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美术馆的外观有点另类,与他的乡土油画相比较,风格迥然

罗中立美术馆的外观有点另类,与他的乡土油画相比较,风格迥然






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喜欢画画,所以耳濡目染,他也喜欢画画。罗中立曾以优异拔尖的成绩考进了四川美院附中,成为一名美术生。初中时,罗中立去了大巴山新村小学,住进邓开选老人的家里,在与老人共同相处的日子里,罗中立就暗暗观察和记住了老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条皱纹,这就为之后罗中立那幅享誉艺术界的油画《父亲》奠定了基础。

后来,罗中立考进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但大学四年他却一边偷偷描摹国画,一边学习油画,把国画和油画自如交融,成了他独特的技巧。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成名后,他决定在四川美术学院内建立一所美术馆,这幢风格独特的建筑物,其实设计师就是罗中立本人以及著名艺术家郝大鹏等人。它的建成,让整个美院蓬荜生辉,不仅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也使四川美院在全国艺术院校中更加出类拔萃。

我们看罗中立美术馆的设计,外墙全部用瓷砖碎片粘贴而成,粗看全是涂鸦般的“乱七八糟”,但仔细看色彩堆叠有序,既有抽象的魅力,也有异域风情的感觉。那些精美的图案,其实还有美院学生的心血,他们参与到这个建设中来,让罗中立美术馆彻底融入了四川美院的血脉当中。

其实,我们看罗中立的油画作品,通常都是乡土气息浓郁的人物或风景,这罗中立美术馆与他的作品相比较,简直可谓是风格迥然大相径庭。一个是非常传统,一个是超级前卫,让人非常想了解罗中立这位艺术家的大脑里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艺术细胞和性格习惯。

罗中立早些年在农村学习和生活,他对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的生活非常熟悉,这些乡土民情是他的“根”和“魂”,不可磨灭的农村记忆,让他笔下的乡土画作变得充满灵性,充满张力。任何农村日常小细节,被他画出来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你看这幅提水图,农村女子在自家院子里摆弄两个铁皮桶,旁边是很多个箩筐,中间有个石磨,石磨下两只羊,竹竿上挂着朽旧的毛巾,这样平淡的日常,却显示出了农村人的不易:我们可以理解罗中立的苦心——这位农村女子要磨豆子,要喂羊,要割草,要提水,要洗衣服……她是多么辛劳,可房屋却那么破旧,衣着那么朴素,生活那么贫穷。这就是农村。

罗中立先生热爱艺术事业,对艺术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据说,很多人认为他的罗中立美术馆是重庆最文艺的地方,也是国内最值得参观的十大美术馆之一。他曾在此展出过自己半生的心血——400余件手稿,可惜我生在成都,那么几十年连重庆都没去过,真是遗憾。相信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去罗中立美术馆看看。

罗中立曾说:面壁十年,穿墙而过。我想,这就是一种极致修为,是想要功成必须走的路,与当年达摩面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经过历练,不感觉艰辛,又怎能实现“穿墙而过”这样的异能呢?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