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没有脾气,而是“会发脾气”

民国枭雄杜月笙有句名言叫: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大。

其实,人非圣贤,谁都有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只要对发脾气的把握恰当适中便可。

就如国学书籍《中庸》中所写:人能够在喜怒哀乐时含而不露,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就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自然生长发育。

所以说,真正厉害的人,不应该是没有脾气,而是不轻易发脾气;一旦发脾气,又“会发脾气”,对于时机和力度的把握恰到好处。这样的人,不仅是高情商,还是高智商!

那么,这个度量衡如何把握呢?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资质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资质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其实,有些人值得我们动心,有些人根本不值得我们发脾气。对于那些资质平庸、思想固执的人,教育他们,与他们争执,对他们发脾气,完全就是对牛弹琴,浪费时间和精力。

正如庄子在《外篇-秋水》中所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因为它们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因为他们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不可对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和认知水平的束缚。

话说,某一个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突然来了一个人,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子贡和此人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要让孔子来评定。

孔子先是摸不不答,再观察了一阵后,说道:“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到孔子这番话后,哈哈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孔子:“这与您所教有区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非常不解。孔子慢慢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刚才那个人一身绿衣、面容苍老,它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就算是你跟他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我们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子贡恍然大悟。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认知水平低、素质低的“三季人”,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和他们争执,更没有必要对他们发脾气,因为这样做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说过:“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我会生气,但是现在我不会了。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就当对方是‘三季人’,你就心平气和了。”

余生很短、很贵,不要跟三观不一致的人争执,这就是自尊、自重、自爱!

但是,我们不可能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都当作是“三季人”!比如说,我们的伴侣、孩子、父母,我们对他们除了有“理性”,还有感性、感情!

如果和自己关心的人发生了矛盾,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处世书籍《菜根谭》告诉我们: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即:当我们责备别人的过错,不要太过严厉,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接受;当我们教诲别人从善的时候,不要期望过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与自己的家人相处,除了理性思考,更多是需要爱和包容。家是讲爱的地方,如果你把道理都讲明白了,估计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冷淡了。

所以说,当遇到父母兄弟夫妻等之间发生变故或矛盾的时候,应该从容镇定,绝不可采取激烈的言行而把事情弄得更坏。

家和万事兴,家和则福自生,家人与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不可不知!

令人可惜的是,很多人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外人,而把最坏的脾气给到了家人身上。这种人不仅情商不高,智商也不高,福气又怎么能够不浅薄呢?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没有脾气,而是要“会发脾气”:不要与不在乎不关键的人发脾气;一旦发了脾气,要考虑对方感受,想想对方是否能够接受;和家人相处时,要用爱去化解脾气,尽量和谐、和睦相处。

一个人“会发脾气”,不仅是高情商,还是高智商!朋友们,您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