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第五期】
指墨 | 雨夜栖身,关闭一窗潋滟合上泛黄的章节以最温顺的方式,叫醒另一个自己骨头里晶莹的白莲,次第绽放来自耳畔的天籁,有着万马奔腾的神明捻起灯芯的人,在满头青丝中撩拨一簇明亮沉默不语者,在禅意中收拢烟火与浮躁打铁的人打坐,攥紧火星四溅的余力最终在清洌中瘫软,归于一块铁的平静墨勤赏析:关于指墨,我之前读过他的几首诗,感觉都不错,今天选的这首《雨夜》,依旧没有让我失望。诗歌分两节,我们先来看这第一节。诗人关闭了窗子,关闭了窗外潋滟的景色,甚至合上了正在读的书章,为什么?因为他要“以最温顺的方式,叫醒另一个自己。”那么,“最温顺的方式”究竟是什么呢?是静坐,长卧,或.......?在我看来,应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和找寻(以时间和空间的“静”为铺垫)。那么诗人通过这呼唤和找寻,究竟看到了咋样的“另一个自己”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二节。他说“骨头里晶莹的白莲,次第绽放”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雪小禅的一段话“你心里,要有,一朵,莲花。微微一震,转而嫣然、那朵花,要经了风雨,要经了伤害,然后,依然傲然。”没错,这一尘不染的晶莹的傲然的白莲,深入骨髓,然后绽放。诗人似乎在这之中完成了一种升华。这是身心的感觉,那么接下来,是听觉。“来自耳畔的天籁,有着万马奔腾的神明。”诗人似乎听到了某种声音(来自内心?来自自然?),而这种声音可以称的上是天籁,而这种天籁是神圣的壮阔的,就像电影镜头的开端,引人入胜,它把我们引到了哪里呢?接下来,诗人用日常生活中的三种人的状态来做为本诗的后绪,分别是“捻灯芯的人”“沉默不语者 ”“打铁的人”。这 三种人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他们都有一种收拢的趋势,诗人想说的不外乎“无论是谁,在生活的大河里一步步走来都是一个过程,而人越往后,它是往回收的”像捻起灯芯的一个动作,像沉默者“收拢烟火与浮躁”,像打铁的人攥紧火星四溅的余力。然后,重点来了——就是诗的最后一句,它看似是写打铁的收梢步骤,其实它也是全诗的收梢,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人生的收梢——“最终在清冽中瘫软,归于一块铁的平静。”烧的通红的铁,一下子放进水里,“次”的一声冷却了,归于一块铁的平静了。就像人生,热闹着,造作着,到临了,不过是寂静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全诗也在这里结尾了。我们可以看到,全诗写得非常好,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无论是构架,意象的运用,还是语言(美而有质感)甚至它所传达的情感,都是我看好这首诗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它打动了我,以超乎诗歌之外的某种东西。我的诗评或许有不当之处,但请见谅吧,因为它确是流露自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