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旧事(九) 双 璧(上)

第九章 双 璧

 上

高青锋在省武校当教练,主要是传授八卦掌。她是武校最年轻的教练,一些学员比她年龄还要大。

在高校长的一再恳求下,卢祥军也答应暂时留在武校。

可是,一个班几十个学员,不可能一个个地手把手教,也不可能像是自己小时候练功那样去走红砖、走筐边儿。可是,不这样训练,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吗?

高青锋就和高校长说了,也和父亲卢祥军说了。

卢祥军也是觉得学员太多不好教。而高校长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培养出几个内家拳人才!

卢祥军跟高校长谈了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以为有些师傅不愿意收徒弟,或是收了徒弟还要“留一手”。其实不然。功夫的传承,可不像看书识字。这里面有很多潜移默化、心领神会的东西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就比如中医,师傅教徒弟把脉,对于“浮、沉、虚、实、洪、微、滑、涩”等几十种脉相,大多是用比喻。如脉感似跳豆、似游鱼、似循长竿、似按琴弦……抽象的比喻很难具体,也不可能具体,否则就限制了思维和感受。这都是需要徒弟慢慢体会、细心琢磨的。再比如修练气功是个“道”,这里面的呼吸、意念和动作导引可以教给你。但是,当你爬坡上砍更进一步的时候,会遇到障碍和疑惑。这时候,师傅就拍拍压压你的腹部说“就是这感觉”,或是让你看着熄灭的火柴说“就是这感觉”,很难就事论事去说。还有,当你想静下心来的时候,若总是想着“我要静、我要静”,反倒难以凝神静气,因为你着了一个“静”的概念。这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有了具体的概念,就束缚了思维、禁锢了体会。

并且,没有坚实基础,一切都建立不起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要达到这层境界,也不是靠心急、靠想象就能实现的!必须日久功深的磨练才能够形成。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这对于郭云深是“绝招”,如果郭云深只教给你这一招,你在武坛将寸步难行!郭云深的“半步崩拳”,是他在苦练劈、崩、钻、炮、横“五行”和“十大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自己的独特打法。所谓的“绝招”,都是建立在坚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之上,没有捷径、没有窍门!当然,师傅收徒弟是要严把关口的。其一,是不愿意技艺外传,留作“看家本领”,若是有人学了去,对自己不利;其二,怕“所教非人”,如果弟子学了功夫去惹是生非,自己会受到牵连或是败坏名声;还有就是求学者禀赋不佳,不适合习练本门功夫,怕耽误弟子。出于以上种种考虑,收徒能不严格?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保守”。当然,弟子功夫进步的关键阶段,师傅“抽楔拔铆”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诀窍的。但这也是需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这些“诀窍”可就不能外传了,也没法外传。

听了卢祥军以上的意思,高校长准备在武校的学员当中选拔人才。

可是,这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还需要看学员喜不喜欢、愿不愿意。

首先,由吴箫、高青锋和卢祥军对学员做选拔。从基本功开始考核,再到拳术套路、推手试力……选出了十几个比较好的学员。也有底子不好,却积极踊跃想学内家拳的。看这几个学员热情很高,高校长也同意了。但总计也不到二十人。

高校长觉得人员太少。

可卢祥军觉得不少了!

高校长说:“这也不是在一个班学习。”

卢祥军问道:“老弟,那你怎么打算?”

“我想分三个班。”高校长说,“太极、八卦、形意三个班。”

卢祥军想了想,说:“行!一开始不能学的太杂。可是,三五年也不一定就能见到什么效果。”

“我也担心这个。”高校长说,“可学员最长的也就能在校三年。”

“三年也算是入门了。”卢祥军说,“可'登堂入室’的时候,怕有困难。”

高校长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到时候还得自己努力。”

卢祥军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高校长马上说道:“那就这么定了!吴箫负责太极拳、青锋负责八卦掌,老哥你就教形意拳。”

卢祥军马上说:“我可没说当教练啊!”

“不帮帮老弟?”高校长笑着说道,“我可是指着你啦!”

“那小刘教练咋办?”卢祥军怕教授形意拳的刘之华教练有想法。

“就让他协助你。”高校长说,“老哥,就这么说好喽!”

