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脑子不够用?让手势来帮忙 | 学习的姿势
作者:苍然
来源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某日,A君与学堂君对坐学习。学堂君苦苦挣扎于数学题海未果。长宽变换,xy翻飞,学堂君全神贯注,眉头紧皱。双手却仿佛觉醒了自我意识,开始比比划划。
A君笑道:“少侠是何门何派的武功高手?真是时时刻刻不忘练习,不仅做题时有模有样,组会文献报告时也出招流畅,有朝一日必有所成。”
学堂君愕然,随后有意识克制住蠢蠢欲动的双手,却发现思路略有滞涩。
像学堂君一样,我们可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做出种种手势。
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摊开手掌,指指点点;在强调问题时,我们会挥动手掌,划开空气;在遇到长宽的理解时,我们会借助双手之间的间距来帮助思考;在复述数字时,我们也可能下意识比划出数字的手势。
对学堂君而言,如果文献报告时不能做出一些无意识的手势,反而会报告得磕磕巴巴。
然而,在作报告时,我们经常被要求要有良好的仪态;听课时,老师也要求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中,老师尤为强调听讲姿势,认为学生做出手势会影响上课的专注度,所以限制学生做一些动作。
那么,这种要求合不合理呢?手势动作对我们的学习究竟有没有帮助呢?
喜欢比比划划的小伙伴们可以欢呼啦。手势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学习。
迷惑手势的作用
天花板上悬挂着两根相距很远的绳子,你无法在不移动的情况下同时够到它们。但是你被要求在不移动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抓住这两根绳子,这该怎么办呢?
其中一个方法是,在一根绳子的末端系一个砝码,然后让砝码做钟摆运动,当其摆动到另一根绳子附近,就可以同时抓住两根绳子了。
在短时间内想出这个方法可能有点难。研究者们灵机一动,想要来一个“迷惑行为大赏”:他们将参与问题解决的人分成两组,一组伸出双臂来回摆动(如图A),另一组做伸展动作,把手臂直接伸到两边(如图B)(见下图),并告诉他们这是为了“促进血液流动”。然后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情况[1]。“血液流动”的“谎言”确实奏效了,仅有3名参与者怀疑手臂动作与问题解决之间存在联系,但更多的人从始至终迷惑地完成了手臂动作。
结果发现,摆动手臂的参与者比伸展手臂的参与者更可能解决这个难题。
很明显,人们并没有发现手势动作与正在进行事件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摆动手臂更像砝码的钟摆运动,该动作也能够引发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身体互动,会以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即使我只是一个莫得感情的手势复制机器,我也可以在莫名其妙中灵光一闪、发现问题解决的出路。当你想要悄无声息地引导自己的朋友时,或许可以尝试采取这个办法哦(doge
匹配手势是抽象概念学习的帮手
面对令人头秃的数学、统计上的抽象概念,通过手势进行理解看上去是挽救头发的妙计,但并非所有的手势都能提升学习成绩。为了避免让学生们原本不富裕的知识理解雪上加霜(划掉),研究者对此展开了探究。
研究者选取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模型,制作了简短的解说视频,采用直方图和数据平均值进行描述,以便参与者学习一个统计学的抽象概念知识[2]。
参与者被分成了三组。第一组只观看了解说视频(图中第一行),第二、三组观看同样的但覆盖有动画的解说视频,且分别要求参与者用手模拟动画中红色条形的运动。
第二组作为动画中红色条形与直方图条形方向相同的匹配组,其参与者被要求将手垂直放置,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图中第二行)。
第三组作为不匹配组,红色条形则与直方图中条形的方向恰好相反,参与者被要求将手水平放置并垂直移动(图中第三行)。这种不匹配就很像交警叔叔在指挥交通的时候,明明想让车辆右拐弯,却做出左拐弯的手势。
在观看三遍视频后,参与者进行测试,检验相关统计知识的学习情况。
结果发现,匹配组的学习成绩在三组中最好。而不匹配组虽然试图加入手势,但因为和知识不匹配,其学习成绩差于仅观看视频组的学习成绩,简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动作千万个,匹配第一条,手势不规范,学生两行泪。在学习抽象概念时大喊“手势有用”的同时,切记选择与知识点匹配的手势!
适宜的手势带来更专注的学习
手势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促进理解。但很多老师也会担忧,如果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手势,是否会分散掉部分注意力,更容易走神呢?
研究者发现,在多次观看同一视频时,每次观看视频且做手势的人对视频的专注程度都较高,而仅观看视频的人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加注意力逐渐下降[2]。
如果把做笔记看成是一种手势运动,就很好理解啦。
我们以《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令人昏昏欲睡的魔法史课程为例,首先要排除小巫师赫敏和哈利的不同强度学习动机的影响。
同样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内容,赫敏上课时始终记录笔记,手部的运动使得赫敏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记录的知识点上,即使思维有些许飘移,被分配到手部的注意也会在运动的帮忙下将思维拽回;而哈利则很少记录笔记,静止的身体本身就很容易跑神,再加上内容的枯燥,非常容易睡着。
当乖宝宝式的听课坐姿遭遇瞌睡虫的侵扰时,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手动起来——做笔记!当然,抠手手、玩手手等行为不可以呀,这可能会因趣味过多引起注意力从知识点的转移,甚至遭到老师的粉笔头投掷,影响自身与周围同学的安全(正经脸)。
手势运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特别是在涉及空间的知识点教学中,能够带给学生很多启发。此外,说话时的无意识手势,传统的记笔记,老师引导下与知识点相结合的手势……这些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于是,写文的学堂君偷偷举起了蠢蠢欲动的爪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