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33 来自齐国的外援——赵王用57座城池换来的大将是何许人也?
上次为您说到《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孩子是要有远见。回头想想现在也是,用很多拿钱砸出来的海归孩子,却被爆出连随便一门外语都说不顺溜,这样的孩子,其实靠什么在社会当中立足呢?现在的孩子是父母心头的宝,再苦不能苦孩子,有钱就带孩子一起吃鱼翅,没钱就自己吃粉条,孩子吃鱼翅,宁可委屈自己,把老命拼上了,也要满足孩子。在吃、穿、用、度、上学、玩,各个方面都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现在的时下的父母的共同心态就是这样,但这样的爱是不够的,甚至说,是错的。触龙和赵太后的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爱,要有远见!
回头再说我们的历史故事,赵太后一咬牙,一跺脚,终于决定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往火坑里推了,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当人质。齐国人也挺爽快的,收到人质之后,立刻发兵。这个难得的重入国际社会的机会,齐国是不会放过的。齐赵一联手,秦国人就知道不妙了,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往自己这边靠,那行吧,引兵撤退就得了。
齐国人觉得倍儿有面子,先是赵国向我求救;二是我问赵国要人质,人家就给送过来了;三是我们一出兵,秦国佬就退了。哎呀!齐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呀!已经从当年五国联军的合手揙自己的阴影当中爬出来了,从非正常的诸侯变成正常的诸侯了,从非主流的国家重新变成了主流国家。齐国,正在雄心勃勃,复出江湖。
可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可惜的是齐国这个时候舵手去世了,齐襄王英年早逝。他的逝世,对齐国未来的走向,影响非常之巨大。接他班的是王子建,也就是田建,这是一个懦弱的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主,啥主见都没有,全盘听自己的老妈和收了秦国脏钱的相国后胜的主意,把齐国的国策彻底改变成了我看不见你就看不见我的鸵鸟政策。四十多年!一连四十多年置身于战争之外,齐国终于没有复出江湖,在客观上为秦国的远交近攻做了极不光彩的配角。
于是乎,在战国这片江湖上,就只剩下赵国在苦苦支撑了。只是可惜,像齐国一样,赵国的这一位强势的太后,仅仅过了两年,东风不与,事与愿违。公元前264年,赵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杰出的政治人才--赵太后去世了。从那以后直到赵国被灭,赵国内部始终没有出现一个能够在政治上挑起大梁的人。这一艘船也开始偏离航道了,这个国家也开始没落了。从那以后,赵国就落在年轻的赵孝成王身上,从那以后他身边就被一班贵族所包围了,这些贵族们事事为己,不为国事。
假设一下,如果上天多给赵太后四五年命,多照顾一下赵国或者多照顾一下战国的其他的诸侯,在接下来的长平之战当中,赵国就不会败得这么惨。如果赵国不是被坑杀了数十万精锐的话,战国诸侯还是有可能以赵国为主联手翻盘的。只可惜这一切都是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只能说:上天对秦国太眷顾了,把秦国人的强敌,一个一个地带回了天堂。而秦国的强势的君主却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而且命一个比一个的长。此消彼长,秦国不一统江湖,那才叫怪事呢。
在讲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之前,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故事为您说一说,交代一下。
赵国和齐国这两个最有实力和秦国对抗的国家,因为有了赵太后,奠定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即便是赵太后去世以后,赵国也继续发展和齐国的这种联盟关系,甚至从齐国借来了赫赫有名的玩牛出身的牛人田单。
田单因为火牛阵复国,早已闻名天下了。把这种人借到赵国来,那是利与弊两方面都有了,总体来说肯定是弊大于利。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生物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但凡是有外来物种入侵,极有可能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田单这个牛人到赵国来,肯定会引起本土势力的不满。首先跳出来表示强烈抗议的就是马服君--马氏的先祖赵奢。事情的因由是这样的,燕国人不知道哪根神经抽起来了,要打赵国了。估计也是看着赵国没有什么强势的人物了吧,赵惠文王一去世,赵太后前后脚也走了,剩下刚接班的赵孝成王又非常的懦弱,所以这个时候不来赚点便宜,那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前面我们也说过了,赵王虽然很懦弱,但是他老爸留给他的遗训却是牢牢记在心里的,那就是不要相信自己的手下,他们分分钟有可能夺权自立,所以,月亮还是外国的圆。当时赵国这么多名人,他一个不信!自己的弟弟平原君又适时适地地出现,怂恿他割地给齐国,换名牌将军田单过来帮自己。
当时的田单也算是大腕了,那出场费那是绝对的贵。为了请田单出场,赵国割了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等等一共五十七座城池给齐国。这是个什么概念?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说完璧归赵的时候,秦王是拿了十五座城池来换这个宝贝玉,那按现在的标准来换算一下,五十七座城池相当于三又五分之四个和氏璧,这也就是说,田单的身价已经超过了三个无价之宝了!
