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律所才能吸引到律师?
文 | 余朋铭 新则创始人
最近咨询我的律所、律师变多了。
通常来说,律所找我,往往都是聊未来的规划,想扩张,想规模化;律师找我,则有很多是因为要换所,想我从自己的角度给些判断,听听哪些所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其实我理解这两件事都是一件事:律所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吸引律师。
或者用更直白的说法,就是——
这个阶段,规模化的律所到底需要建立什么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律师才会有兴趣加入。
这就和今天要和各位交流的话题有关——什么才是律所的核心能力。
在这个话题上,我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01
三个阶段
我自己的观点,目前为止,律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红圈所的时代。
那个时候律所快速发展,主要靠时代机遇。只要眼光不错,躬身入局,就不难积累对应的资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第二个阶段,是规模所的时代。
那个时候律所的发展主要靠眼界。只要胆大心细,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在别人犹豫的时候投入资源,就能够实现快速的规模化发展。
第三个阶段,就是当前阶段。
律所规模化的低垂果实已经没了,已经成熟的规模律所也有很多,如果想要有所作为,那就需要建立律所层面的核心能力。
问题来了,律所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都应该建立哪些能力呢?
每家律所要建立的能力都不同,但基本都有稳定的规律。我自己有一个评估律所能力的模型,分别对应律所的前台、中台、后台。
接下来,就具体展开来讲。
02
前台能力
所谓前台能力,就是影响客户的能力。
只要能够为律所的律师带来更多的潜在业务机会,或者为原有业务加分,不论是品牌,还是资源,还是市场能力,都会让律师对律所更加依赖。
红圈所具有品牌优势。我们提起金杜、中伦、君合这些所,就会不自觉地对这个律所的律师能力产生信任,甚至觉得收高价就是应该的。这就是品牌带来的业务加分。
或者律所有比较强的市场能力或者客户销售能力,能够直接解决律师的增量案源,那也对律师很有吸引力。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律所都在努力通过渠道、销售、市场来做自己的公共案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前台能力是律师留在律所很重要的理由。如果一个律师的30%的收入,或者30%的溢价来自这个律所,那么他离开的动力就会小很多。
也正因如此,前台的能力是比较难建立的。因为不论是建立品牌,还是市场或销售能力,往往都意味着较长时间的、持续的、大量的投入。如果一个律所不是在早期启动,或者有强有力的领导者,或者有足够多的公共留存,那就很难掏出来这部分的费用,对应的能力就不那么容易建立。
所以结果是,大部分律所拥有的都是品牌和资源的前台能力,主要体现在品牌调性和年限上——而这些能力往往还是某些特定合伙人带来的。
03
中台能力
中台能力有很多种解读,我自己的理解,所谓中台,就是承上启下的能力,或者说内部协调的能力。
其实很多律所都需要中台。举个例子——
我们有个合作的团队是做政府和国企业务的,他们经常需要整理案例作为招投标文件的内容,而他们所在的律所虽然很大,但没有人专门来做这项工作,所以他们要自己找合伙人要业绩、提炼亮点。
这部分能力很多律所都需要,也天然更适合律所来做,但很少有律所愿意为这类能力提供支持。我自己有时候找律所合作,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宣传材料或者业绩信息,但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该找谁要。
更不要提,在律师进行项目合作时,往往需要很多成员组合在一起完成某个项目。过去往往是通过熟悉的团队来介绍合作,而这时如果律所具备这些信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协调和链接作用。
我之前写文章,说律所要关注业务合作,对应的就是要建立中台的力量。帮助律师业绩打通,律师数据打通,最终实现资源打通,从而产生对应的业绩增量。
知识管理,客户管理,业绩管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资源整合,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律所来说,往往比对外拓展建立前台能力,更能带来对应的机会。
04
后台能力
后台能力比较简单,说到底,就是服务律师的能力——行政、管理、文化建设……都在这里。
比起前两者,这部分能力解决的往往不是律师增量,而是降低成本的问题。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成本,有时候也是精神上的成本。
提款速度快不快,比例高不高,行政人员服务好不好,市场活动支持力度够不够,文化氛围好不好……不论从哪个角度切入,说到底,就是能不能让律师更加省事省心。
有很多律所在这个层面上的积累还不错,最典型的就是盈科。不论业内人对于盈科有多少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点基础的律师,想在一个相对舒服的地方工作,那么盈科往往能满足你绝大多数的后台需求——
优秀的办公场地 最大律所的招牌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行政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