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刘泉
传说,人在去世后徘徊在奈何桥上须喝孟婆汤,这是一种喝了就会忘记所有尘世记忆、爱恨情仇的茶汤。
父母年轻时的照片
五十年代的母亲
曾经的绝代风华
去年春节后,接了母亲在我家小住。闲聊下来才知道,早年就读于镇江一所教会学校的母亲,小时候就是一副爽朗利索的性子,敢闯不服输。十二岁那年,放学后她偷偷推了外公的自行车,从车子的大杠里伸进腿,半轮反复踩踏,就那样自己学会了骑车。母亲还是那个年代的运动达人。她爱打篮球、羽毛球,会下象棋,由于奔跑快,爆发力强,学校四百米接力赛的赛场上,她是跑最后一棒的最佳人选。
她是个会生活也会玩儿的人。包粽子、灌香肠,缝纫机做衣服,正月十五亲手给我们扎花灯,做女孩子喜欢玩的沙包、做鸡毛毽子,这些事都难不倒她;她也特会玩儿,那时,母亲会带着我们踢毽子,且花样百出——跳,拐,捎,双拐,毽子可以随意停留在鼻尖,脚尖,膝盖,上下翻飞灵动无比。
老妈心态特别好,也许这是她长寿的秘诀吧。她跟父亲下象棋(父亲要让她两个子),虽然总是输的多,却是从不在乎、乐此不疲。打麻将是高手,却从不把输赢当回事儿,晚年她还学会了掼蛋,常在大院的廊檐下,与比她年轻好多的人玩儿的特开心。
记得家里相册内有张泛黄的老照片——还是少女时期的母亲与三五个身着阴士丹林衣裙的女学生,随意地围坐在绿茵场上,手边是几副羽毛球拍,那幅唯美的画面真是令人赏心悦目。那是属于她的绝代风华,那时阳光正好,母亲正年少。
民国时期女学生
有事就找“谢大姐”
母亲于六十年代初,从镇江港务局职工教师岗位,调至父亲工作的城市——淮安(当时的清江市),之后就在商业系统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母亲曾是单位的人事科长,是位老工会工作者,可在我们居住的商业大院里,却鲜有称她谢主席的。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口小儿,皆直呼“谢大姐”。同事朋友们想找个对象,首先就想请“谢大姐”帮着参详参详,婆媳闹矛盾了也喜欢找“谢大姐”倾诉。有时正吃着饭,就有邻家几岁的娃跑上门,老远就大声喊:“谢大姐,快去我家,我爸我妈又吵架了,奶奶让我来喊你去呢。”于是,母亲丢下筷子,立马奔赴现场。
她这一生中,不知扮演过多少次“知心大姐”的角色,用她的高情商高智商,为几多夫妻家庭化解了婚姻矛盾危机。
退休后的母亲也闲不住,注册了市区首家婚姻介绍所,经她牵线结良缘的夫妇有三十多对呢,成功率堪比“非诚勿扰”了吧。
前些年,曾有一对已经成爷爷奶奶辈儿的夫妇,为孙子办百日宴,特邀母亲参加。席间,他们夫妇特向来宾们隆重介绍,首先要感谢“谢大姐”,没有她这位红娘,就没有我们夫妻的今天,也就没有今日的高朋满座!此时,端坐在嘉宾主席上、手捧鲜花的母亲,心里一定是满满的成就感吧。
镇江教会学校女学生
古道热肠的“阿庆嫂”
商业大院小区的母亲
她曾是他人生命中的贵人
就在今年八月份,我们家来了一位个子很高、八十来岁的“不速之客”。进门就问老妈是否认识他,老妈摇摇头,老人急切地忙自我介绍,我是杨万全啊,过去经常给你们单位修打字机的,记得不?老妈哦了一声:你是大个子小杨!这位当年的小杨,此时已是耄耋老人。这次,带着他的女儿上门,说是一定要了结这毕生的心愿,当面向“谢大姐”谢恩。据这位“小杨”介绍,当年居委会动员他全家下放农村,他家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而他只会城市中才能生存的手艺——修理打字机。如果全家下放,他家将无法在农村立足。是老妈听说他的困难后找到了居委会,反复做工作,才使得这位个体户免于下放,得以在城市生存。他辗转多年,这次也是费了周折才找到了我家。老人动情地对她女儿说,不是“谢大姐”的热心帮助,改变了我们一家子的命运,你们都得在农村长大。今天带你来,就是要你们一定记住,“谢大姐”是我们全家的贵人。
对于素不相识的人,母亲同样出手相援。记得六十年代末的一个春天,我家门口来了位农村妇女,身上背了一捆高粱杆子做的几十个刷锅把,说是来感谢恩人的。经围观的邻居述说,年幼的我们才知道缘由。之前几年的一个冬天,这个妇女带着两个七八岁的双胞胎,要饭来到了我家门口,母亲不仅让她们进屋饱餐一顿,还拿出我们姊妹的旧棉衣棉裤棉鞋让两娃穿上,临走还送上布票粮票及其他钱物,加上其他热心邻居的帮助,这才让她们娘儿仨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寒冬活了下来。
这些善举于母亲来说,或许只是多跑几趟腿,跟人交涉几次,帮了个熟人忙,送了点钱物。对于“杨大个子”一家,对于那个农村妇女来说,无疑是寒冬里最温暖的一束阳光。
八十岁的母亲
身体力行教我们做人
母亲性子外柔内刚,纤瘦的身子里蕴含着一种不输男子的豪爽,更兼一副古道热肠。对弱者同情,对处于低谷者从不低看。
