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之四丨董家萍姑/狄树强

萍姑(音)是七爷的闺女。七爷子女多半受过教育,所以萍姑虽然上到完小,但相对其他个姑姑们称得上女秀才。

豫西陕县,灵宝一带的乡村,都有新媳妇过新年给邻居、亲戚们送窗花的习俗,就是新媳妇挨家挨户送窗花,一家三五方,亲戚多一点,主要是图个吉利。

萍姑是一家人的顶梁柱,里里外外都靠她安排,地里的庄稼种啥?多少亩,家里人的吃穿用度,都是她操心,苦生苦长,除了掇(画)窗花,还画门帘竹水,正月十五自制灯笼售卖等,掇窗花当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可说养活了全家。萍姑为人热情善良,当时,生活条件不好,好多邻居都找上门想学。她从不保留,手把手教,从握笔到运笔,从调色到涂画,对邻居可以说是竹筒倒豆子……一干二净。姑父是老灵宝城里人,由于修三门峡大坝,响应国家号召移民到董家村的,因为姑父文化水平比较高,在村里任教书先生,一直干了三十六年的教师,才光荣退休。

我记事起,每逢过年前,集市上都会有许多掇窗花卖窗花的摊位,萍姑也在其中。掇窗花是精细的手工绘画,要慢工出细活,现画现卖是不行的,萍姑掇窗花一般会选择在过年前一个月左右,入冬就开始画,过了腊月二十几才开始赶集。那时一毛钱就买三四十朵(方),如果是遇到一下子买几块钱的,除了按价买后,还要给人家白送三十或五十方!通常是一家人全上阵,熬半夜,也挣不了几毛钱,卖到手的多数都是分分钱。记得当时民办教师月工资六七块钱,年根生意好时赶干店集、西站集,一个冬天下来,最多买过十来块,全家人都很兴奋。顶得上姑父一月工资还多。我每年都会从萍姑那里拿回来几条窗花纸,把家里的风门、窗户四周的木格子上糊上新的窗花。萍姑的窗花颜色漂亮,内容丰富,用纸考究,价格公道。

窗花也有印版拓的,大多是洋桃红,洋粉红等,先刻版,蘸色拓到纸上,像现在的印章一样,特点是速度快,省时省力,缺点是不清晰,怕太阳晒,贴上没几天就几乎成了白纸。

萍姑是纯手工,用的是广告色,提前预备好画笔,水粉颜料,再去城里买回来白色的“粉炼纸”。纸质不能太厚,糊在窗上透光性不好。太薄了也不行,颜料落上去后容易开裂,不结实。所以姑父会格外精心对纸质的选择。“粉炼纸”买回来以后,全凭经验把一领500张纸裁成15公分左右的宽纸条,然后再按照15公分左右的长短往上折起,一格一格的印记就出现在白条纸上,就可以在这上边进行作画了。各色颜料会放在盘子里、碗里或者是小瓶子里,只要是能用来盛放颜料的器皿,一切都可以为之所用,不拘泥于材质样子。那时没有电灯,一张四方桌中间放一个煤油灯,光线很暗,几个人围在一起掇窗花。每条纸上所画的图案不能有重复,本来纸就不大,还要留够木格上摸糨糊的宽度,留下作画的地方小只又小,就在这么一点空间里还要表现出繁花似锦,各色鲜花光彩耀人,就不能像画一副大画一样舒展狂野。而是采用了勾勒、渲染,点、提、旋等技法,一朵花先要把花心渲染开来,再从下方衬托一下,最后用绿色做以点缀,一些花花草草一类的图案,大多数是萍姑画花,表姐画叶,表哥画枝,形成一条“流水线”,也就是说一朵花要经过三四个人的手才算完成。并且每个人与每个人也不能重复,这样掇好的窗花才能各式各样花样繁多。经过几次易手,一幅窗花才算完成,虽然只有撩撩几笔,但是勾画出了花的丰满艳丽。贴上一年半载都不会褪色。

窗花主要是起到替代玻璃的作用,按照自己喜好的样子,买回家糊在窗格、风门上有一棵棵草,一朵朵花展示在木格中,安详中体现出新年的欢乐,带给我们一个热闹喜庆的画面。随着经济发展,旧的风门和木格窗被淘汰,不再需要窗花。掇窗花,旧时过年必有的事物渐渐被人遗忘,少了这一具有年味的活动,也是一憾事。但每逢新年,总会忆起萍姑笔下,鲜艳饱满的梅兰竹菊,傲骨绰约的梅花,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有憨态可掬的熊猫,衔泥归来的飞燕,神奇的游龙戏凤……新春佳节,对吉祥、喜庆、团圆的期盼,一样都不能少。

作 者 简 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人;喜爱文学,爱好旅游;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熟起来,在部队期间广播小说《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穆斯林的葬礼》等等陪伴着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我更加迷恋上了文学。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0)

相关推荐

  • 【西散原创】黄金云作品 | 日子在灿烂中流过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在我的印象中,段姑脸上永远漾着浅笑. ...

  • 【西南作家散文】梁冬梅/七夕节,你来了

    西南作家散文 七夕节,你来了 梁冬梅(吉林) 七夕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传说是王母娘娘,用她的玉簪,化成一条银河将牛郎织女分开.是几千只喜鹊搭成桥,才能他们七夕相会.七十六年前的今天,又一个仙女,从 ...

