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大能力,幼儿园中班就要培养了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今天的文章有点长,特意配了音,第一次配音,大家多担待)

很多家长比较重视孩子幼小衔接这一阶段,通常从幼儿园大班时开始重点对孩子进行知识储备、能力锻炼,兴趣培养等,对幼儿园的定位也坚持“小班适应中班玩,大班再谈幼升小”的观念。但,随着我们这学期步入大班,我发觉孩子的时间越来越有限,而能力的养成,知识的储备并非一朝一夕。如果家长把孩子的能力提升全都寄希望予幼儿园大班,恐怕时间会来不及,效果也会差强人意。

所以,我认真总结了恬恬的中班生涯(虽然第二学期homeschool,但我们全程都在认真完成老师的线上课程),根据孩子的状态和能力展现,归纳梳理了七大能力,分别是专注力,自控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我建议家长从幼儿园中班开始重点培养这七大能力。

接下来分别谈一谈这七大能力的具体内容和培养建议。

能力一:专注力

提到专注力,家长首先会想到“孩子好动,坐不住”,认为这是专注力不够的表现,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对一件事的三分钟热度也是专注力不够的体现。而网上关于专注力分龄的一览表(出处不详,具体见下表)显示,年龄越低,专注力时间越短,孩子至13岁以后,专注力时间才能达30分钟以上。

不过我认为,上述的专注力,只是相对狭义的专注力,又因为分龄一览表的数据佐证,很容易将我们带入孩子专注力不好,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但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4-5岁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广义方面的专注力培养,也就是让孩子养成对事物“感兴趣”,并愿意去“进一步了解学习”的习惯。

之前我说过,专注力其实是一种情绪力,是基于对事物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所以专注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孩子养成对事物“感兴趣”,发自内心觉得很好玩,很有趣。

但实际上孩子经常反馈给我们的是:“这有什么意思”,“这个根本不好玩”,“这个太无聊了”,而家长若想要培养孩子对事物感兴趣,就要身体力行的觉得这个事情“很好玩”,“太有趣了”,让孩子忍不住想要参与,想要一探究竟。

专注力培养第一条:这件事/这样东西真的很有趣。

当孩子对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去寻找事物的秘密(道理或原理),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说孩子产生兴趣是基础,那么了解事物才是专注力的核心。如果孩子对事物的了解只是浮于表面,看到的只是颜色,形状,大小等,但没有对事物“为什么会这样”的探究,那么专注力也只是假象。

暑假期间,我每天带着恬恬户外活动,通常会选择有树荫的地方,让她利用健身器材做一些适量的运动。每天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健身器材,就算玩出花,也会觉得无聊。所以每次我们户外运动时,我都会准备一个主题,比如做运动数数,运动量等量代换,用小木棒计数和摆方向,观察风的方向,用水枪远射等,而这些“有趣”的活动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思考,让恬恬明白了东西南北的方位,如何用合适的运动量代替其他的运动,半个小时是多久等等。

在我的引导下,恬恬每天也会努力去思考一个问题,跟我一起查找问题的根源,了解事物的秘密。随着对未知事物了解的越来越多,问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深度,有难度,很多问题老母亲都得查资料。(捂脸)

专注力培养第二条:这件事/这样东西为什么会这样?

在研究事物为什么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避免给孩子传递这样的理念:“爸爸/妈妈也不了解,以后再说吧”,“爸爸/妈妈也说不清楚,大概就这个意思吧”,“孩子,不要太较真,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吸收到的就是“差不多”,“大概”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理念,那孩子很有可能也会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所谓的专注力也就形同虚设了。

专注力培养第三条:做事/思考问题善始善终。

能力二:自控力

自控力作为一种自我控制能力,是对一个人自身的情绪,行为,欲望,感情等面对突发情况,进行自我控制的行为。提到自控力,有些家长认为这是伪命题,对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谈自控力,根本就是家长推卸责任,把家长的管教监督职责甩锅给孩子;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越来越大,需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所以会严格要求孩子,学会克制,学会等待,学会忍耐。

那么,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而言,什么样的自控力才是符合年龄特征且又能做到的呢?

