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黎明丨岁月如潮亦如歌
岁月如潮亦如歌
——写在金泥集团成立19周年之际
有一首诗,写了十九年,写不完金泥人艰苦奋斗的坎坎坷坷。
有一幅画,绘了十九年,描不尽金泥人团结协作的平平仄仄。
有一支歌,唱了十九年,唱不老金泥人开拓创新的始始末末。
昨天,
19年的日子屈指可数,却又浩渺如烟,昨天是什么样子?有风吹过,翻阅那并不久远的历史,萧瑟的西北、秃兀的戈壁、低矮的土地绘制了一幅让人心悸的岁月之图。有谁愿做盘古,谁又能有夸父的毅力?看!滚滚征尘的苦旅,有了一批老金泥的身影。他们开始用纯朴的热情、沧桑的双手经营这片情感的土地。父亲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辗转多年的往事似一叶神奇的小舟,飘乎在我多年的向往中,看着父亲脸那道道风蚀过的岁月之痕,似一幅弥足珍贵的时代写意。瞬间,生命谷底涌动的好奇,驱使着我去追根溯源,深层挖掘八一人的陈酿。
迢迢的征程永远属于来者,当年的八一人也向我们今日般风华正茂。日月如梭,他们用自己宽阔的胸怀、勤劳的双手、粗壮的臂膀为企业铸就了金泥魂。他们稳健的脚步踏坎坷如平川,扫困难如拂尘,旧日里年轻豪爽的小伙子成了今日技术过硬的老师傅,曾经的小单位也在他们的脊背上壮实起来。金泥的辉煌不是一朝一夕促就的,岁月荏苒,是他们把无止境的征程定格成今日的风景。
面对不可稀释的岁月,多想放眼于那个尘封的画面,看看那三号立窑消瘦的烟囱,感受老一辈八一人创业的日子,再遥望他们勤劳的双手建起的第一座厂房、安装的第一台设备。仅为这些,我们就有理由为他们洒一路红色的花瓣雨,奏一曲千古绝唱的凯歌。
今天,
19年,弹指一挥间。在时间的背景中,金泥这片热土上相继矗立起了曰产千吨干法厂、金泥曰产2500吨干法二厂、40万吨电石生产线、16万吨干法乙炔生产线。那轰隆隆的机器声,数不清的大红车,时起时落的劳动场面,汇合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示出一种山含情、风含笑的绝美景致。
312国道留下了金泥人的身影,亚洲第一隧道——乌稍岭工程用了我们的“丝路”牌水泥,还有镍都金川公司的诸多建筑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成绩永远只代表过去。面对金泥19年圣诞,我不得不在追忆历史的同时,抚首思虑:历史把金泥公司年轻的一代推到了新世纪的风口浪尖,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赢得竞争的胜利,是我们企业越来越强,证明自己的关键。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是任重道远的一代金泥人,就应该拿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迈气魄。
明天,
19年上下求索,19年乘风破浪,19年励精图治,才有了今日的“国家一级建材企业”的盛名。金泥人经受了风雨洗礼,将沐浴着皓月星光,打着“风风火火闯市场”的旗帜畅游于中国大地,放眼湛蓝天空,听!一支新世纪的进行曲冲向高空,翱翔天宇,飞向远方,飞向蓝天,飞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新世纪,我们是金泥脊梁,我们将踏着老一辈的足迹继续拓展金泥的辉煌,走出困境,踏一串新的工作足迹,向2018年的路口扬起手臂,把意志抛出.把目光抛远,铺成叠翠的路径,以崭新的视觉透彻辉煌。
作 者 简 介
阮黎明,笔名黎养、明寒滨,壮族,学历大专、中共党员。爱好写作,1997年参加工作,现为甘肃金泥集团公司干法二厂生产办调度。工作期间被金泥集团公司授予优秀团干部、优秀党员荣誉称号;被金昌市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被金泥集团评为优秀通讯员,《甘肃农垦》、《金昌日报》、《金农通讯》、《中国建材报》、《中国职工科技报》、《甘肃工人报》通讯员。同时在水泥杂志、水泥技术、设备与维修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在市、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新闻稿件和人物通讯百余篇。曾获得中国建材报征文三等奖和甘肃工人报征文三等奖。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