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晴聊教育(四十七)
学生常常在“歌声”中成长,成绩常常伴随着“跳高”提升,图画中常常蕴涵着学生丰富的思想,彩笔常常描绘出学生美好的梦想,课外活动常常助力学生发奋成长。艺术是幸福人生的兴奋剂,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学校教育缺少艺术课程,就会让学生走出校门后多一些“美的遗憾”。
一个开放的图书室,一个开放的实验室,一个开放的音美室;一次次文体活动,一次次参观考察,一次次社会实践……就是这些一个个,一次次,不经意间播下了“英才”“专才”“奇才”的种子,种下了“名人”“大师”“大家”的幼苗。
“伟人”萌于家庭,长于校园,成于社会。
校长和教师去食堂与学生一起吃顿饭,去操场与学生打一次球,去寝室与学生拉一次家长,去图书室与学生共读一次书……这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远远大于在报告会上的高谈阔论。
学校的一次文体活动(尤其是重大节日的文体活动),能说明学校教育接近理想目标的程度,能丈量学校管理者眼光的长度和走进师生心中的深度。
活动的规模越大(家庭、学校和社区),参与的人数越多(家长、教师和学生),说明教育越接近教育的本质,举办者的眼光越长,走进进学生心中越深。
对学校教育而言,举办不举办一次文体活动,看似“无所谓”,实则“大作为”。
学术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唐云增 罗崇敏 张志勇
孙云晓 聂振弢 周同宾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第86期(总第281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