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舟江原来名叫竹鸡江
今日竹舟江
竹舟江原来名叫竹鸡江
竹鸡江是哪里?竹鸡江就是绥宁县竹舟江,原为竹舟江苗族乡,现已并入河口苗族乡。
竹舟江在地方史料中的记载,因其归属地在历史上摇摆不定,一段时期属绥宁县管辖,一段时期又属会同县管辖,至使其在史料记载中被边缘化,鲜有记载。查阅史料关于竹舟江的有关记载也是建国以后的事。史料记载如下:
原竹舟江苗族乡,距县城长铺镇17公里。民国末年,大部属会同县丰山乡,小部属绥宁长乐乡和东鹅乡。1951年8月,会同县所辖的竹舟江、新田、彭家、联溪、岩湾、老团等地划隶绥宁县;1956年建立竹舟江乡,1958年改为竹舟江人民公社,1959年与枫木团、麻塘、联民公社合建为河口人民公社;1961年9月再设置为竹舟江和河口两个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乡; 1985年改为竹舟江苗族乡;2015并入河口苗族乡。
竹舟江旧景
关于竹舟江的来源及相关史料,笔者曾委托合同县一位民俗专家查阅相关史料,结果会同会县方面的史料无记载。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绥宁与会同两县在建国以前的史料中没有发现关于竹舟江的记载,期待以后能在相关史料中发现。建国以后关于竹舟江地名的记载有两条:
据《湖南地名志》载:“古时多竹,居民常用竹排当舟渡巫水河为名”。
《绥宁民族志》载:“竹舟江,原为祖籍江。唐末为‘飞山蛮’辖地,元,明为枫香峒辖地,清为枫乐里辖地。久而久之,人们乘竹筏过河,故谐音改称竹舟江。”
现在,县内解释竹舟江之名的来源都是采用以上两条。笔者原来也对这两条的解释深信不疑,还在一些文章中把这两本书的观点作论据运用。后来,随着笔者对绥宁历史和民俗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发现了其中的两个问题。
在竹舟江拍摄的电视剧《生死路上》老街景
第一,竹舟江是以竹做舟过巫水河而得名吗?“古时多竹,居民常用竹排当舟渡巫水河为名”。“久而久之,人们乘竹筏过河,故谐音改称竹舟江。”两书记载意思是一样的,说的都是以竹做舟过巫水河。竹舟古文中为竹筏。明朝时徐渭有《七里滩》诗之二:“竹舟欲过从何处?无数游鱼磕额回。”竹舟江之名的来源,史料中没有记载,民间没有说法。从大的方面来说,竹舟江之名曾经是巫水河的总称。据史料记载,湖南省沅水一级支流,即古运水(古称雄溪、熊溪、洪溪、运水、竹舟江)。属古时所称的沅水流域之五溪之一。巫水流经城步、绥宁、会同、洪江4县(区),全长244公里,流域面积4205平方公里,河流坡降1.81‰。流域内峰峦重叠,河道蜿蜒于松杉竹林间,为湖南省主要森林地带之一,竹木出产丰饶。
今日竹舟江
古时,巫水河流域交通长期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巫水河绥宁段随着商埠向上游发展,巫水河曾出现多个以商埠之地名作为名称的。巫水河最早的名称为熊溪、雄溪、洪溪,均是以洪江地名为名称,竹舟江,是最早以绥宁地方名字作为巫水河的名称。竹舟江当时是除洪江之外,巫水河上最大的也是最早的商埠,直到解放前,竹舟江还非常繁华,有商铺门面上百家,停泊般只的码头四个,各行各业皆聚集于此,有“小洪江”之称。后来由于湘黔驿道的拉通,穿过黄石峒(今天绥宁县城长铺镇),黄石作为新兴的商埠和绥宁的交通枢纽逐步繁荣起来,巫水河在绥宁段被称为黄石河。后来,湘黔古驿道经过的黄石上游的田心成为最繁华的商埠和水陆交通枢纽,且为湘西南最大的稻米交易市场,田心对岸的李家村古时称双溪,并在田心和双溪之间设有双溪官渡,因此,从哨溪口(本地苗语原意称双溪口,系用汉语记名之误)以上为的巫水河为双溪,哨溪口以下巫水河仍称为黄石河。由此看来,竹舟江是绥宁县境内巫水河流域史上最早开设的商埠,直到解放前仍然繁华。由此也可推断,巫水河之古名竹舟江,确是竹舟江这个地名而得名。但问题是,巫水河两岸确实竹产丰富,唯独竹舟江竹林资源很少(近几十年发展竹产业栽植竹林不算),偏偏不是竹子主产区的地方为什么叫竹舟江呢?
