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惑,起事之发端
图:程秋一作品
文:叁子
蛊字是个会意字,但是这个字其实也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时代写六十四卦。蛊卦,居《易经》六十四卦的上经部分,取象山下有风。现在对易学的研究,在象和数的研究上几乎停滞不前,而为什么要那样取象,也只能是基于传统的解释。比如这个“蛊”,山下有风,根据周文王定的后天八卦序,那就是对应的东北方的“艮山”,下面是东南方的“巽风”,而东方的“震”,纳甲子纪年对应的是甲,东北在东之上,东南在东之下,于是有了第一句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这样的思维方式,确实是非逻辑的,但是仍然是一种严谨的推理体系,所以才传承两千多年,不管怎么发展和被毁坏,这种思想体系,都可以始终如一。
程秋一作品
有了体系,有了理论,便是思想的传承和延续。现代有一句形容教育的话,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和《易传.象》蛊卦里的卦象“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暗和了。都用风来说事,都用风来比喻思想的传播。这样的蛊,是大惑之启示。
很多想法都可以往深了想一想,当我们在纠结逻辑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释美集#4.2
▼
赞 (0)