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也要让小微企业“小草”变“小花”多一点呵护 多一点关心
疫情下也要让小微企业
“小草”变“小花”多一点呵护 多一点关心
“目前举步维艰的小微企业,往往是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要合理利用财政赤字、国债和社保基金结余资金,补贴小微企业。企业可以减薪,但不能减就业岗位。”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2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中强调要保企业保岗位。
宁可减薪,也不能减岗,不能让居民失去就业岗位、丢掉工作,这是在就业问题上最低的要求了,也是应对疫情不能再降低的要求。如果能够做到不减薪不减岗,当然是最好的。但眼下的形势,确实非常严峻,要做到不减薪不减岗甚至增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按照“六保”的要求,又是必须做到的,是不能有任何含糊和松懈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全面脱贫、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必须达到的目标,必须迈出的坚实步伐。否则,工作就存在缺陷,工作的质量就会出现打折,工作的效果就会受到质疑。
要确保居民就业不受明显影响,确保已经有岗的居民不失去岗位,确保没有岗位的居民能够有岗,确保失去岗位的居民能够重新找到工作岗位,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护和呵护好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只要小微企业不倒,居民就业就不会出现明显问题,就能基本做到不减薪、不减岗,即便减薪,也不会影响就业,不会出现大量减岗现象,也能得到广大居民认可和接受。
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恰恰是这个十分重要的企业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野草生态”之中,没有得到最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更多情况下被边缘化。即便有明确指向的政策,真正能够落实到位的也不是很多。因此,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明显不强,很难经受风雨的考验。多数企业面临生存风险,“活下去”的难度很大很大,必须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必须有政府的强力保护,必须有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
所以,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信贷资金、税收减免、社保费减免、财政补贴等,给予了小微企业很大的支持。但是,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行、透支经营,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已经身体十分虚弱,甚至已经承受不起营养供给和输血,而必须慢慢补充、慢慢供应、慢慢恢复,否则,不仅吸引不了,还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如减免税政策,企业连生存都难,哪来税收,或者有多少税收。没有税收,又何来减免税呢?所以,政策的针对性也相当重要,并不是出台了政策,就一定对小微企业有用。
很显然,资金问题是小微企业的首要问题。不管如何,有资金供应,小微企业的生命就能延续,就有可能坚守到天明。否则,就会倒在黎明前。而资金,正是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最纠结的问题,两者始终没有形成共频。特别是金融机构,设置的融资门槛,让小微企业根本无法进入。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十分精炼,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仍然笔墨一点没减。报告指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同时要求,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可见,从中央来说,对小微企业是相当重视的,对小微企业融资是十分关注和关心的。关键就看,金融机构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今年的中央财政增加了1万亿的赤字,其中,扶助企业是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扶助企业,就是扶助小微企业,通过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来达到保居民就业的目的,让“保居民就业”能够落地有根。只要今年在居民就业方面有保证了,中国经济挺难关就没有问题。即便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更多的困难,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能青山依旧、阳光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