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因为满足了你的需求你才爱?你把伴侣当成了什么

如果你的伴侣可以成为你最信赖的伙伴,听起来是一件很棒的事。
然而,你或许也想过,这该是筛选另一半的标准之一吗?
如果你的他,无法成为你最好的朋友,是否证明他不是对的人?
你的伴侣是你的长期饭票?亦或者只是情感的寄托?
在你的亲密关系里,你把伴侣当成了什么?
许多男女在蜜月期中,先品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
然后他们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在艰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有的人把伴侣变成了一个奖杯,一个单纯的玩具;
如果一个人拥有了一个玩具,他可以打它,但不可以爱上它,也不会被它伤害或是背叛了。
有的人把伴侣当成了长期饭票,只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有所保障。
这些都是典型的将对方物化。
当两个都是为了渴求爱的人走在一起,有如两块干涸的海绵,同时要向对方支取水分,大家都在争持。
这种争持,处处反映现代人所说的爱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我爱你,其实是我希望拥有你,请你满足我愿望。
当得不到你的关怀,我便愤怒、失望甚至憎恨你。
你满足不了我的要求,我便不能接纳你”。
爱情里失去了同情与体谅,在过程中,人被物化了。
通过把对方物化,来告诉对方,你不重要。
也就是把人当做物品一样看待,当人们在关系中感觉不安全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来物化对方,告诉自己对方不重要。
通过情感的疏远,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
物化,就是指把一个人的身体看成一个物品去评估它的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忽视这个人的其他部分,比如当事人的想法,感受和欲望。
物化源于被抛弃的恐惧
提出依恋理论的心理学家鲍尔比,他记录了孩子和父母分离的后期孩子的表现:
“如果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孩子也会表现得漠不关心,不再黏着妈妈了。
是妈妈还是其他人来照顾他,好像都无所谓了。
孩子不再让自己对任何人产生依恋,但是他对糖、玩具或者食物却看得越来越重。
也就是说,孩子的愿望和感受不再指向人,而开始指向物了。”
当被抛弃的恐惧压过对依恋的渴望时,孩子就会表现出这种分离的态度:
对于可能得不到的东西,就疏远,就漠不关心。
而对于能够得到的东西,就占有。
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其实也有类似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太担心会在亲密关系中被抛弃,他也会压制自己对依恋的渴望。
被物化是一种什么感受?
大概就像你参加一个歌唱比赛,结果导演像挑菜一样,对你的外形样貌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对你的歌唱水平却毫不在乎。
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他需要一个顺从的伴侣,他在骨子里是不需要真正的亲密性的。
他其实对于真正平等的亲密感是没有需求的,他要的只是对方的配合,来满足“我”的需求,一个小我的需要。
所以这种配合型的人,他其实根本就等于是放弃了他自我。
之前在网络上,有个话题引起了热烈讨论:
老公不回家,一个月给你11万生活费,你愿意吗?
话题的起源是某女嫁给一富商,丈夫每个月除了给与11万生活费,基本不在家。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各抒己见,有一个回答觉得说得很好:
世界上有一个人的爱情,但不存在一个人的婚姻。
当一方决定放弃时,婚姻已经结束了。
缺乏陪伴的婚姻,是不完整的婚姻。 爱情从来都不能建立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
恋爱既不是找长期饭票,也不是牺牲自己服务对方。
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对方对自己有益,才会选择继续交往,才会选择进一步深化关系。
人们只会因为对方有利用价值,而产生“爱”。
大家常说,婚姻需要门当户对,古时候的门当户对是经济与学识的门当户对,现在的门当户对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你能为我带来什么。
无论是朋友情谊,还是爱情,甚至是亲情,都是建立在“价值”之上的。
我们都有心理上的需要,无论是陪伴感、安全感、归属感还是个人成长的心理需求。
我们经常在浪漫关系中寻找这些需求:
对方关心自己,让自己感到安全,让我们的内心获得成长。
当我们处于浪漫关系中时,我们的伴侣往往能够让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但有时他们不在场,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满足我们的特殊需要。
爱情是两个独立和自由的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结合。
健康的爱情是两个人带着对对方由衷的欣赏和认可,相互帮助一起朝着爱情的目标而奋斗。
所以健康的爱情能帮助你更尊重自己,更了解自己,更悦纳自己,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
同时去觉察自己与原生家的关系。
与原生家庭有不可分割的连结,伴侣关系中所产生的对抗关系,就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有所缺失的部分,往往会在成年后拼命加倍找回,甚至带入到未来的恋爱、婚姻中去寻找,给亲密关系带来困扰;
而一个人在原生家庭被满足的部分,反而容易做出取舍。
你的另一半就是你的潜意识,想要看看你的潜意识里藏着什么,就看看你的另一半。
你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在你和伴侣之间的互动模式也可以看到。
爱情是寻找完整自我的过程。
你为什么不可避免地被一个人吸引,不可自拔,那是因为那个人是你缺失的自我。
成功的与原生家庭分离,伴侣问题才能解决
在爱情的世界里都可能变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让自己焦虑不安,让他人压力山大。
毕竟恋爱是需要学习的,人是需要成长的。
幸福和幸福感,都是你自己可以创造的,只不过是你通过这样一个人展现。
作者简介:贤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