卢祥军只好说:“我们一起尽力!”

虽然是分成了三个班,可吴箫、高青锋、刘之华和卢祥军他们还是经常在一起讨论学员该怎么教。是按照以前单独跟着师傅练功习武的进度、步骤,还是需要加以改进?

“必须定计划!”吴箫说,“是按三年还是两年,都得有个步骤,不能耽误了他们。”

高青锋看着父亲卢祥军,也说:“是啊,爹,不能让他们就走三年筐边儿吧?”

卢祥军也点着头,可也拿不出主意。

“基本功可不能丢!必须天天练。”刘之华说道,“可以边练功边学招式和对练,等到功夫进步了,再教给他们内功。”

卢祥军还是有些发愁:“就怕欲速……不达!可又没那么多时间。”

“那就看学员具体情况再传授什么阶段的功夫。”刘之华说,“功夫、功夫,就得一步步慢慢来,可不能一蹴而就!”

“就是!我本想着,要是练个五年六年还可以有点儿成就。”卢祥军说,“可现在真不好办!没个计划我看也不好教。”

高青锋说:“吴教练,吴哥,你教太极拳有一年了,你有经验,还有刘教练,也有经验,你俩就拿个计划吧,听你的!”

“是该好好想想。”吴箫看着刘之华,“刘教练,咱俩可得好好计划计划。”

刘之华点头:“好!”

卢祥军和高青锋在武校一年多了,吴箫知道他们父女俩来自山东,也知道高青锋是跟随她母亲的姓氏。至于卢祥军的师承等情况,吴箫没好意思询问。卢祥军和高青锋也只是知道吴箫是本省的,对于其它情况,也不便多问。

待到太极、八卦、形意“内家三班”成立,他们接触就多了,沟通交流也频繁了。聊天的时候,卢祥军知道了吴箫家是南平县城的。

高青锋说:“爹,那你们可就是老乡啦!”

卢祥军没回应。

吴箫问道:“卢师傅,您老家在南平?”

“去过那里。”卢祥军还是没想好怎么去面对小华、面对周德清。

吴箫又问:“那里还有亲人吗?”

卢祥军长出一口气,说道:“没有了!”

高青锋问:“那不是还有我爷爷奶奶吗?”

吴箫疑惑地看着卢祥军。

卢祥军说道:“早就去世了。”

高青锋又问:“爹!那啥时候回去给我爷爷奶奶上坟去呀?”

卢祥军有些情绪低落,说道:“都二十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坟还在不在。”

吴箫说道:“前几年要求深藏,后来要求火化,现在都看不见坟了。”

卢祥军听了赶忙问道:“那坟呢!?”

“都深埋了。”吴箫说,“也有的就火化了。”

卢祥军愣愣的半晌没说话。

由于吴箫、卢祥军和高青锋家都在外地,周末的时候,高校长有时就把他们几个请到家里吃饭。

在高校长家里聊天的时候,高校长不但夸奖吴箫的太极拳功夫好,也对吴箫的父亲很钦佩。

“'虎父无犬子’!”高校长说道,“你这功夫虽然还没你父亲那么炉火纯青,可我看,在省里也是佼佼者了!”

高校长说着就转头看着卢祥军,开心地问道:“老哥,知道咱们省的吴师傅吧?”

卢祥军眨眨眼,还真没听说过。

高校长说:“就是吴箫他父亲,老爷子一身好功夫!”

“太极拳?”卢祥军问道。

高校长说:“对!太极拳,吴鉴海、吴师傅。”

卢祥军仔细打量着吴箫,这么一联想,发现吴箫是很像他父亲!一激动,脱口而出:“你爸还好吧?”

高校长、吴箫,包括高青锋,听了就觉得奇怪!刚才还表示不认识呢,怎么突然这么问呢?

既然卢祥军这么问了,吴箫只好说:“还好。”

高校长感觉其中必有蹊跷。琢磨琢磨,问吴箫:“你家老爷子功夫跟谁学的?他师傅叫啥名?”

吴箫想了想,说道:“小时候听我爸说,好像叫卢太祥。后来我爸就不提这事儿了。”

高校长紧接着问:“那你父亲没提过他还有师兄弟?”