今日竹舟江
第二,竹舟江历史上真的原为祖籍江吗?《绥宁民族志》载:“竹舟江,原为祖籍江……久而久之,人们乘竹筏过河,故谐音改称竹舟江。”,笔者不知“祖籍江”典出何处,查篇所有的古典籍,竟无一处记载竹舟江为“祖籍江”。笔者遍访民间,也没有到这种说法。当然,古时的苗人也不可能取这种文绉绉的汉语名,倒有可能是后来人根据古人留传,取当地土语的谐音。当然也许确有这个名称,只是笔者才疏学浅没有查到相关史料。即便确有“祖籍江”之名,其谐音也不可能是竹舟江这个名称,而是与下面笔者要说的“竹鸡江”的谐音更近。
竹舟江赛龙舟
既然史料上的记载不可信,我们还是回到民间去寻找“竹舟江”之名的真正含义。要知道,一个地方传承下来的语言,代表着一个地方居民历史上的集体记忆,是先民们集体记忆中传下来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当汉语只能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读音来记录时,那么历史上的记录就很不准确,不能表达当地土著民族真实的字词含义,由此,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就成了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我们还是先听听竹舟江本地人今天怎么称谓竹舟江。竹舟江人把竹舟江称为“脚鸡甘”(音),“脚”是“竹”的意思,“甘”是“江”的意思,“鸡”的字面意思不变,这样“脚鸡甘”就是“竹鸡江”的意思。还有我县苗语区关峡人称竹舟江为“diu(读四声中的上声)鸡沟”,其意也是“竹鸡江”。在绥宁不管是南北,也不管哪种民族,他至今仍对竹舟江称谓都是“竹鸡江”。过去,竹舟江在周边一些县市区非常著名,老一辈的人大多数都知道有这个地方,这些县市区是,城步、会同、洪江市、洪江区、以及靖州、通道、洞口、中方等,经实际调查发现,老一辈人都把竹舟江称为“竹鸡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么宽的地域,不同的语言,时至今日,为什么民间人们嘴上只说竹鸡江而不说是竹舟江?其实,竹舟江和竹鸡江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历史内涵相差十万八千里,值得探究。
黔阳(今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
要搞清楚这么大一片区域内的人们,为什么至今不认可以汉语记录名称的竹舟江,而是依然如故称之为竹鸡江,就得先从巫水河之名的源头说起。巫水河最早的名称为雄溪、熊溪、洪溪,雄、熊都是古苗人的自称,洪则是雄和熊的音转。到目前为止,同为五溪地区的凤凰、花垣等县的湘西苗族人自称仍然为“仡熊”(果熊)或“仡雄”(果雄)。而居巫水河入沅水口的洪江区乡下土著居民中,至今还保存了苗族古老的五大姓,只是他们因当时洪江市(现为洪江区)在落实民族政策不重视,错过了申报恢复的机会,使他们至今还是汉族身份,但他们自古以来就认可自己为苗族。由此,巫水河古称为雄溪、熊溪、洪溪,也就是苗族人以自已的称谓来称居住地之河,即为熊(雄)人之溪。这和今人所说的“祖籍江”倒是不谋而合。由此推断,巫水河流域的苗族并不是什么迁徙而来的民族,而是这里的土著民族,这和吉首大学教授吴荣臻教授所编写的《苗族史》结论一样。(注:吴荣臻是《古苗疆绥宁》一书的作者之一)。为什么后来又取名为竹鸡江了呢?这就和苗族古老的傩文化有关。古傩文化已被很多国内专家认定是南方蛮夷稻作民族创造的,苗族是南蛮最古老的稻作民族,苗族也理应是傩文化的创造源头之一。与史官文化不同的是,史官文化只记录了南方民族中行傩的表象,认为“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行为,而南方多民族“傩”真正含义则是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而这些傩事活动,时至今日,在巫水河流域依然留存。