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性明亮丰盈

让人性明亮丰盈

文/丁辉

当年茅盾把《子夜》的书稿给瞿秋白看,瞿提的诸多意见中有一条:像吴荪甫这样的大资本家在走投无路,快要覆灭的时候,他就要破坏什么,乃至兽性发作。瞿秋白的提议成就了《子夜》中最大的败笔。茅盾接受了瞿秋白的提议,便增写了吴荪甫在快要破产覆灭的时候,强奸家里女仆的情节。而这样的情节与吴荪甫的地位、身份、教养极不相称,只是单纯地作为“大资本家的阶级本性”的注脚从作品中“突兀”出来,说它是《子夜》中最大的败笔,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余生也晚,基本上没读过什么马列,这当然不需要为此自卑,我听说现在连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博士生在博士论文中引用《共产党宣言》里的话,都竟然是“转引自”别人的论著。科社专业的博士生连该专业的入门书《共产党宣言》都没读过,我即使一个字的马列也没读过,又有什么不可以。不过我也就无法知道马恩列斯的著作中是否有“阶级本性”这样的提法。最起码我们当年上学时的政治课上是这么讲的:一个阶级有一个阶级的本性;批判“坏蛋”的时候,就会说:这是由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的。我现在觉得有理由怀疑,这个世界上果真有“阶级本性”这样的东东吗?所谓的“阶级本性”有无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事实上并不存在?有的资本家宽厚仁慈,有的资本家穷凶极恶,是前者还是后者可以作为(代表)资产阶级的本性呢?比方我和我现在教的大学生,加起来有近两百人。按照以往的阶级划分的标准,我和我的学生都属于小资产阶级,但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两百人性格、气质乃至价值取向个个不同,从这个个不同的两百人中是无法平均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本性”这样的东西的呀!

1959年11月的一天,小学生刘文学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据后来通行的关于“小英雄”刘文学的宣传材料的描述,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王荣学的收买和威胁,丝毫没有动摇刘文学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刘文学不顾个人安危,与坏人展开了搏斗,终因年幼力薄,被王活活掐死,牺牲时年仅14岁”。中国是一个“小英雄”辈出的国度,王二小、雨来、石英杰、赖宁,嘎子、海娃等虽为艺术虚构,据说也是有原型的。其实有多少小英雄的事迹经得起推敲,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即以刘文学为例。刘文学接受的就是关于“阶级本性”的教育。在小学生刘文学看来,地主阶级的阶级本性就是“仇视社会主义,妄图翻天,总是时刻准备着破坏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这样的教育逐渐让刘文学忘记了一条关于人的“常识”,那就是一个人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属于某阶级;是人饿了就要吃东西,这是“永恒不变的人性”。1959年是饿死了几千万人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我们有理由相信,驱动王荣学侵害集体财物的不是什么“阶级本性”,而是“饿了就要吃东西”的普遍人性,考虑到王荣学当时“政治贱民”的身份,他取得食物的途径想必比其他人更难;驱动王荣学狠心地掐死刘文学的也不是什么“地主阶级的残忍”,而是一个政治贱民对残忍的“专政”的恐惧。这些自然都带有合理的“揣想”性质,安即使恶霸地主王荣学“罪不可逭”,跟这样的“恶霸地主”斗争也不是十四岁孩子该干、该负责的事。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1959年11月的一天,小学生刘文学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地主王荣学在偷集体的海椒,他装作没看见就走过去了。这样,小学生刘文学关于“阶级本性”的“考试”固然不及格,灵魂却因此碧波荡漾,人性却因此明亮丰盈,而这样的灵魂与人性正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苦寒年代这片大地能最终免于沉沦的希望所在。

【作者简介】丁辉,1970年生,江苏泗阳人。文学硕士,江苏宿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2007年始涉笔杂文,或以杂文笔法写学术思想评论,为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新生代杂文家的代表。曾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杂文大赛一等奖。著有杂文随笔集《爱是难的》(漓江出版社,2014)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