吴箫说道:“有一个,我周叔,周德清。再就没有了。”

卢祥军心里砰砰跳,也不知道是希望大师兄提到过自己,还是希望他不提起以前的事情。

高校长听吴箫说了之后,就想起卢祥军也说过自己是师从卢太祥,还有两个师兄。可吴师傅怎么没说还有另外一个师弟卢祥军呢?见卢祥军也没搭话。高校长就想:或许是卢太祥教了很多弟子,卢祥军和吴鉴海他们不是一批的吧;也有可能是他们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或是反目成仇也说不定。于是就不再追问。

卢祥军也像不认识吴鉴海和周德清一样,没再说什么。

可高校长一想到卢祥军问吴箫的那句“你爸还好吧?”就总是觉得其中有什么事情隐瞒着。吴箫也感觉到卢祥军和父亲认识。

既然卢祥军不想提这个话题,高校长和吴箫也不再谈及。话题又回到了武校的事情上。

高校长和卢祥军对吴箫和刘之华所制定的“坚固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的训练宗旨和计划都很满意,并且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也见到了实效。

特别是武校从全国各地收集到了很多拳术理论方面的书籍,学员看了之后,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了教练的表达,而且还能主动提出疑问。教学相长。通过沟通、探讨和交流,教练的表达能力也在进步。尤其是卢祥军和高青锋,通过与吴箫、刘之华和学员的磨合,不再觉得传授功夫像以前那么困难了。

如形意拳班有的学员对“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展二字一命亡。”中的“阴阳”、“暗处”、“束展”不太理解,就主动向卢祥军请教。卢祥军用“挥扇两面打,肩顶又肩扛。”就解释了“肩打一阴返一阳。”用“预备部队”就解释了“暗处藏”;对于“束展”,也很形象地做了比喻:“束是收,是压缩弹簧;展是放,是突然释放力量。束是长河蓄力,展是激浪拍岸”。

这些书籍中,关于太极拳方面的最多。关于形意拳的书籍虽然少,但理论阐述得已经比较全面。最困难的就是八卦掌方面的书籍太少。高青锋跑了一些书店,联系了一些出版社,也和学员进行了征集,可也仅仅得到了三本书:《萧氏八盘掌》、《龙形八卦掌》和姜蓉樵的《八卦掌》。对照这些书籍,高青锋觉得自己所习练的八卦掌与这些都有出入。这就更加激发她去寻找拳谱、书籍的热情。并且,通过一些书籍,高青锋逐渐了解到,八卦掌开山祖师董海川是于江南桃花山学艺之后创立了八卦掌门派,其功夫高深莫测,与太极宗师杨露禅比武不分胜负;也知道了一些八卦掌门派的传承,其大弟子有尹福、程廷华、韩慕侠等很多位;知道了韩慕侠曾在北京六国饭店打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1916年前后,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曾拜其为师,并为其武馆写下“韩九师堂”四字……这些,都让她很感兴趣。

吴箫知道情况之后,也是积极帮着想办法。通过与其他武校、地方拳师的沟通求助,得到了一些拳谱。回南平的时候,还特别求新华书店的经理苟学仁帮着找了一些书,但关于八卦掌的书籍还是寥寥无几。不过,吴箫拿回来的那些拳谱,高青锋也都喜欢研究琢磨。如《石头拳》这个拳谱里,只有招式的画像和招式的名称,而没有其它的文字说明,也没有编排成套路,只是三十个招式。高青锋就琢磨怎样把这三十个招式编成一个合理的套路、说明每个招式的用法,这样也好习练和普及。还有的拳谱,只有文字,没有图像,高青锋就琢磨怎么去画出图来,以方便学习。

从对八卦掌的醉心,到对拳谱的痴迷,高青锋不知不觉地向武术理论研究的方向越走越近了。

作者简介

闲倚天边,本名张涛,1965年农历八月十五出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喜好古典诗词曲赋、传统武术、建筑雕刻、硬笔书法……秉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理念,同道为友,共同进步。

云舒养心殿
[01/01]

许我一寸光阴,还您深度宁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