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红丨寻访卫坡
坐公交车回洛阳,行至朝阳镇,其中“卫坡村古民居”的站名吸引了我,望向窗外,想起了今年春节后微信朋友圈儿刷屏的那个清代建筑古村落!
带着疑问,趁着阳光明媚、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古村落。由于离机场近,头顶时不时的飞过一架架银色的飞机,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耀眼。路上偶遇一位在此摆摊儿的大姐,在她的指引下,很快就到了卫坡村的老街,高高的牌楼,“魏坡”两字映入眼帘,到底是魏坡还是卫坡呢?被搞的晕晕乎乎。后来才知道,这里最早是“五代”时期一个宰相“魏仁傅”建的私家花园,并且洛阳牡丹四大品种之一的“魏紫”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由“魏紫”而推测“姚黄”,肯定是姚氏先人培育出来的喽!所谓“姚黄为王、魏紫为后”,原来都是出自民间的,这民间自有高人哦!
卫氏祖先是在清代顺治年间搬迁至此的,后来家族兴旺,多人在朝为官,逐渐建立起卫坡村。卫坡村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老街东头两侧各有魏、卫一祠堂,相传最早是魏氏家人在朝为官,卫姓人跟着这位高官打拼,也建功立业,而魏氏高官向皇帝请功申报时均按魏姓,皇帝封赏自然也按魏姓来,卫家人只能委曲求全。后来卫家人心有不甘,加上家族兴旺,就索性又建一卫姓祠堂。也有一说是魏家人深谋远虑,怕日后如有不测,累计族人,就又弄一卫姓出来。反正不管怎么说,他们两家的祠堂都写着“魏卫同源、同宗共祖”,还是一家人嘛!
走进老街,只是在两三家门前看到圆鼓形的门当,户对则没有发现。在北边卫家祠堂大门前的柱子顶端,左右各有一石雕,正面为麒麟,有“麒麟玉书”一说,侧面则为一奔腾的骏马,骏马分为阳刻和阴刻,造型都栩栩如生,知道这麒麟、骏马皆为吉祥之兆,古人喜欢将它们放在门口,且有赈灾辟邪之说!
随着游人进到这三进院,主客堂、过厅,迂回曲折,主客堂摆满那些历史字画,后边的房间里还有织布机,想必是那下人干活儿居住的地方了!织布机残缺不全,主框架还在,旁边还摆放着那纺棉花用的纺花机。古代的女人很辛苦哦,日夜纺棉织布,自己却未必能穿上一件崭新的新衣服!各个房间木雕门窗、老衣柜、木箱子都散发着悠悠的历史感!每个院子里时不时的都能看到栽种的牡丹,生在牡丹之乡,俯首皆为牡丹的。
在老街的西头,就是那所谓的五进“将军院”。据说这“将军院”里有弟兄两个都是“黄埔军校”的高才生,只是一个跟随国民党,一个跟随共产党,并且都封为将军。后经一老者介绍,才知道他家并非村志上记载的这两个将军儿子。这两位将军是他家大老婆所生,他家小老婆所生的两个孩子,由于没有地位,也没有功劳,村志上居然都没有记载。那两位将军后来建功立业,早早都在外定居,而小老婆所生的孩子,后来还多少遭受过批斗。只不过由于全村人皆是共同的祖先,血源关系浓厚,批斗也只是走走过场,并没有太受折磨,再后来出外谋生,无有所踪,人物命运各不相同,令人唏嘘不已!
走出老街,还遇见了一家尚未被纳入古民居的村民。一对儿老夫妇,在自家院子前靠卖些柿子醋、小米、柿饼及饸烙面为生。在他家院子里,垒一土炉子,下边烧柴火,炉子上一冒着蒸汽的大蒸锅,蒸汽将粮食的清香一阵阵送来,深深的吸一口,久违了,这粮食的清香!院子里有些杂乱,一扭头,居然看到了“洛阳铲”,盗墓用的!一阵兴奋,很想问问这对老夫妻,家里有什么宝贝没,但想了想还是没问,即便有宝贝儿,人多眼杂,他俩也不会告诉我!不一会儿,那热腾腾的蒸锅盖儿就被主人掀开,哇,满满的黑糊糊的红薯面窝窝,喷香喷香的,透过蒸汽,看到一个窝窝有些开裂了,赶快经得老夫妻的同意,我们你一块儿、她一块儿的就往嘴里塞,甜滋滋的,还黏糊糊的呢!吃完窝窝,再尝尝他家的柿饼,嗯,不错,也挺好吃!
顺着老街返回时,特意看了看那天井窑洞。四四方方的一个大坑,边长有十余米,深有五六米,在坑的四面墙壁上挖的窑洞。挖这样的窑洞需要力气,有那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就可以挖好的。虽然说这土窑洞冬暖夏凉,也是一阵心酸,试想,有谁不愿在地面上盖房、沐浴阳光,而情愿住在地下这种窑洞呢?所谓同宗同族,也是几家兴旺、几家愁啊!但是作为当时艰苦的生存条件,这样的房屋反而彰显了老百姓的大智慧。
走出卫家坡,看到了北面的魏孝文帝陵,偌大的坟头儿,杂草丛生,帝王的威严早已不复存在。介绍说是这里尚未开发,我倒是愿意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不被这尘世打扰,留一片灵魂安息!
悠悠历史卫家坡,辈出英才保家国,但看今日民风淳,激励后代有你我。是啊,先人的丰功伟绩千百年后依然能惠及后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子孙也能如此谈起先辈而自豪呢!
作 者 简 介
高智红、河南洛阳孟津人,1995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现在孟津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