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临摹:“变化”才是古玺章法的灵魂
我们的古玺临摹课程已经到了后半段(因我们的古玺作业是50方,现在已经到了第36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如果说汉印的章法灵魂是端正、是浑厚,是老老实实,是稳定,是秩序,是安分与朴实。古玺的章法灵魂是什么呢?
答案是变化。
是欹斜,是灵动,是诡谲,是离奇、是古怪,是出其不意……
(古玺实例)
是的,它大部分情况下不规整、没有规律,甚至在有了汉印训练之后的人会认为它凌乱,找不到下手之处,这实际上也是古玺学习的难点。
来看本课的这一方“士君子”:
(士君子)
这方玺,徐畅先生《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先秦印风》里将其划归春秋玺印,李刚田、马士达先生的《篆刻学》里将其划归战国玺印。我们在邓散木《篆刻学》解读系列文章里提到过这方玺,将其归在春秋玺印。这不重要,我们暂且不用去追究这一点,因为我们所要学习的重点,是这方玺印的艺术特征。
这是一方异形玺。由两个圆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古人有其朴素的智慧,他们将三角形的一边放在了印的底面,保持了这方玺印的稳定,这是印章端正属性的要求。这样的格式不是孤例,同样的印例至少有两方:
(两方内容相同的“士君子”玺)
我们选择了其中一方作为我们的临摹作业,因为它更有学习价值:
丰富的变化
1、一方二圆。这本身就是变化了,如果是三个圆呢,如果是三个三角呢,就失去了变化和趣味,走向了一律、单一性,增加了设计感,失去了古玺的天趣。这个一方二圆是玺印的形式,与文字字形的方圆并不是一回事。但这个“一方二圆”也从形式上构成章法特征之一。
2、一正二斜(或一静二动)。这是这方玺印章法最重要的特征:
印面三个字姿态完全不同。“士”字是端正的,它平稳安详,两横完全水平,端端正正,它是静止的,安详的;“君”字和“子”字都是欹斜的,“君”字向左歪倒,“子”字向右歪倒,这两个字的歪倒方向是呼应的。“君”字左右垂笔被处理成一长一短,这实际上避免了“端正”,增多了姿态;
(欹斜的君字)
实际上,“君”字下面的“口”部,也是做了姿态调整的。
“子”字的样子很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但是它仰起头来,望向“君”处,似在引吭而鸣,由此也引发了这个字的动势。有意思的是,这方玺“子”字的右下有残破,很像展开的鸟翅,它扑棱起来,动态十足。
(动态十足的“子”字)
汇总起来,这方玺的章法总特征之一,就是“一正二斜(或一静二动)”。
3、一密二疏。解读章法,一定不能忘掉了疏密解析。这方古玺也一样,“君”字是密的一字,“士”和“子”是疏的二字。注意,这个疏密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主动设计的,比如“士”字故意缩短了中竖,于是上下各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红地”。又比如“子”字的歪斜,于是在左部也形成了相对较大的“红地”。相对之下,“君”字部分,作者基本做了“满白”的处理,由此形成了相对较“密”的一角,构成“一密二疏”的大章法格局。
(在网上看到拍卖的“士君子”)
不管是“一方二圆”的形式,还是“一正二斜”、“一密二疏”的手段,汇总起来,实际上就是“变化”。古玺的章法灵魂,也就在“变化”二字,有了这些变化,它才“是”古玺,而不是后世在网上拍卖的那些端正规矩的“古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