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的没骨水墨画,个人辨识度极高,来见识一回

粗中有细的没骨水墨画,个人辨识度极高,来见识一回






没骨画,是中国画中一种画技,它不用勾描线条,而是直接渲染色彩,画面显得极其柔和,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那种感觉。

今天给大家说说这样一位画家,生于1943年,央美毕业,师从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家,发扬中国画之精神和内涵,并把中国画之没骨技巧推向新高。这位画家就是裘辑木先生。

也许很多人从来没听说过裘辑木先生的名字,但是,他的名号其实并不小哦,他不仅是国家一级画家,还是中国画研究员的其中一员,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白石和王雪涛研究会的理事。

最重要的是,他坚持用没骨画法进行中国画的创作,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追崇和喜爱,从而让中国没骨画这门技艺得以传承。

裘辑木先生的画,设色稳重,没骨画法使之看上去丰润细腻,不枯不涩,非常耐看。每一幅画的笔触粗中有细,渲染和勾勒相得益彰。

首先是雄伟之势,其次才是秀丽之姿,在粗枝大叶中,集聚着无数的小细节,这基本形成了裘辑木先生的画风,辨识度极高,并且在中国画界比较鲜见。

我们通常所见的中国画,不管是普通爱好者还是名家,往往都逃不出一个“框框”,这个框框是一种传统画法的羁绊,几乎是无法突破的。很多人画出来的东西都一个样子,比如兰叶细细的,牡丹肥肥的,山石瘦瘦的……仿佛芥子园模仿得过多,成了一个套路。

而我们看裘辑木先生的中国画,是不是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没骨画法就是与众不同,美丽异常,那团团墨水之间,渲染出来的美,是与工笔线描有着很大区别的。我个人觉得没骨画法太好看了。

我个人认为画家在创作中要有灵气和个性,这样的作品才能得以传世。我看裘辑木先生的画,就有这种稀罕感,比如上面这幅牡丹图,它就不同于以往的那种牡丹,它粗枝大叶,花朵饱满,但是色彩淡雅不俗,虽是同株生,每一朵画的颜色却都不一样。最奇怪的是,牡丹似乎挨着一丛竹叶,而竹叶是白描的样子,并未着色,却如此和谐耐看。

这是画的地涌金莲,是与佛教有关的植物。裘辑木先生把画面下方设计为大团大团的水墨晕染、点染,而上方的花朵和枝叶,又是小写意与工笔细描,蝴蝶是没骨画法,好几种画法融为一体,丝毫没有冲突,整幅画漂亮得不得了。这样的中国画,确实是比较少见的。

这幅画是裘辑木先生用俯视角度画出的睡莲池,池中有游鱼,好美的精致。但是,这幅画有点奇怪,说它是中国画吧,又有点像西画,浓墨重彩的样子,色彩涂抹得比较厚。整幅画的角度奇特,设色奇特,画出的光泽度也很奇特,有点像照片的底片,又有点像版画,显示出辑木先生的绘画功底极为深厚。

这是裘辑木先生画的水墨画——《生命礼赞》,画面中是枯木或是树根?水墨的线条很像钢笔素描,这是裘辑木先生最擅长的“粗”画。笔触苍劲有力,就像武术高手用刀剑划出的痕迹,而它还像书法作品一般,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简直太美了,有木有?

喏,这就是裘辑木先生,所谓名师出高徒,这可真是千年不变的真理。老师是李苦禅、王雪涛等大师级别人物,学生当然不弱,并且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裘辑木先生的画走到哪里都能被人从众多画作中轻易识别出来,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这就是大成就。

你们喜欢裘辑木先生的这种粗中有细的中国画吗?不太好学哦,需要耐心和信心,加油!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