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磊科秘验方
张磊,男,1929年生,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等职,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他长期致力于教学与临床,治学严谨,博采众长,深谙《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奥旨,临床治病多以经典理论为指导,善治各种内科疑难杂病。
1.达郁汤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炒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草果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蒲公英15克,防风3克,羌活3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功效】疏达肝脾,清散郁热。
【主治】肝脾两郁证型慢性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症见两胁胀痛,口苦,口黏,纳呆,腹胀,肠鸣,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舌淡红,舌苔薄腻或厚腻黄,脉沉滞或弦滑。可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无名低热等证属肝脾两郁,郁而化热者。
2.五香丸
【处方】沉香、丁香、木香、檀香、制乳香各9克,大黄、郁金、五灵脂、雄黄各1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丸,空心热汤送下,气虚之人及孕妇忌服。
【主治】胃突发疼痛且剧烈,或数日发作一次,或经年发作一次。
3.蔻桂散
【处方】白豆蔻6克,上等肉桂3克
【用法】共为细末,越细越好,分成3包,每次服1包,开水调服(或用红糖15克为引更好)。
【主治】胃气痛,或遇寒发作,或生气发作,心下坚鞕,按之痛甚者。
【加减】如胃寒、胃痛或腹痛,恶心欲吐,加生姜12克煎汤冲服。
4.愈溃汤
【处方】白及10克,蚤休10克,炒枳实10克,煅乌贼骨15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生黄芪30克,炒神曲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饭后服。
【主治】治上腹痛,饥则痛重,得食则减,胃镜检查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
【加减】若大便干,加大黄,易乌贼骨为瓦楞子,或二者兼用;若腹胀明显,加香橼10克,或佛手3克,或甘松3克;若便干不重者,不用大黄,加杏仁10克,或元胡10克。
5.延年半夏汤
【处方】半夏12克,槟榔6克,桔梗3克,枳实3克,前胡6克,鳖甲9克,人参3克,吴茱萸3克,生姜3克。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主治心胃痛,尤在治胃中着力1于治肝。其临床应用指征:1.凡见胃部出现剧烈疼痛者,且疼痛往往波及左侧胸部及肩胛部;2.疼痛时发时止;3.患者喜屈其上体抵压疼痛之部位,以冀图减轻疼痛;4.多嗳气欠伸,呕吐后疼痛可缓解。
【方源】《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
6.丹百汤
【处方】丹参30克,檀香3克(后下),砂仁3克(后下),百合30克,乌药10克,栀子10克。
【主治】气血瘀滞化火阴伤者,效果较好。
7.柴胡疏肝散加味
【处方】柴胡10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生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制黄附10克,川楝子6克,醋元胡6克,炙甘草6克。
【主治】治疗肝气郁结脘胁胀痛等症。
8.补益肺肾止咳方
【处方】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0g,熟地黄20g,山药12g,山茱萸12g,紫河车(分冲)3g,炒杏仁10g,浙贝母10g,款冬花10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补益肺肾。
【主治】适用于咳嗽之肺肾阴虚证。主要症见咳嗽气喘,痰少或无,面色黧黑,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手足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加减】若阴虚较甚者。加南沙参、玉竹、生地黄、百合以滋阴润肺;中气虚者,可配合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肾失摄纳,喘促较甚者,加煨诃子、蛤蚧、胡桃肉以补肾纳气;若肺肾气虚者,可用自拟调补肺肾方,处方:生晒参(另炖)10g,黄芪30g,五味子10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山药15g,茯苓12g,鹿角片10g,蛤蚧粉(分冲)3g。
【方源】饶洪,李广。张磊辨治咳嗽九法述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4091-4093
9.参麦养阴止咳方
【处方】太子参15g,北沙参20g,麦冬20g,百合15g,知母10g,地骨皮15g,牡丹皮10g,炙紫苑12g,炙款冬花12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益气滋阴
【主治】适用于咳嗽之气阴两虚证。主要症见咳声低微,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气短声怯,舌质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本病以干咳少痰,气短声怯,舌红少苔为辨证要点。
【加减】若肺气不敛,咳嗽气短者,加五味子、诃子、胡桃肉以收敛止咳;五心烦热者,加银柴胡、胡黄连、醋鳖甲、醋龟甲以滋阴潜阳;阴虚盗汗者,加生地黄、乌梅、浮小麦以滋阴清热、收敛止汗;兼有肺热者,加黄芩、桑白皮、海蛤粉以清肺止咳。
【方源】饶洪,李广.张磊辦治咳嗽九法述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4091-4093.