先不说这个具体的价值,我们退一万步来说,燕国来打赵国,纯属是脑子抽筋。赵国当时的实力是能和秦国相对抗,那以当时燕国的实力能在赵国嘴里拔掉五十七座城池吗?显然这是匪夷所思的嘛!从这个角度来讲,赵王的糊涂可见一斑,稍为清醒的人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可思议的。
话又说回来,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是事出有因。为什么赵国会败亡呢?为什么到长平之战的时候,赵王会糊涂到派一个纸上谈兵的小子去带兵打仗,然后一夜被坑杀数十万精锐呢?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原因的。从请田单来这事来看,我们就已经可以预测到赵国未来的败亡了。
赵王脑子进水,用五十七座城池换外国的一个名牌大腕来带领自己国家的军队去抵抗燕国。这种显而易见的败家的举动,至少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他就是马服君赵奢。他是强烈的不服气,他去找到出这主意的平原君,言辞非常激烈地说:“难道我赵国没人了吗?让田单去当主将,还割掉了济东五十七座城池,下臣愚钝,想不明白,想来听听您的解释。”
平原君一看,哇!老将军发火了,心里还没想好怎么应对呢,嘴上只能支支吾吾地说:“那什么,燕国人亡我之心不死,来攻打我们,大王希望能够有一个领兵打仗的人才去抵抗燕国人,所以我就推荐了齐国的田单先生。”
赵奢听了,接着就质问了:“请问,为什么不举荐我为将领呢?我曾经在燕国抵罪,燕国任命我为上谷守卫,燕国的通谷要塞我都很熟悉。如果让我带兵,一百天之内天下的救兵还来不及聚集的时候,我已经有把握一举攻占燕国了。你何必去让田单当主将呢?”
这一下更把平原君说得面红耳赤,他自知理亏,只能把责任推给赵王了:“将军说的很对,很有道理。这个,那个什么,我一定会把意见及时反映给领导的,如果幸运的话,上级有关部门一定会及时采纳意见的。将军,就不要生气,不要多说了。”
马服君赵奢是个什么样的人?能管理国家税收,会带兵打仗,还能写兵法。平原君想和赵奢玩太极?赵奢是根本就不吃这一套。搬起指头来算一算,战国从一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期间赵国和秦国开战一共一百零六次,这一百零六次当中,赵国失败了九十二次,有六次打平。换言之,一百零六次当中,赵国只打胜了八次,而到了我们现在说的故事的这个阶段,赵国还有四场的胜仗没打。换言之,在当时的赵国,赵奢就是唯一打赢过秦国人的将领。
如狼似虎的秦国人他都能打败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神经抽搐的燕国人,那更不在话下。赵奢心里比谁都明白,他就对平原君说:“您得了吧,您哪,您什么意思我还不知道?您之所以花大价钱,请田单来去对付燕国人,那还不是因为燕齐之间的宿怨吗?他们两家在过去有杀父亡国之仇,您和大王就认为田单一定会玩了命的去揙燕国人。但是,我不认为您是对的。假如田单是个地道的笨蛋,赵国就会因为他白白损失了土地。假如田单真的聪明,他肯定不会出全力去进攻燕国的。这两种情况,田单必处其一。田单聪明的话,他愿意看到赵国强大吗?赵国一旦强大,那就是齐国的威胁。现在您和大王让田单率领赵军的主力去对付燕国,田单一定会尽他所能,使劲地玩消耗,把赵国的士兵打光了,战车打坏了,粮库打空了,田单才会收兵的。”
赵奢说的话有错吗?没错,太有道理了。赵奢实在是太聪明了,只可惜这个时候,赵国的朝堂之上已经没有了聪明人的位置,赵孝成王那就是一个不打折扣的昏君,真正的败家子,亲小人,远贤臣,赵家老祖宗留下的家底儿很快就不够他糟蹋了。后来的事实发展印证了赵奢的预见,只可惜,赵奢已经没有心情为自己的聪明感到高兴了。
我们来直接看看田单出场之后的结果,这个出场费将近四个和氏璧的田单,打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呢?史书记载“是役也,安平君田单攻燕中阳(音频为燕中人),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得三城(音频为二城),城大无过百雉者,果如马服君奢之言。”意思是说,田单来了,真的带兵去抵抗燕国人了,结果这五十七座城池换来的田单,仅仅拿下城池三座,这些城池,可不是什么大城,连地级市都算不上。史书里说了,城池的大小容不下一百只鸡。这是个什么规模水平?连一家贵族的后院都算不上。
当然,史料当中是有夸张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田单确实是在忽悠赵国人,就不知道赵王对这样的战绩是喜还是悲了。行吧,赵国,你就继续玩命地堕落,赵王,你就继续使劲的糊涂吧!反正战国的江湖上,希望你早点死的人多着呢,特别是秦国人。赵国堕落,秦国却在崛起,从今往后,谁胜谁败就不足为奇了。
文案初校:见贤思齐
文案修订:L'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