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爱玉之人究竟有什么样的共性,其实古人早都已经归纳好了答案!

和田玉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美好的石头,其实石头与人类的联系,见证甚至记录文明的启蒙和发展。远古人类从最初学会直立行走,到后面学主动使用火种并且进行狩猎,再进一步使用兽皮、树叶遮蔽身体,在这循序渐进的漫长进化,渐渐生出出对美感的追求,人类的远古文明被称之为“石器时代”。

种种特殊的石头也印证了许多人类发展的瞬间,比如说周杰伦写的流行歌曲《爱在西元前》,其实就是说汉谟拉比法典篆刻在黑色玄武岩石上,又比如说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石头变美玉”——和氏璧,甚至战国时期《尚书·禹贡》有记载,当时青州岱畎所产的“怪石”即被列为贡品,充分证明人类对美好的石头一直都存在追求,无论什么朝代都会有人对石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自18世纪地质学诞生以来,人类对于各种矿物岩石科学认知有了质的飞跃,以前被称为“石之美者”的玉石也终于确定了以透闪石为主,阳起石等其他矿物的复合体,虽然从科学上已经完全解析了玉石的成分,毕竟优质美玉难得,更是唯有东方古国盛产上品,所以我们国家也是爱玉人数最多的。

真正的爱玉之人有哪些特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玉德篇”如此描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其实我们可以把玉石的五德浓缩为“仁,义,智,勇,洁”,这些都是指人的品行,最终根据这五字核心,孔子在《礼记》中将其扩展为”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通过千年传承,儒家最终将中国的传统思想归纳为十五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玉文化对整个传统儒家文化影响颇深。

一个实例就是成语中涉及到玉石的词,往往都是形容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或强烈美感,比如说“亭亭玉立、冰清玉洁、金玉满堂、琼楼玉宇、锦衣玉食、金玉良言、如花似玉”等等数不胜数,这种强烈的历史文化认同感,让中国人无形中达成敬玉、尊玉、礼玉、爱玉的习惯。

在互联网上,和玉大叔经常看到有朋友在问:“别人送我的玉件能不能戴?”、“玉石真的有灵吗?”、“玉石磕碰碎裂,是不是护佑主人?”实际上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唯心主义信息,就是社会文明一些隐含玉石的敬爱之心,这种感觉人人都有,只是大部分人对玉石没那么了解罢了。

在收藏玉石的过程中,爱玉的心和金钱的多寡不一定完全挂钩,的确如今市场中的好玉价格已经太贵,但仍然无法阻挡人们追求美玉,没有市场交易哪来的升值呢?我们不可能一方面要求玉石不断降价,另一方面还需求它增值保值,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和玉大叔一直劝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玉友们,在自己资金许可的范围内一定要抓紧时间收藏几款精品,美玉难寻,资源型商品不会被短期市场一时波动影响,长久来看肯定是涨的,别等到了价格都无法接受的时候,爱玉也变成了叹玉,玉商也是束手无策,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