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葫芦》

实心葫芦,放在水中不能漂浮,就算一劈两半也不能当瓢来盛东西,总之,就是没用了!但这实心葫芦真的就此成为废物,直等着被扔掉了事了吗?

韩非在其《外储说左上》里就讲了一则有关“实心葫芦”的故事,我们看看他是怎样说的:“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仰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任重如坚石,则不可以剖而以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弃之。’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此故事说的是:齐国有个隐士叫田仲,有次宋国人屈谷见到他说:“我听说您很有骨气,不依靠别人吃饭。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坚硬得像块石头,厚实得也没有空隙,所以我想把它献给您。”田仲说:“葫芦贵在可以用它来装东西。而现在您那葫芦一方面厚实得没有空隙,故就不能把它剖开来装东西;另一方面它重得像块坚硬的石头,所以就算把它剖开,也不能用来斟酒了。这样我拿您这只葫芦还有什么用呢?”屈谷说:“看来我只好将它扔掉了。”对此故事,韩非文中的评论是,像田仲这种有能力凭自己本事吃饭而非仰人鼻息吃饭的人,一旦他自己没有了这种自食其力的本事,如实心葫芦一般,那他则就成了一个对国家没有任何用处的人了。

很显然,韩非的法家崇尚实用性、功利性;用一句现代的俗语来说就是,用人时朝前,不用人时朝后。这方面儒家却截然相反,儒家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儒家又云“君子不器”。其中的“道”指的是宇宙人生的内在规律与最高法则;而其中的“器”则指的就是事物的具体用途。此足可见儒家是何等的不在乎事物的具体用途与功利的,难怪自古都有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说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