  • 【琴泉·散文】沙华《奶奶的剪纸》

    [作者简介]沙华,本名张姣,山东淄博人.从小爱好文学作品,喜欢画画,心思细腻敏感,随着年龄的成长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怀旧情感,以随笔与散文的形式写下平时的所思,所想,所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 ...

  • 【大荔文学·散文·王凌琴】螟蛉老姑——沙苑亲戚(1)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36 螟蛉老姑 --沙苑亲戚(1) 原创/王凌琴 01 老姑家在杨村,是我妈妈的姑母. 说起老姑,我的脑海里就会浮出几幅画面: 雪花纷飞的寒冬,一个中年 ...

  • 当代散文||【哑姑】◆董瑞芹

    作者简介 董瑞芹,女,汉族,1974年出生,山东莒县人,现为民企宣传策划部文员,喜欢写作,擅长散文.诗歌创作,把业余写作当作自己心灵的放飞.感情的寄托,属实力派原创作者. 哑 姑 一  童年 哑姑是西 ...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刘瑜作品丨卖春联(外一篇)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庆祝新一年的 ...

  • 【广东】刘烨城《红窗花》指导老师:孟凡启

    红窗花 东华小学六年级 刘烨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窗外鞭炮声震耳,还有一阵阵鞭炮的气息扑鼻而来.阳光下的中国结是那么耀眼,是那么美丽.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春节虽然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但 ...

  • 「写作坊·美文」李宏|老姑

    作家新 干线 老姑 老姑姓石,是母亲的一位远方亲戚,据说已经出了五服了.可因为她娘家,和我姥姥家是坡上坡下的邻居.所以两家人平日里走得很近,她只比母亲大一岁,但依照辈分,母亲得管她叫"小姑姑 ...

  • 2021春节窗花剪纸图案06

    这几天随手画一些团花图案,剪了送人,展开图也没有拍下来.因为是折叠剪好送人的,展开后合起来就不好携带啦.凑合着弄了几个照片,大家参考一下吧. 这个是当时描了一下,很粗糙,图案大家仿着画吧. 下面几个就 ...

  • 《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之三丨朱家窝姑家/狄树强

    妙(音)姑家在岘山半山腰的朱家窝村.我们小时候"出门"(注:意思是'走亲戚')是靠两条腿走路去的,沿途要登上我们村的南岭头,再翻过韩家跟胡家塬中间一条深沟,穿过胡家塬,沟深坡陡再加 ...

  • 《黄山行》系列散文之四丨街老江寂话屯溪/贾秀全

    从宏村到了屯溪.太阳西斜,格外耀眼. 屯溪,我曾有过短暂的到访.在一个傍晚,领略过灯火阑珊的老街,琳琅满目的山货店.时隔15年,仿佛弹指间. 老街的名字刻在一座新牌坊上.此时的牌坊就是地名坊了,与表彰 ...

  • 《万年伏羲山》系列散文之四丨英木苍翠擎苍穹/王镜宾

    树木是大山的儿女,是古老伏羲山的华盖,是万山昂首行走于宇宙间的节杖和旌旗.红石是树的底座和根基,扎根于万年伏羲山的红石群中,树的根是铁爪,树的心是赤热的,树的汁是充满激情的,树的叶是蜡质的,每棵大树都 ...

  • 《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之二丨重王姑家/狄树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贞姑从小失去父母,从十二三岁起,就与两个不到十岁的弟弟相依为命,担负起一个家庭的全部责任.艰苦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一位干练.泼辣.豪爽爱憎分明的女汉子. 爱激动的贞姑,高兴时是欢喜的泪, ...

  • 《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之一丨二姑家/狄树强

    岁月匆匆,人生的长河中,有些事,有些人--总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二姑家,脑海中对姑父的记忆总是模糊的,但对姑姑的记忆非常深刻.她是作为童养媳到的夫家,二姑身材中等,面貌清秀,见人总是笑呵呵地--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四:拓路兴教/轩诚清读(第494期A)

    轩诚浅语: 张妥者,西安北城一小民也,江湖之中人称妥叔.妥叔祖籍山西,自幼年便居西安北城,被著名作家张敏称为"最值得期待的用文字创造大北城历史之人".我们每周三,会连续刊发妥叔的系 ...

  • 【老物件·时光】赵文卿系列散文之四:灯盏·鏊子

    灯盏·鏊子 文/赵文卿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灯盏的解释是:没有灯罩的油灯(总称).从括号里的"总称"二字可以看出,"没有灯罩的油灯"应该是有许多 ...

  • 【2020•金秋卷•微美神聚】当代作家||周生祥:《冬日游园》(周生祥植物系列散文之四)

    <当代文学家·2020·金秋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紧张征稿中! ··2020年7月第二十六期·· (总第0026期) 散文显示屏 ··植语近人·· 冬日游园  文/周生祥(浙江杭州) 今天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四:我与石

    我与石 文/吕常明 李白贪酒,卢仝嗜茶,苏轼藏砚,喜一物厌一物,人之本性,无喜无厌便易陷于平庸无趣.我非文人雅士,也无附庸风雅之意,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喜好而产生了好字爱墨之俗,其一便是喜石. 石之美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