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国旗、国徽、国歌的由来和历史知识
国庆节到了让我们用美丽的鲜花和圣洁的歌声共同祝愿祖国昌盛,人民幸福 合家团圆,国庆快乐 国庆佳节为你送上十一祝福
我的祝福独步天下 你必须全部收下 不是我太霸道 而是因为我想让你 把烦恼放下 把疲惫丢下 把友谊种下 把快乐留下 把幸福装下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每天清晨,在天安门广场,伴随着旭日的第一道霞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如今,这个周而复始的固定程式,已成为国家的象征,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一道圣洁的风景。
《国旗图案参考资料》
五星红旗原作者只是普通财务员
五星红旗原设计者曾联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该法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同样在《人民日报》登出全国征国徽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国特征;乙、要有政权特征;丙、形式要庄严富丽。
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投入到国徽设计中。同时,受中央之命,负责征集国徽图稿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都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截止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国内外的国徽稿件112件,图案900幅。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采用。因此,在1949年9月的政协全体会上,只通过了国旗方案和国歌词谱,没有公布国徽方案。
后来,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师范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为了赶在1950年的国庆节挂上新国徽,设计组的专家学者们,对各种构思和设想认真推敲,反复研究,梁思成、林徽音两位先生更是抱病参加设计工作。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呈圆形,国徽中心部分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中上方是四个金色的小五角星以半弧形环绕一个金色的大五角星。国徽的四周,是由两把金色的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的环;麦稻杆的下方交叉点上,一个金色的圆形齿轮;齿轮的中心交织着红色授带,授带向左右绾住麦稻穗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国徽中的齿轮和谷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五星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寓意是: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因为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红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的政事堂礼制馆把《中华雄踞天地间》定为国歌。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这首歌的字里行间散发着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臭气,纷纷以拒唱来进行抵制。
1919年11月,为了制订新的国歌,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国歌研究会。据说根据章太炎的建议,该会决定将相传上古时代舜所作的《卿云歌》配上乐曲作为国歌,于1922年1月由北洋政府的国务院公布通行。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国民党政府以国民党党歌为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聂耳(左)、作词:田汉(右)
聂耳谱曲手稿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郭沫若等建议修改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但是,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该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做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毛泽东和周恩来赞成。
1949年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国歌未正式制定以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面向全国演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