10.舒筋活络汤
【处方】葛根30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木瓜30克,鸡血藤30克,姜黄10克,怀牛膝2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养血舒筋,活血通络。
【主治】颈项强急,背痛腰痛,四肢关节痛,肢体麻木等阴血不足,经脉失养,脉络不通所致颈椎病、腰椎病。
【加减】若偏于上肢病变者,重用姜黄,加桑枝;偏于下肢病变者,可加威灵仙、川断、杜仲等;若血虚有寒者,加细辛、桂枝、通草等;若血瘀明显者加红花、赤芍、郁金等;若夹痰湿阻滞者,加萆薢、生薏仁、丝瓜络等。
11.芍胡汤
【处方】生白芍30g,当归10g,制香附10g,元胡15g,炙甘草20g。寒者加炒小茴香10g,炮姜6g;腹胀者加乌药10g;有瘀血者加五灵脂10g,蒲黄10g(包煎),山楂炭15g。
【用法】水煎服,1日1剂,两煎两服。于经期前1天开始服用,若经期时间不准,在有痛经感觉时,即开始煎服,连服5剂。如果对症了,当月即可不痛或减轻。连服几个周期,巩固疗效。
【主治】妇女痛经。
12.消积汤
【处方】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炒牵牛子,大黄(后下)。
【用法】根据患儿年龄,酌情用量,水煎服,早晚各1次,也可制成散剂,便于服用。
【主治】小儿食积。症见纳呆,消化不良,大便干或不畅,腹胀或隐痛等。
13.金药粥
【处方】生山药1000g,鸡内金50g。
【用法】共为细面,每次30g,先用冷水把药粉搅成稀糊状,慢慢搅入开水锅内煮成粥,稀稠适度,每早1次,与饭同进(当饭吃),可连用1个月或更长时间。
【主治】脾胃气阴不足所致大便滑泻,纳少,虚弱。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薯蓣粥演化而成。
14.润肌膏
【处方】当归10g,丹参10g,紫草10g,黄蜡10g(另包)。
【用法】先将前三味药用香油浸泡(油能淹着药)24小时,文火炸焦,去渣过滤,将黄蜡融入即成。待油温下降,倒入容器内,冷凝成膏,每用少许,日擦2~3次。
【主治】用于肌肤某处干裂燥痒。
【方源】《医宗金鉴》。
15.山车汤
【处方】生山楂15g,炒山楂15g,生车前子15g(包煎),炒车前子15g(包煎)。
【用法】1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主治】用于慢性泄泻,腹内有积滞者。症见大便次数多,泻前腹痛,泻后痛减,或不痛但泻者,无虚寒症状表现,经多方治疗无效者,皆可使用。
【方源】清代陈修园书中。
16.谷青汤
【处方】谷精草30g,青葙子15g,决明子10g,蝉蜕6g,薄荷10g(后下),菊花10g(后下),酒黄芩10g,蔓荆子10g,生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主治】凡风热引起头部疾患,如头痛、头昏、头晕、耳鸣、眼胀、鼻流浊涕等病。
【加减】目珠胀痛者加夏枯草30g,头昏重者加荷叶30g,便秘者决明子改为30g,鼻塞者加苍耳子10g、辛夷6g,阴虚火旺者加元参15~30g,阳亢者加生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
(一部分方剂由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张晓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