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建设王霸事业的同时,引领创立了建安文学,其目的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曹魏集团的奠基者,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学家。
曹操剧照
曹操在建设自己王霸事业的同时,还引领创立了'建安文学'(亦称'建安风骨'),其目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下:
一。 爱藏书重文人,引领'建安文学'
曹操平时非常喜爱文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特别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集。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曾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在他任魏公后,还专门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其职责是广收在战乱中散失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将它们珍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并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馆。
建安七子画像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而'建安文学'是指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公元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际上就是在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其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建安时期政治局势的动荡,儒家思想的坍塌,以及各种应运而生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各种社会文化行为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社会、思考问题的层面,而且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再一次认识,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提升了人们的个性意识,刺激了文士们的创作欲望。建安时期的文学,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迅速崛起的。
三曹塑像
曹操在逐个消灭各个割据势力,消除战乱,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他从军三十年,经常是书不离手,白天指挥作战,夜晚就研读经书传记,每逢登高时都要写诗作赋,还常常谱成曲咏唱。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追随他们的建安七子及一、二十位文人学士亦仿照曹操积极努力创作。由此组成了'邺下文人集团'。
在'邺下文人集团'引领下的建安时期文学,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也从此开创。
曹操短歌行书法
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因此在北方,不仅出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从而创立了'建安文学'。
二.'建安文学'的风格、意义及目的
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孔融画像
建安文学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在建设自己王霸事业的同时,引领创立'建安文学'的目的是:在统一北方土地的同时,确立以自身为主的文化主体,冲破'独尊儒术'的桎梏,形成自成一体的曹家理论思想,既抒发了自己的宏伟抱负,又让民众能统一在自家的思想基础之下,为后继一统天下做好充分准备。这才是他创立'建安文学'的最终目的。
建安风骨纪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