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34【桨水豆腐】

- - -指尖上的山西

046
浆水豆腐
豆腐常见,也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古人相传为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有史 记载,宋元时期正式广为流传。豆腐多用黄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豆类制作,主要的生产过程为: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
豆腐因凝固剂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以盐卤为凝固剂,多见于北方地区,称为北豆腐,含水量少,含水量在85%~88%,较硬。
二是以石膏粉为凝固剂,多见于南方,称为南豆腐,含水量较北豆腐多,可达90%左右,松软。
三是以豆汁原浆发酵后为凝固剂,称为浆水豆腐。南北皆有,这是一种较为原始,也较为健康的凝固剂。所制豆腐白、活、细、绵、精、嫩,后味清幽淡远,略带甘甜。
我们今天所要拍摄的就是浆水豆腐,浆水豆腐在山西境内多流行于雁门关外的晋北,这里多是各民族融合区域,这也验证了浆水豆腐源自元朝的说法。
明·李中立《本草原始》记载:“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重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类浆,故名浆水。俗名酸浆;甘、酸、微温、无毒;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食。解烦去睡,调理脏腑。煎令酸止呕哕,白人肤体如缯帛。利小便。浸至败者害人。”
寻访到兴县,我们走进了紫沟梁村的一家豆腐作坊。64岁的刘云堂老人和他的徒弟(63岁的贺改枝夫妇)早早等候在那里。豆腐坊是几间小平房,被包围在林立的高楼之间,倒也符合传统与现代的写照。
刘云堂老人比较善谈,当我问起豆腐坊的现状时,他有些落寞地说道:“浆水豆腐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贝,取于自然,用于自然,做出的豆腐豆香扑鼻,当地人都好这一口。相对于石膏、卤水点豆腐,酸浆豆腐只采用水和黄豆制作,原汁原味,但这种工艺复杂且累,一斤豆腐都是卖两快钱,人家一斤豆子做5-7斤,我们一斤豆子做3斤半。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因此这门手艺也在慢慢失传。”
老人猛抽了几口烟,站起来说道:“咱们这就做吧?”看到我们准备妥当,便拿出了早已泡好的黄豆,开始磨浆。
“一块豆腐,要经过选豆、浸泡、磨浆、杀沫、滤渣、煮浆、酸浆点制、豆花成型、压制等十几道工序,用料用水的掌握都要很精准才行。”
老人便摇动着石磨便介绍道:“想做好豆腐,首先要选好豆子,好的豆子应该是隔年间种的。要保证不大不小,颗粒饱满,一亩地也就能落个百八十公斤,费力的很。选好的豆子需要用水在大缸内泡制。时间按照季节不同而不同。如果是冬天大概要泡10到12个小时;如果是春季和秋季,可以选择泡6个小时左右;如果是夏季,泡3到4小时就可以了。磨豆子也不能用机器,还得是石磨磨嘞,不能心急,慢慢磨出来的浆子香的很,还会避免因为高速而形成的高温对豆子蛋白的破坏。”
老人继续摇动着,那白色的浆汁汩汩而出,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也弥漫在久违的记忆中。那边大灶上的柴火烧的旺盛,噼里啪啦中混杂着水在锅沿上发出的呲呲声,伴随着雾气中忙碌的身形,忽然便诠释了生活的全部。我们也许会经常不屑于这样的场景,忙碌于所谓的高大上的追求中,但静下来感知此情此景,方知其中珍贵。
“煮浆了!”随着老人的一声吆喝,贺改枝夫妇拿出了刚才织补好的纱网,用锅里的开水煮过,然后舀干了大锅,支好沙网,开始下浆。大锅里很快便开始翻腾着白色的豆浆,玉液升腾,偶尔会凝结成形状各异的人物、动物形象,但只是瞬间,很快又会炸裂开来,重新凝结。随着那炸裂的噗噗声,醇厚的豆香再次占领了整个空间。
老人依旧在忙碌着,不时用木棍搅动着,用凉水压制着飞沫,用木瓢将厚积的飞沫舀出。此时往往大火正旺,惹得人手忙脚乱。一大锅的豆浆泛着涟漪,一圈一圈地漾开去。大约5分钟后,老人用木瓢舀起豆浆,倒入瓷碗中,热情地递给我。
“来,尝尝。趁热喝下去,味道比你们城里的豆浆强着呢。”我闻着浓郁的香,有些贪婪地大口喝下,却不想豆浆很热,一股热流下肚,让我跳了起来,反复几次才平息。他们看着我的狼狈,哈哈大笑着连连说道:“慢些,慢些,没人抢嘞。”
老人转到灶台的另一端,那里有一个半大的水缸,外面有棉布包裹。还是那把木瓢,舀出的却是米黄色的浆水。“浆水是上次做豆腐盛出来的,放在这个缸里,由自身的乳酸菌发酵作用而变酸,就是我们所说的“酸浆”了。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浆,循环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化学物质,原汤化原食,美的很嘞。”
老人边说边舀,开始了豆腐的点制。那瓢左右上下,在雾气中急缓有致,清亮的浆水在白色的豆浆中顺着搅动的旋流渐渐融入,很快便可以看到豆浆开始结成一块一块的豆腐脑,浆水和豆腐变的泾渭分明。白生生的豆腐脑漂浮在青黄色的水里,悠闲得就像白云飘荡在天空上。
“点豆腐要得法,每隔四五分钟点一次酸浆水,需一勺一勺慢慢点,性急不得。酸浆水不能过多,多了豆腐太老;酸浆水少了,一部分豆浆结不成块,造成浪费。”老人边说边停下了手里的木瓢,弯腰撤去灶里的火。他递过一支烟,然后自己深深抽了一口。
“接下来就省事了,现在是醒脑,等豆腐与浆水充分融合。我们等一只烟的功夫,就可以压豆腐了。”我们说话的功夫,贺改枝夫妇把一个长方形的模子放到箅子上,模子里铺上一块很大的笼布。
老刘再一次站起来,开始把豆腐脑舀到模子里。清浆水透过笼布,流到锅里,最后,用一块木板压模子里的豆腐脑,上面再加上几块石头。“我们都歇会吧,这个要压一个多小时呢,等到浆水被压尽,豆腐就做成了。”
我们就这样依墙而坐,有几只鸡也围拢而来,贺改枝将一些豆腐渣舀到小盆里,那些鸡便争抢起来,偶尔会有一只鸡被驱赶,大叫着飞去,翅膀煽起了灰尘,惊动了屋檐下晒太阳的黄狗,它懒懒地站起,伸展着躯体。眼前的一切,这里很常见,但正在日渐消失,消失在我们所谓的城市文明之中,我们也便有了魂牵梦绕的浓浓乡愁。
“来,吃豆腐嘞。”贺改枝的招呼声将我唤醒,只见桌子上已经有方方正正的豆腐摆放,一块一块洁白如云。上面有葱花点缀,清白相间,很是悦目。夹起一块,蘸上一些韭花,入口便有嫩滑,酥软之感,咬一口便有酸香满溢。浆水豆腐清淡、顺滑、白嫩、劲道的特点便在一口一口的吞吃中凸显无余。
浆水豆腐拍摄完了,我们告别的时候却有些沉重,浆水可以让豆浆发酵,离去也可以让思念发酵。一种融合着古人智慧的传统技艺,随着时间的消磨,生活方式的变迁,也许会离我们而去。这种离去应该是一种悲哀,一种时代变革的悲哀。我们总是匆匆向前,追求着不知所谓的目标,而失去了生活原本应该有的温度与质量,失去的遗憾只能让我们魂牵梦绕。

