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莱阳和海阳之间的“地标村庄”,名字叫“平兰”
从海阳市徐家店镇出发,向南沿着到发城镇的306省道行驶,一路之上,会看到好几处界牌,一会儿是海阳,一会儿是莱阳,再一会儿又是海阳。这是因为,306省道的这一段从莱阳和海阳的北部交界处穿过,在海阳市徐家店镇路段和发城镇路段之间,夹着莱阳市山前店镇的几个村庄。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在这片区域内,它的名字叫做“平兰”。
平兰村,在山前店镇驻地以东约十五里处。这个村庄的北面是崖东夼,西面是北夏格庄,南面是上上都,东面是王家山后。其中,北面和西面是莱阳地界,南面和东面就是海阳的村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地处莱阳和海阳分界线上的村庄。莱阳和海阳之间有着漫长的分界线,要说起来,沿线的村庄有很多。但在这些村庄当中,平兰村却是地位独特的一个。在清代海莱分家的时候,“平兰”这个名字就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使得这里成为莱阳和海阳之间的“地标村庄”。
之前在介绍海莱分家时,曾提到了这份文书:“西以莱阳县之三驾山为界,西北以莱阳县之平兰社为界, 北以栖霞县之水头村为界,南以海边为界……”(清雍正年间河东总督王士俊关于大嵩卫蔡裁卫设县的奏折)奏折当中就明确提到了,平兰社是莱阳县与海阳县的分界点之一。清代实行“乡社区划”,县下设乡,乡下有社。当时的平兰社属于莱阳县望石乡管辖。平兰社的范围虽然要比平兰村大,但这个社的名字显然是因平兰村而来。这样的村庄,通常是一个社内的中心村或者大村。
就地形来说,平兰村具备成为一个小区域中心村的条件。这里地处富水河东侧的谷地,地形相对平坦,土壤也比较肥沃,在古代是比较理想的建村场所。根据莱阳地名资料记载,相传在明代之前,就有马姓来此建村,取名为“马家宅夼”,后来不知迁往何处,原址荒废。到了明初,乔姓人迁来,重新建村,取名为“平兰”。这个村名有何含义?民间说法不一,理解为地形可能比较可信。
此后,尉姓人也迁入。乔和尉也是现在平兰村的两大主要姓氏,村庄发展到了三四百户的规模。因为与海阳交界的关系,平兰村的口音更接近于海阳北部,与莱阳城区的方言有所区别。农产种植方面,也与海阳有一定相似性。这个村的蓝莓大棚有不少,跟徐家店那边就比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