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走过的路越多,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享受孤独

林柳青儿会员扶持计划

文|麦子

前几天有位朋友跟我说,最近有一个同学会,同学们都热情地邀请她参加。但她在一阵寒暄过后,内心还是很抗拒参加。

她问我,自己这种感觉是不是很不正常,是不是有点不懂生活。

当我问她为什么不想参加时,她说,因为大家分开很久了,显然已经没有了太多的交集和共鸣,这么多人里面其实也没有她特别想见的,所以去了之后觉得不知道能说什么,总觉得自己在人群中会显得格格不入。

我告诉她:“你这不是不懂生活,而是太懂生活了。”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内心也变得越来越丰盈,我们早已经不是那个需要靠别人的眼光才能过日子的人。

我们小时候觉得朋友多才不会孤独,朋友多才显得自己合群;但现在我们会觉得,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真心的朋友,一两个足矣,不真心的朋友,多了反而会打乱生活的秩序,徒增不必要的垃圾社交。

走过的路越多,内心越成熟的人越喜欢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享受孤独。

作家、书评家、食文化研究人梁文道就曾分享过他喜欢一个人去各大书店、餐厅的经历,经常楼上看完书,楼下一个人吃牛杂面。

那时候世界是自己的,他一点也不觉得孤独,反而很享受那种状态。他说他的美食家之路是一个人拼出来的。

享受孤独的人懂得沉淀自己

凭着《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一角又火了一把的江疏影,第一部成名作是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她在该剧中饰演校花阮莞。

凭着该片,她获得了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奖、第5届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女配角等多个奖项。

但她深知这些奖项并不是给予她江疏影的,而是给予这个角色阮莞的。离开阮莞这个角色,她什么也不是,观众依然记不住她的名字。

所以之后好几年她都没再拍戏,而是沉淀下来学习。

这不是她第一次选择急流勇退,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时,她也没有和同学们一样马上出去拍戏,而是选择去英国深造,直到取得英国东英格利大学传媒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成归来。

那几年没有出现在荧幕上接受大家褒奖的江疏影是孤独的,但她一定也是享受孤独的,享受不断努力、不断突破的那种快感。

沉淀过后的江疏影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干练。

之后出演的电视剧不但成功塑造了角色,赢得了好评,也让观众记住了她的名字。

她不再只是一个成功角色的代名词。

她是她自己,成功的江疏影。

享受孤独的人更有创作灵感,能赢得更多的光环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才思卓越之士,往往都偏好孤独,孤独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生活的必需品。”

人类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享受孤独,离不开孤独的人。

他每天需要几个小时时间独处,或在空荡荡的屋子里静坐,或一个人划船到小湖边沉思。

正因为有了这种享受孤独的时间,爱因斯坦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也才能对物理学,对人类有这样杰出的贡献。

窦文涛在《圆桌派》中说,像这样杰出的人,如果让他们整天去忙社交,对他们的灵性可能是一种伤害。

而一个人独处时的那种孤独感恰好治愈了这种伤害,使思想不被外界打扰,使意识进入到更深层次,有更深的思考和探索。

无独有偶,作家帕慕克也曾说,有时候幸福感是会伤害一个人的。

帕慕克刚和妻子在一起时,他们有过一段如胶似漆,非常甜蜜的时光。

但他坦言,那段时间几乎是他创作生活里面最痛苦的一段时光。

因为太快乐,太幸福了,导致什么也写不出来。

他说:“太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完全妨碍了我的创作灵感。”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穿好衣服后,先去家附近散步,绕着家走半小时左右,在这半小时的独处时间里,他完成了心灵的修复,把工作和生活暂时分离开来,也因此有了创作灵感。

越享受孤独的人越是洗净岁月铅华,眼里都是从容与淡定的人

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的杨绛先生在洗净近百年岁月铅华后,从容不迫地写下《我们仨》。

一百年的风霜雪雨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

这一位世纪老人在历经了动荡与喧嚣、亲朋好友的相继离去后,从容不迫地在孤独中辛勤耕耘。

1997年早春,爱女阿瑗去世,1998年末,钱钟书去世。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在独自一人的18年时间里,杨绛先生以孤独作陪,整理了钱钟书7万余页的读书笔记,并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孤独的老人,在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出门散步、锻炼;回家后,就着小菜,喝着白粥;然后伏案写作,累了在邻近的小床上休息片刻,在梦中想起了过往的点点滴滴后,起来继续伏案,把一家三口的温暖跃然纸上。

黄昏,或在树下,或在河边,对着夕阳思考,来一场心灵的对白,眼中尽是从容与淡定。

一如她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生与死》中所写:“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终年105岁。

这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在孤独中写下的生命篇章。

孤独未曾剥夺她的自由,相反地,享受孤独成全了她的旷世奇作,成全了“他们仨”,也成全了今日的文坛。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在孤独中前行的勇气;生活中难免会有独自一人的时候,所以与其失望、失落,不如把孤独化作力量,笃定前行。

走过的路多了,你便会喜欢上这种孤独的感觉。

就像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所写:“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本文由林柳青儿创办专题【青·故事优选C】推荐

本文编辑:非村

专题主编:七公子小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