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晁:途中所见
李晁
李晁,1986年出生,现居贵阳,2007年起在《上海文学》《作家》《天涯》《花城》《人民文学》《江南》等刊发表小说,出版小说集两部,曾获《上海文学》新人奖等奖项。
景观提供了一切,它的扑面而来,它的瞬息变化,都如同潮汐般形成了引力,对摄影师来说,这潮涨潮落的差异,就是日常的流程,就是相机被摁下快门和挂在胸前的不同时刻。很难想象没有行走的摄影,就像很难想象没有想象力的文学。
摄影作为一种行为容易被分析,那么拍摄的结果——影像又如何被定义?它是绘画之后的艺术?是纪录?是借着光影与一切可能造型的再创造?阿兰·巴迪欧提到影像时说:“影像是一个知觉心理学词汇:某物的影像就是它的精神复制品。影像是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在本质上,它指明了意识与外部世界的分离。”这是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需要影像?在影像已经构成繁复乃至一统景观的时候。如果是电影影像,我们或许还可以置入电影这一叙事的背景中去,可作为偶然的人间一瞥,一张照片,或者一组成系列的作品,它所要述说与追求的又是什么?是提供了我们不在彼时彼刻却仍然能通过照片所传达的时空信息身临那我们已经永远错失(包括摄影师本人)的瞬间之中?我不知道。我们要那个瞬间做什么呢?问题不好再这样问下去。
本文来源「李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