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主动脉夹层伴狂躁症
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主动脉夹层伴狂躁症
患者,女,89岁,2018年4月8日10主因“后背痛伴烦躁不安4小时(家属代诉)”由120车送至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
家属诉:就诊当日凌晨6点左右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后背痛,表现为双侧后背钝痛,呈持续性,阵发加重,烦躁不安。
向四周无放射,无胸痛及胸闷憋气,无头痛及恶心呕吐,无肢体偏瘫及大小便失禁。家属遂将患者送至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急诊科。
来诊后即刻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当时双侧血压均偏高,左侧:272/119毫米汞柱,右侧:283/125毫米汞柱。
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
心室率:80次/分左右。
据病情立即开通静脉通路,先后给以【乌拉地尔液体及硝普钠液体静脉泵入】降低血压,【吗啡皮下注射】镇静止痛治疗。
同时完善辅助检查,经降压镇静对症处理后患者胸痛好转,烦躁不安减轻。
2018年4月8日查全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13.98x10⁹/L,
中性细胞比率87.41%;
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结果:
葡萄糖9.5mmol/L,
白蛋白34.4 g/L,
肌酸激酶同功酶34U/L,
乳酸脱氢酶254 U/L,
B-型钠酸钛427.38pg/mL,
D-二聚体定量755ng/mL,
心梗三项及血凝四项未见异常。
胸部增强CT结果提示:胸主动脉壁间血肿,局部小溃疡形成,主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改变,双下肺间质样改变,右中叶小结节灶。
据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请神经外科会诊,在看患者后,考虑: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夹层。
建议ICU住院进一步系统专科诊治。
考虑患者高龄,家属拒绝,继续急诊科对症降压治疗观察。
2018年4月9日凌晨1点左右患者突然出现狂躁不安,言语错乱,谵妄状态,打人毁物,不识人,偶发四肢抽动,意识丧失,无肢体活动障碍及言语不利,无大小便失禁及全身大汗出,无恶心呕吐等。
遂复查心电图较前无明显动态改变。
查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灶,未见出血。
复查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血气分析未见异常。
请脑病科会诊后考虑患者额叶梗塞可能性大,遂建议地西泮针剂酌情镇静及控制血压治疗观察。
患者经先后给予地西泮5mg、10mg等不同剂量肌注后狂躁不安较前可有缓解,发作频次减轻,拒绝病房内监护,由家人及护理人员陪同在病房外游走方可。
2018年4月10日中午查看患者:肌注地西泮10mg后暂时返回病房,言语部分错乱,有幻视幻听,自诉后背痛,能忍受,仍烦躁不安,拒绝进食,家属代诉平素大便干,近三天未排,小便黄赤,无腹痛及恶心呕吐。
查:腹软,小腹部触压有不适感,无疼痛。
舌脉:舌质黯红,舌尖起刺,舌底脉络黯紫,苔薄黄,脉弦细数。
诊断:狂证。
辨证:瘀热互结。
分析:瘀血与热互结于下焦,血分浊热蒙蔽心窍,心主神志功能失常,从而出现打人毁物,其人如狂症状。
治法:化瘀泻热清心。
处方:【桃核承气汤方加味】。
桃仁10克,大黄10克,芒硝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川牛膝20克,牡丹皮20克,石菖蒲20克,郁金20克,赤芍20克,莲子心15克,黄连6克。
服法:颗粒剂,2剂,每次一袋,一天两次,嘱患者家属服药后著大便排出较多停理以防津脱。
2018年4月11日查看患者:家属代诉患者服用中药1袋后先后排大便三次,初始为干燥类球和糊状便混杂,奇臭无比,后两次为不成形稀便,遂停服中药。
排便后患者安然入睡,醒后神志转清,自觉后背仍阵发疼痛,能忍受,狂躁病状明显改善,乏力少语,无言语错乱及幻视幻听,纳食较前改善,低热,偶有干咳少痰,测体温37.2℃,无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
舌脉:舌质黯红,舌尖起刺基本消失,舌底脉络仍點紫,舌苔由薄黄变白微腻,脉弦细。
复查头颅CT:较4月9日结果无明显改变。
患者生命体征暂平稳。
后收住急诊科继续治疗观察。
按:
通过辨证可以看出本证是血热结于腹部,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腹痛,按着有抵触感,同时伴有精神躁动不安的神志症状”。
瘀血古人也叫“恶血”,认为晦恶之气最易冲击大脑,神志类症状常由瘀血造成,使人发狂,故常通过攻下瘀血来治疗”。
热与血相结,大都出现精神情志的异常,如“伤寒论”106条、125条之“其人如狂”,124条之“其人发狂”,237条之“其人喜忘”。血与热相结而成瘀,心主血脉,而瘀血阻之,进而闭塞神机,故其人喜忘;热在血分,心神受灼,故其人惊狂。惟“其人如狂”与“其人发狂”有程度上轻重之分。
“如狂”者,以成无己的解释最好:“为未至于狂,但不宁矣。”其人或偶尔出现胡言乱语或暴力倾向,但整体精神状态尚未至于失去控制,叫作“如狂”。
若到“发狂”,则更是严重,出现妄言骂詈、不辨亲疏、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证候表现,如成无己谓:“此发狂则热又深也。”
此患者主动脉夹层出血,进而出现血肿,为瘀血内阻之明显证据,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故而后背疼痛,疼痛影响情志,心肝火旺,故出现频躁不安。
后背为太阳经循行部位,太阳经不解,邪气循经入腑,郁而化热,热与血结。瘀血阻络,心神失养,且热在血分,血热上扰心神,蒙蔽清窍,故出现其人狂躁、昏不识人症状,结合患者大便干难解,辨证属于血热结于下焦,化瘀泻热为主。
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方中桃仁佐加丹皮、赤芍活血化瘀,通利血脉;
桂枝温通经脉散瘀;大黄荡涤实热而泻瘀;芒硝软坚散结泻火,加牛膝引热下行,加莲子心、黄连清心泻火,加菖蒲、郁金清心开窍。诸药并用,清心泻热化瘀,瘀热从大便出,使热清,瘀散,心神得养,诸症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