通常幼儿园的孩子自控力较弱最常见的表现是:做事拖拉,无规则意识,不能适应有规则要求的活动。比如老师说十分钟后开始上课,在选定的区域内活动,上课不要跟周围的小朋友小声说话等,这些都是老师描述的“规则”,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这些都可以做到,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秩序感。但如果孩子适应了一年的小班生活,到中班时,仍然不能按照幼儿园的规则要求自己,不能用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那么家长就要重点关注孩子的自控力了。

孩子自控力不好,就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用自己的思维去控制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时间的管控,对情绪的控制,对欲望的理性看待都会随心所欲,没有规则。

家长要怎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1
给孩子立规矩,制定目标

老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规矩,孩子就没有规则意识,没有目标,孩子就没有学习动力。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自控力首先就要给孩子设定目标,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可以做,需要做到什么程度。简言之,就是给孩子制定可以量化的且符合年龄特征的目标。

2
自控力培养离不开父母的反复提醒

自控力作为一种习惯去培养,必然要经过习惯养成和磨合的阵痛,这个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反复提醒。当给孩子建立了规则,家长就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督促孩子适应规则,达成目标。这一点,需要家长多点耐心和鼓励,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

自控力的培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息规律,需要家长跟孩子不断的磨合和调整,日常任务的完成,需要家长的督促和规范,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一点一滴的教导,甚至是孩子情绪的大起大落,也需要家长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所以,幼儿园中班的大好时光,家长们要好好利用起来,规范孩子的规则意识,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为幼升小打好基础。

能力三:语言表达能力

说到语言表达能力,也许有家长会立刻联想到“看图说话”,作为应试项目的看图说话,固然很重要。不过对于幼儿园中班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看图说话,而是能完整、连贯且又有逻辑的描述一整件事。

孩子上小班时,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了,衣服撕破了,心急如焚,可回家后问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孩子要么不能完整描述,要么一问三不知,根本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无奈之下,只能找老师了解情况,有时候老师会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家长也倍感无奈。

那么,既然孩子无法准确表达一件事情的完整经过,家长何不借此机会,趁机让孩子学会表达,学会有条理的描述呢?

通常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主要体现在这么几方面: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词不达意,说话没重点;语无伦次,没有逻辑;还有的孩子面对家长的问题,不会回答。

面对上述这些情况,家长要怎么做呢?

其实在语言表达方面,我只做了一件事,但一直在坚持重复这件事。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恬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升,描述和回答问题也能做到精准详尽。

恬恬每天从幼儿园回来,我都会跟她在固定时间(通常是睡前)聊一聊当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一件让她印象深刻或者跟她有关的事。一开始,恬恬会竭尽所能将她记下来的所有片段统统告诉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往往没有条理,没有逻辑。我在听完恬恬的描述后,引导她把这件事的前后关系梳理一遍,再重新描述一番,帮助她学会理清事情的先后顺序,抓住事物的主次关系,分清事情的逻辑关系,并尝试总结她所描述这件事的重点。

通过一次次的描述、归纳和总结,现在,恬恬描述一件事会习惯性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尽可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完整。如果事情有一些细枝末节,也会在最后补充完整。总之,我现在听恬恬描述幼儿园发生的事,不再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去体会,基本可以根据她的描述听懂整件事的前因后果,甚至了解她对此事的看法。

没有时间专门做语言表达训练的家长们,可以试试我的方法,坚持每天10分钟,就会有质的飞跃。

能力四:情绪管理能力

在谈情绪管理之前,首先要提醒一点:有一个良好稳定情绪环境的家庭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情绪表达,大都是通过模仿父母的情绪表达来体现的,所以家庭情绪氛围极端,孩子通常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相反,家庭情绪氛围融洽,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也不会差。

当然,光有环境没有引导,也是不够的。孩子情绪管理的关键是情绪被唤醒后的自我觉醒。情绪的自我觉醒需要家长科学合理的引导。因为一旦自我觉醒之后,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衰竭,然后再通过自我或者父母的情绪梳理,慢慢回归平静。就像我们成人一样,愤怒激动时,如果有人能从旁安慰开导你,你的情绪也会慢慢平和。

家长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并不是让孩子远离消极的坏情绪,而是让孩子拥有情绪自我觉醒的能力。如果孩子没有情绪觉醒和衰竭的过程,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不断的重复爆发,最终孩子就是没完没了的发脾气,哭闹,作。

