缧绁之中,不负红颜
上卷 第五十八回 第五节:
【原文】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饭后发倦,袭人因说:“天气甚好,你且出去逛逛,省得丢下粥碗就睡,存在心里。”宝玉听说,只得拄了一支杖,靸着鞋,步出院外.因近日将园中分与众婆子料理,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护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又有驾娘们行着船夹泥种藕.香菱,湘云,宝琴与丫鬟等都坐在山石上,瞧他们取乐.宝玉也慢慢行来.湘云见了他来,忙笑说:“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是接林妹妹的。”众人都笑起来.宝玉红了脸,也笑道:“人家的病,谁是好意的,你也形容着取笑儿。”湘云笑道:“病也比人家另一样,原招笑儿,反说起人来。”说着,宝玉便也坐下,看着众人忙乱了一回.湘云因说:“这里有风,石头上又冷,坐坐去罢。”
宝玉便也正要去瞧林黛玉,便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
【端木持易见解】
天底下的事情就这样,一会儿就蔚然成风了,这实际上很容易成为一种病。
就拿祭祀来说,你看太妃死了,宫里大搞祭祀。外头的荣国府也开始照样搞起来,宁国府也跟着搞起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这就是风,这就是病。
时下的事情,很多也是这样。比如打针,一时就成风起来,旧的病没好,新病倒又生出来了。身上的疾病容易治疗,时下的风气病,却很难治疗,今古都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种病,是富贵病,“丢下粥碗就睡”,“都坐在山石上,瞧他们取乐”,他们是谁呢?自然是那些“也有修竹的,也有护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的苦力劳作者以及“行着船夹泥种藕”的“池中”娘们儿。这些富贵病,在那些富贵者眼里,好像也不是他故意的,宝玉就这么认为。但正如湘云所说,“病也比人家另一样,原招笑儿,反说起人来。”你自己的病,即便不是你故意的,既然有了病,还不准人笑吗?不管你是祭祀病、时气病、富贵病等等,只要你是“疯”病,别人自然是要笑的。该怪的不是看笑话的,而是你自己的病!
我们现实呢?病人反不让正常人笑。你看,还有比这更令人难受的现实吗?
人要是病了,就会错过好多美好的事物!你看宝玉,“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杏花可不管你生病不生病,人家照样过自己时光。“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这就像美丽国,他自己病了,希望全世界跟他一起病,没想到兔子家不跟他一起病,自己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才不管美丽不美丽呢。他辜负了自己,又能怨得了谁呢?
“绿叶成荫子满枝”,出自晚唐杜牧的《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又过了十四年,杜牧才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了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杜牧为什么懊丧呢?因为他没有立即和这个女子成婚,而是想着功成名就再来,可惜,人家不要你的功名了。你说十年来,却等十四年,你负约了,你求你的功名吧,人家不等了。
孔子有个学生,叫公冶长,他就不要功名,他一生治学,鲁国君主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深受孔子赏识,并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妻。你看,人家公冶长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自认为的最壮丽的事业,所以就不会有“自恨寻芳到已迟”这样的哀叹了。
这个公冶长传说能解百禽之语。关于他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走到两国边界处,听见鸟互相招呼,原来是它们相约一起往清溪去吃死人肉。他又走了一段路,见一位老婆婆在路上哭,公冶长问她为何哭,老婆婆说:“我儿子前日出门,至今未回来,恐怕已死了,但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公冶长说:“我刚才听到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怕就是您的儿子吧。”老婆婆去看,果然发现她儿子的尸体。老婆婆报告了村中官吏,村官问老婆婆从哪儿知道的,老婆婆说:“是公冶长说的。”村官说:“公冶长没杀人的话,怎么可能知道尸体在哪里?”于是将公冶长逮捕入狱。狱吏问:“你为什么杀人?”公冶长说:“我懂鸟语,没杀人。”狱吏说:“那试试你,如果真的懂鸟语,就放了你,如果不懂,你就要偿命。”于是将公冶长囚在狱中六十天。后来有一天有麻雀停在监狱的栅上,互相唧唧喳喳地叫,公冶长听了面带微笑,狱卒去报告狱吏:“公冶长听了雀语发笑,好象是懂得鸟语。”狱吏问公冶长,听到麻雀讲什么了而发笑?公冶长说:“麻雀唧唧喳喳,说白莲水边有装粮食的车翻了,公牛把角折断,粮食收拾不尽,招呼去吃。”狱吏不信,派人去看,果然如此。于是最终被释放。
其实这个故事,目的是讽刺那些不让人说话王公贵族们。它们自己就像那些鸟,要吃人肉,公冶长讲出来了,他们就要治公冶长的罪,这是“因言获罪”的例子。孔子很明白,很敬佩敢于说真话的公冶长,所以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孔子把女儿嫁给他,就是知道,这不是公冶长的错误,而是时代的病。
宝玉“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他这是叹花伤时,我们不要学他。为啥呢?因为我们不要生病,不要因病耽误功夫,不要因病耽误了理想的实践和追求。
不生时气病,不生富贵病,不生功名病,我们就不会叹华伤时了!万万不要自己不知时势,沉迷错失在各种病态中,辜负了大好时光,还怪别人笑话自己病了!到头来,韶华佳时,都已经不在了!到那个时候,被祭祀的就不是别人了,而是我们自己了!
与其像宝玉那样抱着“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的浪漫主义幻想,倒不如珍惜每年的好时光,好好做个知时的雀,与杏花相逢在那绚烂的春三月!缧绁之中,不负红颜,你们说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