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昆曲剧院的邵峥老师是士生土长的北京人,面目清秀儒雅、性格腼腆、朴实无华。他是1982年11岁时考入的北京戏校昆曲代培学员班,受教于满乐民老师,由“传”字辈的女小生朱世藕老师为他开蒙。学校还请了蔡正仁、汪世瑜、石小梅、沈世华来校为昆曲班授课,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蔡正仁先生常利用来京开会的空余时间来戏校为昆曲班教了邵峥等学生教了《奇双会》中的“三拉”和“团圆”两折戏。1988年,邵峥正式进入北方昆曲剧院工作,在剧院向马玉森、蔡瑶铣、许凤山等昆曲名家学习。为了提升自巳在昆曲方面的文化理论知识,他于2003年又考入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戏曲人才后备人才尖子班,全面系统地学习戏曲理论方面的知识,学习两年毕业回到剧院主演了多出昆曲剧目。
《牡丹亭》是明代大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的传世之作,是南、北昆院团常演的经典剧目之一。北昆版的《牡丹亭》是八十年代初恢复传统戏后复排的第一出戏,用的是编剧石涛老师的演出本子,作曲是傅雪漪先生,导演是马祥麟先生,由蔡瑶铣、许凤山主演。随着老一代艺术家退出舞台,邵峥作为后继人才接任了柳梦梅这个角色。柳梦梅是杜丽娘在梦中亦真亦幻的这么一个人物,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物所在,他在杜丽娘梦中手拿柳枝向她示爱:“啊,姐姐,小生哪一处不寻到,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得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诗书,何不作诗一首,以赏此柳枝乎。……姐姐,咱一片虔情,爱煞你哩。唱:[山桃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阁自怜……。”杜丽娘相思成疾病重而亡,弥留之际叮嘱丫鬟春香将她葬在花园梅树下,并将自己自画像藏于太湖石之下。也是二人灵犀相通,柳梦梅梦中有感,对梦中结识杜丽娘而念念不忘,认为是自已要追求的佳丽。柳梦梅赴考路过南安,因病卧于梅花观中。一日,他去观中花园游玩,他觉得此花园″似来过真似来过,难道是阴差阳错”。他拾到太湖石下的画轴,上面赋诗一首:乍睹依稀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思量梦里情中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柳梦梅甚觉奇怪:“这画中之人怎么好像那梦中的小姐?。”待回到房中秉烛仔细观看后认出是梦中的小姐:“咦,看这美人儿,半枝青梅在手,却似提掇小生一般,这可是俺梦中的美人哩。”这折“拾画”边舞边唱,是很需要一个演员功力,可邵峥将这折戏演的很出彩,演出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少年君子,这也是他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邵峥在《西厢记》中饰演的书生张珙与柳梦梅是有区别的。杜丽娘是为梦中情人追求爱情,而张珙则是遇到崔莺莺之后对爱情大胆的追求。张珙在游大雄宝殿时见到了崔莺莺,立时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唱:[混江龙]“莫非是南海观音下尘凡,环佩声渐远,一身缟素新装浅,玉样精神惹人怜。怎奈人不见,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那铁石人儿也意惹情牵。”张珙通过自己大胆的追求和红娘的帮助,终赢得了崔莺莺的芳心而私定终身。在“长亭送别”一场,张珙在老夫人的催促下要赴京赶考,并在长亭备酒宴饯行。就要与崔莺莺分别了,二人是难舍难分,张珙:“霎时儿分别,何时儿相聚,身阻隔千山万水,将心儿留与伊。这天高地厚情,直待到海枯石烂时,男儿岂无泪,休向红颜垂,但有情终相聚。”邵峥演出了张珙的悲苦心情,这也是他的另一个经典形象。邵峥不但能演倜傥风流儒雅的柳梦梅、张珙、潘必正、吕布、王十朋等角色,还能演喜剧人物。他在《狮吼记》中饰演的陈季常是个怕老婆惧内的人物。妻子柳氏捻酸吃醋,是个醋坛子,陈季常唯唯是喏处处要顺从她,叫他跪不敢趴下。好友苏东坡邀陈季常出游,同被邀的还有操琴,柳氏认为操琴是妓女(实则妓女),不让他去,要陈继常去隔壁家借打人的竹篦来惩戒他。“羞人答答叫我如何开口”,不料老婆揪着耳朵要他自取藜杖责打,真是让他叫苦不迭:“炊藜火把瑶编曾映,今做了挞良人夏楚之刑,自古来只有伯俞受杖遵慈命,几曾见甘痛決被妻荊,我非无斩钉截铁方刚气,端只为惹草沾花放荡情。”不挨打还不许去,他只得哀求老婆:"看在夫妻情分上,要打轻一些。”邵崢把陈季常这个人物演得既幽默风趣又可爱,惹人发笑。最近他又在新创剧目《救风尘》中饰演魏扬这一人物。魏扬和赵盼儿是情投意合,定下婚约,后魏扬进京赴考,李教婆竟将他二人的书信篡改,致使二人互生误会。在本剧最后一折中,身着官衣的魏扬一上场的念白就道出了他此时的身份和对赵盼儿的思念之情:"圣上钦点节镇,来到地方修整。不料此处州官病故,便代理几日州府公事。想起盼儿贤妹,每去书信,不见回音,原来竟亡故了……。唱:[胡十八]″难料这事无常,平白的渺音信无反响。梦里身往依稀平康巷,晶帘拜会娇娘,吓煞人病害黄泉,浑然血字泪渺茫。心难甘意难忘,今仗得夜尚长再效裴航。”因身份不便,他为往日的情份,便差人前往赵盼儿住处寻访。在公堂断案时,才发现了他思念的赵盼儿。魏扬主要出现在最后一场,虽戏份不多,可卲峥在仅有的这一场中却演活了魏扬这个人物。
邵峥扮相俊秀、身段表演潇洒、唱腔委婉细腻,有一股浓浓的书生卷气。从艺以来,他曾学习主演过《长生殿》《琴挑》《小宴》《写状》《雷峰塔》《荆钗记》《南唐遗事》《拜月亭》等诸多昆曲剧目,还被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邀请讲学、教学生,由他所教的王琛、王奕铼、刘鹏建、张贝勒等优秀青年演员己成为了北昆剧院的中坚力量。对于昆曲艺术,邵崢有自已独到的见解:“昆曲有取之不尽的文化内涵和挖不尽的宝藏,折子戏是个素材库,要以折子戏打基础在别的剧目里才能用上,也才能使自已有二度创作和发挥,就像学英语一样,要有单词才能组成一句话。学戏看录相跟当面向老师学是不一样的,看录相只是形而没有神。再有演员的身段表演是外形的,是看的见摸的着的,而嗓子则是演员需要下功夫去练的。”邵峥作为当今北昆的领军人物,除在舞台上继续演出外,仍在担着传、帮、带的责任,为昆曲事业作着无私的奉献。
本文作者郭宗民与邵峥合影
文:郭宗民
剧照提供:邵峥
作者 郭宗民:北京市房山区人,《戏剧传媒》特约作者。以釆访宣传戏曲名家为主,数篇作品被《中国京剧》《中国演员》《北广人物》刊登发表,部分作品均被报刊、杂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