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能科学的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1
识别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活蹦乱跳的幼童,他们都有情绪,有悲伤,有愤怒,有喜悦,有恐惧,无论是何种情绪,家长都要懂得识别孩子的各种情绪,不给孩子的情绪设限,允许孩子出现各种情绪。

2
接纳孩子的情绪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孩子的情绪也会随着心情的起伏而波动,家长既要识别孩子的不同情绪,也要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帮助孩子找到情绪的出口,不把负面情绪埋藏在心里,让孩子觉得发泄情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在孩子情绪发泄完毕后,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原委,帮助孩子突破认知上限,理解事物的变化及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情绪,坦然面对自己的情绪。

能力五:人际交往能力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幼儿园的必修课。

这学期,恬恬转园了,面对新环境,她一直很担心“我能不能交到朋友呢?”我鼓励她勇敢去交朋友,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做手工,也可以主动问小朋友,我能跟你一起玩吗?

开学第一天回家后,恬恬很激动的跟我说:妈妈,我今天交到一个朋友,也是女孩。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告诉我:妈妈,我就按照你说的,跟她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读书,然后就有小朋友愿意做我的朋友啦。然后,恬恬还跟我分享了一件在幼儿园的趣事,我听了也是忍俊不禁。

孩子在幼儿园是需要朋友的,需要跟其他的小朋友进行交流,与同伴交流机会多的孩子,她的社会技能才能发展的更好。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多交朋友,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1
学会分享

成人之间的陌生感通过破冰行动来打破,孩子之间的不熟悉感则用分享来缓解。孩子们可以分享玩具,分享书籍,分享经验,分享快乐,一切可以分享的东西,只要孩子愿意分享,那么他们之间的陌生感很快就会消除。

2
学会合作

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也越来越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而团体或集体活动,需要小朋友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目标。这样的团体合作活动,非常考验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孩子一意孤行,不懂得团结合作,最终可能会被其他的孩子孤立,而若孩子在活动中喜欢与人合作,发挥自己的才干,那么也会受其他小朋友欢迎,孩子自己也能体验到合作的意义。

家长从幼儿园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才能更好的适应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能力六:时间管理能力

在恬恬中班时期,我就开始跟她磨合每天的时间安排,让她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
让孩子了解自己一天都要做哪些事?

可以用流水账的方式,记录孩子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前,他一共做了几件事?哪些事花的时间最多?

这样做既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也能让父母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缩减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
规划好时间,按时间表安排作息

超长假期,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家,时间安排显得尤为重要。梳理好每天要做的具体内容后,这样,什么时间段要做什么事,孩子自己清楚,家长也不会太焦虑。

3
催促免疫,不如让孩子自己做主

我们一直习惯催促孩子,期望用一个个催促给孩子施压,但孩子却因为我们的催促分散了注意力,更加无法专注做事,从而浪费更多的时间,做事更慢。想明白这点后,我也不再一味的催促孩子了,给她限定一个时间范围,让她用她喜欢的方式去面对这些事,我只需要给她提供一个沙漏或者计时器即可。

4
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每天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其实挺多,比如晨起,睡前,等饭等,这些比较随机,短暂的碎片时间,胜在可灵活调配,好好利用这些碎片时间,你会发现,每天可以利用的时间居然有25小时。

能力七: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孩子能有效的整理信息,并运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常说“这个孩子很有主见”,其实就是指这个孩子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样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随着孩子认知提高就自然而然获得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家长的悉心培养和引导。

具体的培养建议有:

1
家长多进行启发式提问

如果你希望孩子思考的问题有深度,那么家长的提问就要有技巧,有启发性,也要符合年龄特征。我们可以问“人们为什么每天都要读书呢?”“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这些书要怎么分类才比较合理呢?”这种启发又开放性的问题,既能让孩子主动思考,也能让孩子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2
鼓励孩子提问

没有思考就不会有问题,家长鼓励孩子提问,也就意味着鼓励孩子多思考,多观察。当孩子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家长也要认真反馈解答,家长的每一次认真解答,都是为孩子以后提出更多更有意义的问题做铺垫。孩子是否喜欢提问题,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3
让孩子独立做事

只有思考,没有行动,就不能启发更多的思考。所以,家长可以试着放手,鼓励孩子独立做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如果有畏难情绪,家长可以给与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让孩子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的独立完成。