物 语 档 案

采集地点:山西省吕梁市兴县

采集时间:2019年6月

匠       人: 刘云堂 1958年生人, 贺改枝夫妇 。

现        状:做豆腐25年, 目前每天50斤 ,重大节日100斤。

大山也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0)

相关推荐

  • 吴云峰丨乡村腊月豆腐香

    豆腐,这个号称西施色泽的豆制品凭借其嫩滑的口感一直赢得芸芸众生的怜爱.此外,豆腐谐音"都富",这个吉祥的名称又其成为皖南农家逢年过节.祭祀先祖时的必备菜.在没有通电.没有通自来水, ...

  • 用豆浆机或料理机磨豆腐,自制豆腐其实就这么容易。

    偶尔在家做一次豆腐也是一种乐趣,就当作是在做游戏好了.用豆浆机或料理机的果汁功能可以磨豆浆做豆腐. 昨天磨的豆腐副产品:甜豆花 和小时侯吃的 妈妈做的 豆腐脑一样的味道! 用清水把豆子洗干净,泡3到5 ...

  • 过大年往事(二)

    乡村豆腐坊 农村人过大年,能讲究也讲究,从不将就.有钱没钱,杀猪过年.有菜没菜,豆腐必备.生上豆芽,压上粉,沒有的,慢慢再安顿. 其实,村里人一到冬天,就没什么新鲜蔬菜了.山药窖里只有吃不完的山药蛋和 ...

  • 过年家里磨豆腐,亲朋好友吃了肯定夸赞你,自制黑豆豆腐,营养好!

    过年家里磨豆腐,亲朋好友吃了肯定夸赞你,自制黑豆豆腐,营养好! 以前妈妈在的时候,每年过年肯定少不了一大筛子豆腐,吃不完的做成豆腐干,年后儿女们还要带一些走.自已磨的豆腐豆香味最浓,家里一个简单家常豆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