去年母亲九十寿宴上,许多亲友向我们讲述曾经得我母亲恩惠支助的故事。父亲有位于姓朋友,当年全家下放去了县城,他们在淮安工作的儿子,想将婚宴放在淮安市区举办,那时可没有几家能在饭店请得起几桌客人的,来跟父亲商量借我家场地来办五桌宴席,时间还非常紧迫。我母亲是行动派,立马张罗起来。把我们几个孩子支配的团团转,老大,你去食堂借五张桌凳,顺带借五桌人的碗筷餐具,找个推车拖回来;老二,你再去买点煤基,还有米,油;老三,去隔壁借几个脸盆,茶杯,水壶,水瓶……她自己则去置办宴席需要的所有荤素食品,还请了相熟的人打下手。婚宴办的非常圆满,为一对新人长了脸,朋友也倍儿有面子,也让这位朋友一家一辈子记住了母亲的好。在母亲九十寿宴上,这对当年的新人,如今也都六十多岁了,席间多次向老妈敬酒,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正是由于她这份真诚待人的品性,让亲友们在困顿低谷中奔向她,在过上好日子后,更不会忘记她的好。我姨妈的几个子女,也特意从扬州赶来参加老人家的九十寿宴。席间,他们数度哽咽,感激母亲在他们家最困难时候给予的多方援助。那时我姨妈家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母亲时常伸出援手,寒暑假未至就向孩子们发出邀请,让他们来我家度假,给他们找临时工做,挣学费,快开学临走时,不是给他们做衣服,就是买学习用具,还帮他们家买急缺的建房材料、猪饲料等物资,并且还负责找车船送到远在百十里外的邵伯农村。
母亲包的一手漂亮的粽子。我们家的第一锅粽子煮好了出锅,母亲总要我们送给隔壁的孤寡大妈先品尝,然后才轮到孩子们。这位孤寡老人也是在老妈的一手推动下,由农村临时工转为正式职工,退休生活也有了保障。第二天,母亲还会将粽子带到单位,连同自己腌制的咸鸭蛋一起,送给家在外地的同事们,每年如此。
这是母亲在身体力行地教我们怎样做人。现在想来,这就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真诚善良传统文化精髓最好的传承吧。
母亲在樱花下
生活中高情商的智者
应该说,母亲是位高情商的智者。有人说,高情商的人就是能让别人舒服,与人相处时,会令周围的人如沫春风。
她用自己的高情商,游刃有余地处理家庭矛盾。她跟老爸也时有争吵,吵过了老妈也从不放心上,她时常说的话是:现在我没空跟你吵,等哪天有时间了,我们认真地吵一次!然后转身离开。她这是教会我们,在发生家庭矛盾时,学会冷处理,不要激化矛盾。她常说,骂起来无好言,打起来无好拳!千万不要说过头话。在我们子女与配偶发生矛盾时,她总是多批评自己的孩子。她曾说过,与家人的相处之道,就是不要计较,多想想多对方的长处,有点矛盾也不要放心里。
她还是我们四个子女小家庭的“救火队员”,哪家有困难,她就出现在哪里。她豁达宽容大度的处事之道,对我们影响颇深,我们小家庭有了矛盾,多自行解决,生活也都很和谐。
而得到别人任何帮助,她总是反复告诉子女,一定要记得人家的恩惠,没有人是应该帮你的,是欠你的!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为人之道。
老妈还用她的高情商,数度化解了周围人婚姻生活中的危机。
记得八十年代初夏日的一个晚上,全家都已休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全家吵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我们新婚不久的邻居,这两口子是前不久经老妈介绍促成的一对,当晚两口子因为一些误会而争吵以致动手了。听完了这对小夫妻各不相让的叙述后,母亲也不着急,问他们打算咋办?男孩子嚷嚷着说受不了,要离婚!老妈说办离婚可以,但有个前提,你们双方要说出对方的三条优点,想仔细点,明天告诉我。还有离婚要经单位领导研究,最近单位比较忙没空研究你们的事。之后,老妈反复劝说,并把两人推出门:“今天先回去睡觉,过一个月再说。”
小夫妻回去的结果非常喜感——不久有孕生了娃。两口子风风雨雨几十年,男的善经营,女的善理财,生的儿子也非常优秀,家庭和睦美满,如今已抱孙子了。
作者与母亲合影
妈妈其实并没有走远
据闻,日本有个寺庙入口写着这样的警句:人死后留下的,不是自己得到的东西,而是曾经给予过他人的东西。
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厚度是无限的。老妈用她给予别人的东西,叠加了她生命的厚度。她用自己九十岁的人生书写了“豁达善良”这四个字。
有道是,心慈者寿,心地善良者最快乐。现在每每走过商业大院的过道,我仿佛看到老妈还坐在廊檐下几排凳子上,跟一帮老友愉快地聊天,时而起身站在别人身后,看他们下象棋、掼蛋……
在老妈的病榻前,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开头,那时老妈还在我身旁。还没等我写完她的故事,老妈就离开了我。我抱着她的头,觉得她只是睡着了,一遍遍不甘心地呼唤,妈~妈~妈~千呼万唤,也唤不回老妈的应答,再也听不到她爽朗的笑声。
妈妈,其实,您并没有走远,对吧?
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吧!
来世,我们还做你的儿女,可好?
去年母亲在我家
作者简介
刘泉,今年六十二岁。八十年代曾任中学语文老师,九十年代初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直至退休。
运河人家
大家的运河,
小家的故事,
百姓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