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动快门,定格了针线银饰中的贵州史诗

丨用“手艺传承的民族

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们。摄影/高冰

- 风物君语 -

一个纹样的背后就有一个世代相传的故事

一种色彩也有它来自远古的存在理由

丰富多彩的贵州服饰

不仅传承了世代的文化和智慧

更谱写出一部永不间断的民族史诗

贵州的年节或仪式上,往往能看见盛装打扮的人们。

姑娘们的装扮尤其令人目不暇接,以黑布或蓝染花布为底的服饰上,装饰点缀着各式各样的银质配饰细密的刺绣爬满双臂、前襟和后背,身上空隙的地方则首饰填补得满满当当

制作贵州服饰的手艺人,往往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和敏锐度,他们没有样稿,徒手画下的纹样图案就是日常生活和民族文化的体现。各式各样的图案,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族源和传说故事,它们在手艺人的彼此影响、借鉴和融合中,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蜡染:铜刀作笔,蜂蜡为墨

蜡染,或叫蜡缬,与绞缬、夹缬同为中国古代三大印染工艺。

蜡染技艺是指用蜂蜡为防着色剂在白布上作画,之后进行染色的手艺,基本工艺流程分为烧蜡、画蜡、染布、蒸煮、漂洗等。

▲ 画蜡是蜡染中最有创造力的一步,手艺人往往对图案了然于心,用铜刀作笔,直接在布面上画下蜡迹,就决定了最终的纹样风格。摄影/黄晓海

染布,初衷来自于人类对色彩的追求,直接取材于触手可及的染料植物,比如贵州常见的板蓝根。

▲染布时要将布面在板蓝根发酵而成的蓝靛中浸染数日。摄影/张律堂

蜡染布在贵州的各个民族地区都很常见,是服饰等生活用品的底布,简单朴素比白土布更有活力。

▲蜡迹凝固后形成天然的防染层,浸染后,需蒸煮融化蜡迹,蜡迹所在的地方留白,就形成了蓝白相间的图案。摄影/张律堂

▲将布面上多余的染料漂洗干净,晾干后即告完成。摄影/张律堂

首屈一指的苗绣银饰

苗族的银饰在贵州诸多民族中是最精美华丽的。

每逢民族节日,苗族姑娘就佩戴上她们的银饰,和着芦笙,踩起铜鼓,银饰摇晃的叮当作响。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少不了的嫁妆,从头到脚凡是能佩戴上的地方都少不了胸花、簪子、耳环、项圈、颈饰、披肩、压领、腰链、衣片、衣泡、银铃、手镯、戒指……

黔东南地区虽以银饰闻名世界,但其实并不产银。明清时期清水江的木材贸易兴盛时,交易多以银元结算,民间因此囤积了大量白银。纸币普及后,闲置的白银便被当地人制成了饰品。寨子里的苗族姑娘结婚的嫁妆可能就是若干年前渡海而来的墨西哥白银。

苗族银饰工艺流程相当复杂,一件饰品要经过化银、铸炼、成型、錾花、焊接、清洗等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制作苗族银饰,要先将银料熔化,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等零件。摄影/陈沛亮

▲制作好的零件,要经过压、寥、刻、搂等工艺,打制出精美纹样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最后放入白矾水中煮白,再用布擦至发亮。摄影/陈沛亮

苗族银匠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苗银的造型比较稳定,一旦确定形制就不会再做大的改动,逐渐就演变成一个民族支系的重要标志

▲对錾刻的掌握全凭手上感觉,用力过大容易将银片錾通,力道不够又不能突显纹理的层次感,这是检验一个银匠师傅技艺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摄影/陈沛亮

繁多的饰品种类能给能工巧匠们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他们常从刺绣和蜡染纹样中汲取灵感,丰富各类银饰的图案。

▲焊接时火候过大会造成局部熔化,前期工作功亏一篑,火候过小则焊接不牢固,容易损坏。摄影/陈沛亮

苗绣,写在衣服上的史书

贵州的苗女擅长刺绣是古今皆知的事情,在史料中也有许多关于苗绣的记载——唐代的“卉服鸟章”,明代的“绣花衣裙”,以及清代的“锦衣”……

▲苗族的节日盛装“百鸟衣”,以繁复工艺和华丽形式惊艳世人,人们只有在鼓藏节等重要节会时才会穿上。摄影/张律堂

苗绣没有绣谱,见山画山,见水绣水,蝴蝶、枫树、龙、鸟、鱼,上古神话与天地万物都能以图案的形式绣在衣服上。

苗绣的主题是苗女对于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表达,所以她们很少表现除了动物和植物纹样以外的具象生活场景。现代人也因此将苗绣视为“道法自然”的哲学,并称之为“写在衣服上的史书”

▲“百鸟衣”得名于纹样中的鸟形图案。摄影/张律堂

在传统苗绣中,织、染、绣、缝,每一个步骤都由绣娘亲自操作。每一位绣娘的背后,都有上一代人的悉心教授,和自己数年来经受的磨练。

▲苗绣通常先制作绣片,再将绣片缝到服饰上。制作绣片时,要在浆过的绣布下打一层底,使其挺括。传统百鸟衣的底板是蚕丝做的。摄影/陈沛亮

▲完成一件百鸟衣的蚕丝底板要花上四五年。摄影/陈沛亮

▲剪纸样也是苗族姑娘苦练的技艺之一,复杂的纹样要先用纸剪出来。摄影/陈沛亮

苗族分支不同,绣品的特点也不一样。不同区域的苗绣有不同的技法,如平绣、绉绣、辫绣、打籽绣等;也有不同的图案,如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桃子、石榴等;还有不同的色调偏好,如大红、紫红、深蓝等。从绣技和纹样就可分辨出苗绣来自的区域和相应支系

▲将剪好的纸样贴在绣布上,就可以开始绣的步骤。摄影/陈沛亮

在所有的苗绣技法中,破线绣是最耗费心力和时间的一种,代表了苗绣工艺的极致。要先把绣线破成8-16股,每股线穿上针后,再用平绣技法一针一线地填满图案。用破线绣制作一件苗族嫁衣,通常要花两年以上的时间,甚至要由家中两、三代女性合作完成。不同人运针力度不同会造成针脚松紧各异,这些人工的痕迹,最后都变成了时间在绣片上留下的注脚,也成为苗绣珍贵的原因之一。

▲绣娘一般不用绣绷,刺绣的场景不受局限,门口屋后、田头灶旁都能操练起来。摄影/秦刚

虽然纺织材料的局限造成苗绣易逝,但代代相传的不仅只有精美的衣饰,更重要的是民族对于历史和未来的理解

结语

看完精妙绝伦的贵州手艺之后,

你的灵魂是不是已经飞向这片土地?

现在,

就有一个能让灵魂和身体同行的绝妙机会!

就是这个由

本文文、图来自《地道风物·贵州》

摄影丨陈沛亮 黄晓海 张律堂 秦刚 高冰等

编辑丨皮卡婷

图编 | 袁千禧

icon设计丨Q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