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区南口的马踏飞燕出土五十年了,你知道马踏飞燕是错的吗?
承德人喜欢给很正经的事物起一个另外的名字,比如把普宁寺叫大佛寺、把磬锤峰叫棒槌山、把普陀宗乘之庙叫小布达拉宫,把须弥福寿之庙叫行宫,把普乐寺叫圆亭子,把安远庙叫方亭子。
那是亭子吗?!
关键是还把广仁路叫西大街,人家上级早就给西大街改叫广仁路了。
自然,就把马踏飞燕叫马踏飞燕了(承德人文明,没有叫它立马什么的)。
其实,马踏飞燕从一开始就有人质疑,马自然是一匹好马,是神马,可燕子可能不是一只正经的燕子,甚至就不是燕子。
有这个雕塑的都是旅游城市
1.
在承德主市区南口,有一个铜奔马的雕塑,大家都习惯于叫它“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城市的标志。
这匹雄健奔放的神马,从出土至今正好五十年。
1969年10月,甘肃省武威市雷台的一个墓葬里出土了铜奔马、铜车马仪仗队、铜连枝灯、鎏金错银铜尊、鎏金错银铜扣漆尊、绿釉陶楼院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铜奔马 图片来自《中国文物报》
其中的铜奔马,健壮奔放,傲视凌空,其构思之巧妙、工艺之精湛可谓鬼斧神工,是千古难觅其偶的艺术杰作,同时也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文物之一。1983 年,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在此前一年的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4个,包括: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从名单排列顺序可以看出,如果首批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只有一个,那肯定就是北京,没有承德的份儿,如果批准两个,就有承德了。
所以说,泰山不是堆的,承德旅游也不是吹的。
所以,在当时的承德主市区南口,铜奔马早早的就立在那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了。只不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比较快,铜奔马站立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市中心了。
铜车马仪仗俑队 图片来自《中国文物报》
2.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兵马俑,但知道这组铜车马仪仗俑队的人不多。
2019年8月26日,甘肃省博物馆主办了纪念铜奔马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苏州大学教授张朋川回忆当时挖掘情况:
雷台墓出土铜车马可分为甲、乙两型,甲型制作非常精良,乙型制作则比较粗糙,应该是两套东西;铭文“守左骑千人”应是地方属国的一种职官,属于军队系统,很有可能是“将军张”手下的一个属国;雷台墓的墓主人很可能曾被封为宣威侯的张绣,下葬时代应在汉魏之际。
这样,这套铜车马的来历基本清楚了。
铜奔马的另一面
3.
专家都研究专业的事,从铜车马仪仗俑队,研究丝绸之路、民族融合、边疆政策、制作技术、铜马保护等高深问题,作为普通的旅游城市的百姓,更关心这匹铜马怎么就叫了“马踏飞燕”了呢?
燕子惹马了吗?
资料里对铜奔马这样定义: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所以说,马是神马,燕子就不一定了,有可能是隼、乌鸦、雀、鹰,
4.
很多出土文物都是生产队的时候发现的,那个时候,社员们在一起干活,谁挖着些什么东西大家都知道,联产承包责任之后,很少有文物出现了。
1969年9月初,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10号这天,挖到了墓室。大队的干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带着马灯、武器由地道进入墓室,发现了墓室中的铜马铜车。当时,发现墓内有铜车马和其它文物就让生产队会计负责,用麻袋将这批文物搬运到生产队的库房保管,队干部们还列出了一个入库文物清单。
村里挖到宝贝了,强调对外保密,但消息还是传到了公社。
新鲜公社书记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出土的古文物,不能变卖,更不能毁坏,要给上级政府反映。
雷台汉墓出土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和一件罕见的铜奔马,在甘肃省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实属少见,异常珍贵。当年11月和12月间,雷台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先后两次被调到了省上。
1972年,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陪外宾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看到这件铜奔马赞叹不已,甚至将它与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相提并论,并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诗句。
当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在筹划“出土文物展览”,郭沫若便建议调此铜奔马参展,还亲自给这只铜奔马起名“马踏飞燕”。
天马行空
5.
马是好马,中国人历史上对马的重视程度,超过对所有的事物,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快刀狠。
对于这匹马的研究也很快有了成果:
一、天马。中国考古中发现的早期马造型一般都是蒙古马形象:头大,颈粗,躯长,四肢短壮,但骑行速度相对不快。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则不同,它体型高大,腾空飞驰,与汉武帝时从西北引进的“天马”很像。
二、神马。神马都是浮云,所以才能飞起来。唐代诗人杜甫《魏将军歌》称:“星缠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神马又叫“天驷”,骑行神速。“天驷”本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亦称“马祖神”。
三、紫燕骝。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紫红色骏马,骑行速度快,如飞燕般。汉文帝有称为九逸的良马九匹,其中有一匹便是“紫燕骝”。铜奔马蹄踏飞燕的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紫燕骝。
四、特勒骠。特勒骠本是唐太宗所拥有的“六骏”之一,它与铜奔马扯上关系是因为其奔跑的姿势:一侧前后腿同时凌空腾踔,这叫对侧步。能跑“对侧步”的马是特种良马,非常稀少,中国青藏高原的浩门、囊谦产这种马。
1983年12月5日新华社稿件这样说
6.
铜奔马争议最多的,是所踏的那只“鸟”到底是什么鸟?
郭沫若所称的燕子很快就遭到人们的质疑。
1983年,新华社刊发铜奔马被确定为旅游标志时,专门考证“马踏飞燕”不是燕子,是龙雀。
东汉张衡《东京赋》中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之语。龙雀乃秦汉神话传说的风神“飞廉”,能把风神踏在蹄下,可见此马速度之快,于是认为铜奔马应该叫“马踏龙雀”或“东汉铜奔马”。
但“龙雀说”也有人反对,认为那只鸟是一种叫“燕隼”的飞禽。其理由是,龙雀既然为风神,岂能是奔马所践踏之物?再者,传说中的龙雀是凤凰家族的成员,鸟身鹿头,与马脚下的“鸟”明显不同。
第三种观点称是燕隼。燕隼俗称“青条子”,还有“土鹘”、“儿隼”、“蚂蚱鹰”等叫法,其体型大小如鸽,形似雨燕,飞行迅速,常在空中捕食昆虫和家燕、云雀这类小飞鸟,所以“马踏飞燕”应改叫“马踏飞隼”才对。
第四种说法是“乌鸦”。“燕隼说”无法从民俗学上找到逻辑关系和理由,有学者又提出“乌鸦说”。此说系从浙江龙游石窟中的“天马行空”图中找到的灵感:“天马”前蹄正好在“乌”背上方,好像在追赶着乌鸦。而雷台出土的铜奔马蹄正好踏在乌鸦背上,表示已经超越或逮住了乌鸦,遂又多了一个“天马逮乌”的叫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旅游,爱生活,
7.
其实那就是一个托。
铜奔马三足凌空,要它能站起来,必须要有一个托,这个鸟就是那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