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每逢大事有静气

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每周至少看完一本书,今天已经执行第二天,唐浩明写的历史小说《曾国藩》第一部《血祭》已经看了三分之一,有以下几点感触较深:
1.做事前思想动员很重要。这一点是从请陈敷、郭嵩焘极尽所能地请曾国藩出来办团练这件事得出来的。曾国藩在家守孝,但是湖南并不太平,急需要有人出来办团练抵抗太平军的侵犯,为了请曾国藩出来领导团练之事,陈、郭两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有从风水、面相、骨相等方面去游说曾国藩。陈敷帮曾国藩的母亲挑选了一个风水宝地作为安葬处,墓地的风水好,定能保佑曾家显赫发达,同时又从曾国藩的面相、骨相去证明曾国藩非凡人,必将取得超出常人的辉煌。陈、郭两人一顿吹捧,让曾国藩心中很是痛快,思想工作做的非常成功,这也为曾国藩的出山做好了心理铺垫。所以做事之前,要让人觉得他自己有能力做的更好,有了这个心理预期,才能让对方赴汤蹈火,这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对一个人的期待越高,他取得的成就可能就更高。
2.关于修身之道:检摄在外,整齐严肃,持守在内,主一无适。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外人交往做到谈吐得当,有理有节,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个庄重的人才能有威严。对内,要坚定信念,不要轻易改变。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并为之而努力,不可半途而废。这是曾国藩的修身之道,特别是理想信念所起的作用之大其实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3.注重经世致用。学到的理论终究还是要用来指导实践,否则再多的理论也只是掉书袋而已,不能创造新的价值。曾国藩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而不是满足于做一介书生。
4.每逢大事有静气。曾国藩喜欢静坐,让自己安静下来,特别是碰到大事的时候更是如此,不让自己慌里慌张。这项品德是可以通过有意培养而形成。理学对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要求是人要向内寻求,“内圣外王”,曾国藩严格遵守这一法则,这跟转变观念有关系。王阳明心学思想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让自己安静下来。把欲望从心灵深处给去除,让心变得纯粹,做事情恪守的标准是良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内心就会变得非常安静了。我们不安的心,其实很多时候就在于欲求不满。
5.世无艰难,何来人杰。这一点指的是在困难面前要勇于面对,敢于主动积极承担重任,不可逃避责任。越是动荡的时候,越是英才辈出的时候。比如,这两年的新冠疫情下涌现出许许多多抗疫英雄,关键时刻是他们保护了这个国家的安全,他们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曾国藩的成名也就是通过办团练,为抵御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而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危难面前敢于站出来,这也是成就英杰的必由之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