材,先后在20多个班级扩大实验。1992年元月期末考试中,我们在井技90—1、2两个班,制表让学生同时填写“教改评估和建议”。表格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排列十个项目,反映教学主要方面要求,通过新旧对比,分别给改革新方法和传统旧方法评分,满分计10分,后一部分排列五个项目,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列条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两班77名在册学生全部参加评估,只有一人评分栏目少填六项。因为事前未作详细说明,井90—2班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评估,采取了新旧对比取舍办法,量化统计中只好按满分取舍,评估差别距离较大。但是,尽管评估方法有别,量化统计评估结果却十分相似,教学改革新方法得到全体学生充分肯定。各单项评分累计,教改新法均远远超过传统旧法。

    其中最低单项比是“难点重点突出”项目,教改新法评分是传统旧法评分的1.81倍,最高单项比是“分析归纳能力”项目,教改新法为85.51分,传统旧法为33.65分。两班分别评估,得分最高的项目完全相同,第一是“了解知识广泛”项目,第二是“分析归纳能力”项目。最高单项比说明,教改新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实现了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评估得分最高项目则显示,在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知识视野大大扩展了。各单项比值证明,教改新法与传统旧法相对比,十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77人平均评估成绩又告诉我们,教改新法虽然得到学生热情支持,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向导教学法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一种习惯看法,认为教学新法只适应于优秀学生,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诚恐难于接受。两班按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选出4份教改评估记分表对照分析。其中两名优秀学生合计评分新旧教法比值为1.68,两名后进学生合计评分新旧教法比值为2.33。这一数据说明,后进学生能够接受教改新法,他们参与教改的热情更高。进一步分析两类学生的单项评估,优秀学生热衷于教改新法的“学习兴趣浓厚”和“了解知识广泛”项目,后进学生对教改新法的“了解知识广泛”和“分析归纳能力”方面表示赞赏。在文字评估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表述:“教改之后我的成绩虽然没有提高多少,但是在脑子里的东西却大大增加了”。因为传统的教学考试方法偏重知识的积累,难于反映教改中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新变化。

    政治课教学改革实验学生评估分项统计表

    学生积极参与教改的热情,在文字评估和改进意见方面得到了展示。经过分类归纳和统计,在“修改教材”栏目,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31条;在“联系实际”栏目,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28条。上述五个项目,征集不同改进意见,共计142条。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很多改进意见、建议和措施,其中不少意见切中时弊。他们非常关心国内外大事,迫切希望教学中理论知识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学生积极参与教改的热情,不仅提供了今后教改的依据和方向,而且坚定了我们克服困难,不断把教学改革推向前进的决心和信念。当然,我们的教学改革尚处在初步探索的阶段,迫切需要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需要教育界同行的帮助和协作。

    一九九二年八月三日洪泽湖畔草

  • ……         ……        ……

  • 幼年父母和老师正确的学习引导受益无穷尽

  • 少年儿童天真无邪,那时候自由自主互助的活动,是友情和人性潜移默化的蕴蓄。

  • 我在曲折坎坷甚至残酷的经历中,亲友情谊和唯物辩证法总是助我化险为夷。

  • 1960班主任让我写个剧本《送鸡蛋》,1970我在边疆创作歌剧《红山花开》和《让水》,前者是后者意想不到的必要准备。

  • 1957父亲给我买了一盒彩色铅笔,幼年李公仆岳父张小廔因黄龙山屯垦抗战,赠与父亲国画《國華璨爛》和《依样画葫芦籍博一笑》和长联,让我喜爱美术绘画。1962在中所营周中分部,组织美术小组画水粉画和办画展,1963汉山区教育支部办学雷锋画展。       1965在边疆画画办宣传专栏,1966画巨幅壁画和宣传画。

  • 1955父亲给我订“少年儿童报”,1957父亲给我订“少年文艺”,培养我的文学写作兴趣。父亲书架上的《唯物辩证法提纲》和“陕西民革”杂志,都曾经给我很多教益和启发。

  • 记得我幼年看过八开竖排的“民革”杂志,介绍苏联名字较长的女学者,说明人生四分之三时间靠自学。

  • 我住在饮马池专区林业局,经常在新南门空旷处,一个东北口音老人摆的旧书摊看书买书,养成了自学习惯和兴趣。看到1949前出版小学复习资料,学会了1957小学教材没有的鸡兔同笼问题,醉心于独立思考研究问题,对数学和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 1959初三我当学习委员,在班内组织同学互相帮助,能者为师同学互教登台讲解,形成自助钻研解疑问难主动探索学习风气。

  • 1980在66团子校思考教育改革,1985在陕西森工系统筹划龙草坪子校教育改革实验,1988在江苏石油学校组织“向导教学法”实验,1992撰写实验报告,成为国内最早主体性教育实验,已经各地迁移实验和应用,必将辩证批判和取代凯洛夫“教师主导论”。

  • 1962我的自学兴趣非常强烈,认为除了理化生物实验设备和外语发音,必须提供学习的外在帮助和辅导,诸如语文、数学和史地政治,完全应该让学生自学和研究讨论,不需要老师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为此,我曾经向团中央杂志《中国青年》写信谈自己的想法,可惜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 然而,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我在1988设计启动了《向导教学法》实验,在写出实验报告之后,1993撰写了《新世纪教育构想》,2001北美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年会录用,并邀请赴华盛顿出席会议。

  • 我上世纪80年代实验并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新教育指导思想已经走向教育领域主流,目前任务在高校教育学领域清除凯洛夫“教师主导论”影响,推进高校学年三学期连续教学/师生自选学习与实践宽进严出新教育体制。

  • ……        ……        ……

树立自主选择学习批判继承的学生主体教育思想观念

1988-1992江苏石油学校我主持"向导教学法"实验,首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指导思想, 已经逐步在各级各类学校应用和形成共识。

从苏联搬来凯洛夫教育学"教师主导论",仍然在高校《教育学》中谬种流传,抱残守缺自圆其说造成混乱。

故网络呼吁朋友协作实验正本清源,推动三段分期连续教学自主选择宽进严出新教育体制。

2002.10北师大“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当时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主席澳洲女教授安娜说,她考察世界各国教育的印象,就是所有学校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安娜提出,教育领域"去殖民化",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自从夸麦纽斯推动班级教育以来,随着世界殖民化潮流班级教育形成学校制度,传遍全世界适应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需求,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个性特长的培养,人的潜在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束缚。

向导教学法,关键在于发挥教师向导服务作用,促成学生主动求知互动, 勇于探索批判继承。因此 ,在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中,摆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关系,是一切教育深化改革不二法门。

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是各类教育必须遵守客观规律,正在逐步走向教育领域主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