如苗族的吃新节,祭祀的就是稻神与田神;巫傩法事中,法事从请水开始,祭祀的是水神,庆祖仙祭祀的是祖神。那么祭祀鸟神还有没有呢,表面上看不到有祭祀鸟神的傩事,在法事里确实也没有关于祭祀鸟神的法事,但是在巫傩中,鸟神已溶入到了最高的神权之中。如牌带,也称绺巾,是巫傩中管理和调度各方神圣的指挥法器,在牌带里就放入了老鹰的头和羽毛,以鸟神(即太阳鸟)来统辖诸方神灵。又如,傩母南山小妹的头顶上戴了一只鸟雀,还有一尊傩神像,叫神兵小姐,通常和傩公傩母一起敬奉,她的头饰上有一只能盖住脑袋的大鸟,其实这尊神像就是鸟神,只是后来的人把好人物化了。再如,绥宁苗族老人逝世,送葬时棺罩上扎一只大鸟,有鸡、鹤等,其意为人死后归天时由鸟神来引领。巫傩史研究专家认为,傩文化就是鸾凤文化,其实就是鸟徽文化。在这里我没有用图腾两个字,是因为这两时髦的字来源于德国,时间比较近,与古绥宁的甚至古中国文化特征的表述不相符合,因此本为用“徽记”而不用“图腾”之词。关于古绥宁的原始的鸟徽文化,笔者将另著文说明。
鹅公戏楼鹅徽记
除了巫傩文化中的神鸟祭祀,绥宁本地有没有以鸟为地名的?当然有,如竹舟江上游的关峡苗族乡梅口村就有三个排列在一起,按古代时代发展递进的地名,其地名是:鸡婆冲——凤凰——鸟坛,这就是一部历史书一样,摆在大地上,让你去领会傩文化的发展过程,很有意思吧。又如,绥宁老县城在市,史上以凤为徽,又称飞凤徽城,莳竹县(绥宁县前称)以前称徽州也是当地少数民族的自称,为溪峒徽州,其名就取自飞凤徽城。在市及附近乡镇,至今正月里还舞凤凰,在全国都很独特,在高是历史上名符其实古傩徽城。鹅公也是以鸟类取名,至今鹅公的戏楼上还雕塑了两只天鹅作徽记。还有一个地方容易被忽略,其名是最接近古傩的地方,那就是乐安铺。铺是驿站之名,乐安,本地人读“傩安”,按南方少数民族古语序此为倒装句,应为“安傩”,“傩”好理解,如上文所讲傩是鸟神的意思,“安”按古苗侗语也是鸟的意思,又有“巫”的意思,那就是说“安傩”就是巫师祭祀鸟神的地方。为什么“安”字理解成“巫”,在关峡苗族乡插柳村有一个叫大安的寨子,关峡苗语称为“耷巫”(音),译成汉语就是“大巫”。古时巫师在祭祀的时候,为了与傩沟通,穿的就是鸟羽毛服,所以又叫“鸟人”,“鸟人”就是古时享有很高地位的“巫”。
在市舞凤凰(唐东风作品)
那么古人以竹鸡江命名为何意?今洪江市境内的高庙文化遗址,曾被列为中国考古年度十大发现。高庙文化遗址的考古成果历来不为绥宁所重视,事实上,高庙文化遗址与古绥宁为山水相连的同一区域,对研究绥宁的史前文明的意义非同一般。据专家考证,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都在7400年以前,其中祭祀场所,出土了大量太阳鸟的图纹。
高庙出土的太阳鸟产子图纹
高庙文化遗址场面宏大的祭祀场所
那么太阳鸟和竹鸡江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要弄清竹鸡是一种什么样的鸟。现在,绥宁民间一些地方称竹鸡为“报时鸟”,也有称为“阳春鸟”。古时的人们不像现在能看到准确的时间,竹鸡最大的特点就是准时叫唤,早上叫唤时,正是劳作中人们吃早饭的时候,傍晚叫唤时,就预示天快黑了,该回家了。竹鸡春夏秋三季多在山腰和山顶活动,因此,其叫唤声传得很远,人们容易听到。冬季移至山脚、溪边和丛林中觅食。听到竹鸡在什么地方叫就知道是什么季节。竹鸡不是十分畏人,如果不受到侵扰,可在与人体相隔3~5米的可视距离内觅食或打斗。要知道,古老的农耕民族对时间和时序非常重要,竹鸡又常在人们面前晃来晃去,是古人最熟悉的鸟。笔者仔细观察了两尊苗族傩神像上的鸟雀,其形状就是竹鸡。竹鸡应该就是当时居住在巫水河流域的苗族部落的徽记。就像今洪江古城以熊、雄、江而得名,作为巫水河流域中最早被古人开发的竹舟江,被古人称为竹鸡江就不足为奇,而用汉语记录当地语音的地名,因不准确,至今未被当地人认可,他们依然沿袭古人真实的叫法,只认竹鸡江,而不认竹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