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
文章导读:许能贵,1964生,男,汉族,针灸推拿学,二级教授、研究员。从事中医针灸学的医、教、研工作20余年,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国家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南粤百杰,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南粤创新奖”,岐黄学者。 |
许能贵,1964生,男,汉族,针灸推拿学,二级教授、研究员。从事中医针灸学的医、教、研工作20余年,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国家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南粤百杰,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南粤创新奖”,岐黄学者。
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已成为全球第二致死率和第致残率疾病,在我国发病致死率居首位,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占中风的87%。缺血性中风是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病种,占针灸病房收治病种的80%。针灸疾病谱的研究表明,该病属于二级病谱,针灸具有主导的治疗作用。但针灸治疗中风在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理论创新和系统科学的整体治疗方案,这是当前针灸治疗中风病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二是缺乏对临床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基础研究;三是缺乏完整、系统、规范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上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性存在争议。
以许能贵为首的团队从1996年开始以缺血性中风为突破口,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理论构建-临床实践-基础研究为总体思路,开展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全面系统和深入规范的理论与创新研究。
理论构建
从督脉的循行上看,督脉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经·二十八难》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于脑。”《针灸甲乙经》记载:“上巅,循额,至鼻柱。”从文献记载说明,督脉循行与脑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素问·骨空论》又记载督脉的分支“贯脊,属肾”“如循膂,络肾”“上贯心”。心主神明,脑又为元神之府,《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人之神明有体用,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处于心。”心和脑都可调节人体情志、思维,心神和脑神存在着体用的关系。督脉又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手足六阳经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奇经八脉中的阳维脉与督脉交会于哑门、风府,阳跷脉与足三阳脉交接而间接与督脉关联。而头为诸阳之会,因此督脉通过总督一身之阳间接与脑关联。而脑又为元神之府,《锦囊秘录》记载:“脑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因而在中医形与神俱的观念指导下,构建“督脉-脑-神一体”理论,确立通督调神法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大法。
临床研究
许能贵的通督调神针刺法是以百会(GV20)、大椎(GV14)穴为主穴,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不同并发症,形成了以“通督调神针刺法”为主体的缺血性中风的分期治疗方案:①急性期病机为邪犯脑腑,脑腑失用,治以开窍醒神,治疗配合醒脑开窍,重在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②恢复期病机为痰瘀阻滞脑腑、经脉,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配合疏经调脏针刺法,重在促进患者受损功能的恢复;③后遗症期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痰瘀阻滞经脉,治以调整脏腑功能为主、疏通经脉为辅,配合疏经调脏针刺法,重在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复发。整个治疗过程强调“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达到通督脉之经气、调心脑之神明的功效。
基础研究
在临床实践获效的基础上,许能贵团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在神经元保护、脑可塑性等方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明确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多途径以及多机制的特色和优势。在神经元保护方面,率先证实电针百会(GV20)、大椎(GV14)穴可抑制缺血损伤部位钙超载从而调节神经元的钙稳态是针刺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此外,针刺可以有效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发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在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方面,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突触数密度、体密度和突触后致密物质等;激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的海马长时程增强以及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许能贵以缺血性中风为切入点,在长期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提出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构建“督脉-脑-神一体”的理论,确立通督调神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大法。在临床研究方面,运用通督调神针刺法以百会(GV20)、大椎(GV14)穴为主可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并发症的功能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的残障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形成系统地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整体的治疗方案;在基础研究方面,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继以百会(GV20)、大椎(GV14)穴为主,系统深入地揭示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获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因此,为该疗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应用与推广方面奠定了坚实的临床基础和科学依据。(王琳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