独立思考,意味着孩子不依赖他人的思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处理复杂的信息并赋予意义。家长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思考,不要过多干预,允许孩子出错,也允许孩子发泄负面情绪。但最终,孩子会因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独立思考的意义。

身为父母,既有抚养孩子的义务,更有教育孩子的责任。而不同的阶段,养育的任务也不相同。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自我能力不断提升,社交能力也逐步提高,规则意识日趋完善,父母的教育职责也愈发重要,但无论孩子成长在哪个阶段,家长能用爱心,耐心,信心,用心去陪伴孩子,给她自由,也给他界限,让孩子顺利度过每个阶段,孩子终将受益一生。

愿我的分享,与你有益!

happytianmami

淡定的恬妈

不是专家,但一直用心育儿!

(0)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入园面谈经验分享:孩子这4项能力弱,上学等于去“受罪”

    我家若兰今年9月份就要正式上幼儿园了,我给她选了小区门口的一家公办幼儿园,并且报了这家幼儿园的"亲子班",让她提前感受一下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以便正式入园之后能够尽快适应. 最近几天 ...

  • 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可能理解错了

    当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时,很多家长就开始关注幼小衔接了,因为有的幼小衔接班要提前半年或以上开始报名才有机会.有的幼儿园在大班加入了幼小衔接课程, 家长们就可以省心一些,也有的家长会选择自己辅导孩子幼升小. ...

  • 【幼儿园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三宽家长学校 张旭玲老师 幼儿阶段是为发展核心素养打基础的时期,需要从身体健康.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文化基础.劳动意识.人际交往6个方面加以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含三方面内容:自主发展,文化 ...

  • 一位父亲的反思

    事情过去一个月了,这是当时的记录:因为儿子拖延,今天早上起床又开始写作业,幼儿园的作业是有点多,本来以为8点20分的时候已经写完了,发现还有9个字各两行没有完成,我瞬间崩溃了,今天单位值班,如果平时晚 ...

  • 黄色周五 | 想要获得幸福,就要培养《爱的五种能力》

    与其苦苦寻找,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好 | 第1993期 今日豆瓣评分8.8分,700人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真实案例,系统阐述了爱的五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和原理,以及每种能力的操作和提升方法,是每一个愿意成 ...

  • 家有“小皇帝”怎么办?幼儿园就要培养“小皇帝”?!

    主播:尹祝梅 家有"小皇帝"怎么办? 您可知古代真正的"小皇帝"教育?  就要把小孩子培养成"小皇帝"? 日常中,经常听一些幼儿园家长和教师 ...

  • 高考逆袭上清华,学霸刘倚帆父母分享育儿秘诀:从小学开始,就要培养能力

    2020年的高考中,以705分考入清华的学霸刘倚帆,实际上在初中时的成绩只属中等,甚至还有成绩排名靠后的单科. 最终孩子能够逆袭,既来源于高中阶段的稳扎稳打,也来自于从小就培养与练就的好品质,让刘倚帆 ...

  • 幼儿园中班孩子,想要培养阅读习惯,有哪些方法?

    有朋友说,从来没有进行过亲子阅读,现在孩子上中班了,想培养阅读习惯,但是孩子很排斥,妈妈一拿出来绘本,孩子就愤愤地要撕掉. 我家四岁九个月,也是幼儿园中班生,想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以前也不读书,孩子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教案《对暗号》鸡毛信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规则轻声转述游戏中的语言. 2.尝试仔细倾听,分辨同伴的语言. 3.乐意参与传话游戏,了解规则并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鸡毛信两封. 2.'敌人'的图片若干张,分成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教案《小熊请客》

    活动目标 1. 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 能够用流利的语言讲清自己生日的过程: 3. 体会生日时快乐的情绪.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领会故事蕴含的 ...

  •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花娘谷》

    教学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茅草谷"变成"花娘谷"的美好经历,愿意交流分享阅读的感受. 2.看看.说说周围的"喜事",体验不同喜事带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教案《大象救兔子》

    活动目的: 技能:通过观察,大胆表达大象是怎样救兔子的,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通过讲故事从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认知:掌握形容词:锋利.凶猛.喷水. 一天傍晚,小白小灰小黑三只兔子在树林里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教案《妈妈的红沙发》

    一 教学目标 1.在与孩子一起阅读中,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书中妈妈的辛劳和孩子的孝顺. 2.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家庭的温暖,家人在面对困境时要同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